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4位环保公众评审团代表参与了南湖区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公众评审会,对环保部门近期立案的17个环境违法案件展开评审。此次是南湖环保公众评审团成立至今案件数量最多的一次评审会。
在详细听取17个环境违法案件情况介绍后,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回避,评审团成员经讨论对所有案件的初审建议处罚额度均无异议。但许多企业的类似违法行为也引起了公众评审团的注意。
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工艺涉及铝氧化等污染较严重的项目,但未经环保审批,也未通过“三同时”验收;某制药公司投产至今未通过“三同时”验收,后来新增人工牛黄产品又未经环保部门重新审批……此次评审案件的一大显著特点是未批先建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案件很多,17个违法案件中占据了10个。
对此,公众评审团成员纷纷提出了建议。褚水林建议分行业进行辅导,对有整改能力、各项条件符合环评办理要求的进行分类辅导,不符合的要从严控制;赵雪明则建议环保部门主动服务上门,为企业补上这一课,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陈劲宣认为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许多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新建项目环保未审批现象增多,他建议环保部门开展专项检查,提醒和规范企业的环保建设……
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觉得公众评审团的建议很中肯,表示将于近期针对未批先建违反“三同时”制度情况开展一次集中专项检查。
环保小知识:“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通过环评确认可以开发建设的项目,必须按照“三同时”规定建设,防止项目建成使用后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要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