浙江在线12月02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浙江企业家搞“副业”的热情再次被唤醒。浙江春光名美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明,不久前萌生了一个念头——到东欧去“种地”!王建明的灵感起源于一次国外巡访,和他同行的,还有另外30余位浙江企业家。
主业局限下的副业愿望
春光名美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萧山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最严峻的去年,成立了投资部。董事长王建明说,当时的想法是,借房地产的低点介入,坐等市场复苏。
“说实话,没想到房地产复苏得这么快。”王建明很庆幸当初没有忙着下手,否则将踩着高点进入。
介入房地产市场的计划流产后,春光名美投资部一直在努力寻找新项目。
“家具企业是以销定产的模式,单品生产难以规模化。”王建明坦言,之所以有投资其他产业的想法,是因为主业本身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行业内的异地并购对企业本身来说意义不大。
今年1-6月,春光名美的销售额增长了51.7%,预计全面平均增长幅度在30%以上。支持这一增速的是内部开源节流和冷门市场的开发,很显然,春光名美要长期保持这种增长状态,在行业层面存在一定的局限。
东欧有廉价的土地
尽管兴致很高,但王建明至今未找到合适的项目,倒是不久前的一次出国考察,给了他一些灵感。据他介绍,今年10月份,曾有30多位浙江企业家随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一起出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比利时等东欧五国,他是其中之一。
“在东欧投资农业是最好的。”王建明发现,东欧有大片无人种植的平原,土地使用成本非常低廉。相反的是,当地的水果、蔬菜价格却很贵。
为此兴奋不已的王建明,想组织几家志同道合的企业,到东欧“种地”去。
“我是农村出生,以前种地还是种得不错的。”王建明笑言,他看上了东欧国家一望无际的平原,那里到处都很肥沃。
对东欧农业感兴趣的并非王建明一人。早在去年2月份,温岭外经贸局曾专门召开一次到罗马利亚投资农业的专题会,吸引了30多位企业家参加。
浙江企业家想去东欧“种地”绝非玩浪漫,他们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好处。以罗马利亚这个东欧小国为例,该国曾是欧洲农产品重要出口国,但目前却连国内农产品都难以自足。近年来,为了鼓励农业投资,罗马尼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还启动了“农场主”计划,在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还有很多问题要考虑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证实,不少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粮食、蔬菜、水果都要依靠进口,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政府对农业投资大多抱鼓励态度。据他介绍,东欧至少有10万温州人,其中不少人分布在农业领域。
不过,王建明对去东欧“种地”这回事并无十足把握,担心得最多的是人力成本问题。据了解,在东欧一些国家,仅雇员的社会和医疗健康保险,公司就要向保险机构缴纳35%,薪资本身亦高于国内。
王建明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近年来,为了抢先拓展东欧市场,不少浙商频繁进出东欧。他们带回一个共同的信息——东欧人才短缺、物价高昂、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在文化差异方面,台湾明基并购德国西门子手机项目,最终落得人财两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案例。
“只求法律不越位或仅看重政策导向,是远远不够的。”一位对东欧市场颇有研究的温州商人则认为,欧洲人的工作态度和度假习惯与中国有很大区别,中国式管理在那里只会搞得一团糟。
记者 向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