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很多大医院的输液室都人满为患 实习记者 陈晓华 摄
浙江在线12月09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最近杭城各大医院发热门诊患者人数总算有所减少,但一些大医院的输液室仍是一如既往的拥挤。与此相比,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显得冷冷清清,医疗能力尚未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杭州人看感冒,为什么一定要去挤大医院呢?日前,省卫生厅发文通知,为缓解大医院门诊压力,基层医疗机构也可接诊流感患者。
>>>现状
大医院,发热患者减少但仍拥挤
昨天下午1点,杭州市一医院下午门诊还没开始,儿科候诊区已经坐满了人。“吃过中饭过来的,挂到了17号的号子。”沈女士带着孩子特意从石桥赶过来,她的孩子4岁,咳嗽、流鼻涕、低烧已经有2天了。
随后,记者来到医院综合楼二楼的输液室,里面坐无虚席,甚至走廊上也坐着10来名患者,大部分都是感冒。1点45分,记者再次来到儿科,沈女士还在等待叫号。
“才叫到8号,估计还要等20多分钟吧。”她笑了笑说,“大医院人多,看一次病估计半天时间总要花的。”
在省儿童医院发热门诊区,来就诊的患儿明显比以前减少了,候诊区坐着10多位家长,护士们走路的步伐也没以前那样匆忙了。该院呼吸科专家汪天林告诉记者,发热日门诊量最高时达到了1700余人次,现在维持在1200人次左右。“与平时700人次的量相比,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晚上仍要安排医生值班。”他说,患者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先前患病且治愈的人体内已经产生抗体,不会被重复感染。
省应急办严德华处长认为,发热患者减少,和最近两天的气候也有关。“近来气温稳定,发病的人就少了。”但这并不能表明,流感高峰已经过去,“等冷空气来了,抵抗力差的人仍有可能被感染,所以防控不能松懈。”
社区医院资深儿科医生日接诊10人
与大医院的繁忙相比,东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清静多了。
上午9点半,记者在该中心儿科门诊看到,10多名家长抱着孩子坐在走廊候诊椅子上,显得比较热闹。但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来给孩子打疫苗的。
“现在每天会看10来个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今天才看了4个。”主治医生赵小晶有20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杭氧社区也算小有名气,“11月下旬来看感冒的最多了,每天约20人。”
“如果病人多的话,一天看30-40个号子是没问题的。”赵小晶说,在社区医院看病,患者不用等待太长时间。
来看病的人少,难道是因为辖区内患者少?其实不然,社区医院医生在社区做健康教育宣传时,经常会碰到前来咨询的患者。
“咨询电话也很多,但很多人都会选择到大医院看。”中心副主任王秀蓉说,传统的就医观念决定了大家的就医选择,觉得到大医院用的药多、药好,放心!
在天水·武林街道、文晖街道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来看感冒的患者不是很多,医疗能力未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声音
社区医院有治疗能力且便宜
其实现在不论医院大小,治疗普通流感的程序都差不多:测量体温、询问病情,有必要的话做个血常规(辨别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然后针对病情,配些退烧、抗病毒的药物。
“流感是常见病,全科或儿科医生等都有能力治疗。”王秀蓉说,一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都能做血常规、B超等。至于用药,这也许是和大医院区别最大的地方,“基层医疗机构配备的多是基本药物,比如抗生素多用青霉素或头孢拉定,而大医院可能是第三代、第四代头孢。”
基本药物是不是一定比“高档药”效果差呢?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国生说:“一个小感冒,不管用得着用不着,许多大医院就直接上抗生素,这样反而对病人不利,等以后大病真的来了,抗生素可能就没用了。”
陈国生介绍,青霉素3天的用药费用约14元,治疗一个感冒的平均花费在80元左右。而大医院的医药费与此相比,何止翻倍。记者昨天抄了一份某大医院流感患者的收费单:奈替米星针98.4元,头孢呋辛钠针177.6元,0.9%NS针42.56元,散利痛16.3元,注射费14元,静脉输液12元,皮试2元,总费用为362.86元。
省卫生厅:
社区医院也可接诊流感患者
此前有规定,发热38℃以上的病人必须去大医院的发热门诊看病,不能去社区医院。
针对前段时间我省甲流疫情快速上升、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数持续增加、医疗机构门诊压力不断加大的状况,省卫生厅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在现有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基础上,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部署其他基层医疗机构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企业、行业医疗机构开展流感患者接诊工作,做好流感患者就诊的分流工作。
该规定从我省实际出发打破了先前“发热患者”的限制,“社区医院也可以接诊发热的流感病人。”严德华处长说,为了做好患者分流工作,我省已经开展对基层医护人员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
本月初,半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接到通知,就开始培训医护人员(规范治疗、危重病人转诊等)并接诊发热流感患者。“我们有5个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儿科医生(其中2个副高),设立了相对独立的诊室,前几天日门诊量达200人次,现在约40人次。”中心主任朱剑琴说。
医疗水平有了保障,这对半山居民来说是个好消息,“以前每次感冒发烧都得跑市区,挂个盐水得来回跑三天,麻烦不说,仅交通费就得好几十块钱。”居民陆贵良说。
“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现在杭州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已在大幅度提高,真正实现“双向转诊”的理想就医方式,需要居民转变就医观念。
最近,省卫生厅厅长杨敬在下基层做健康教育讲座时,每次都特别向老百姓宣讲有病不一定都要找大医院的道理。“常见小病找专家还不一定能治好,社区医生更了解你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要有正确的就医方式,要做到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多用基本药物、医患互相信任。”(余敏 俞欣 王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