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上午,记者在秀洲区不少村镇的蔬菜大棚内看到,村民们或忙着栽苗,或浇水施肥。“今年秀洲区的蔬菜产业飞速发展,不仅许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了种植规模,连一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也开始投资蔬菜产业。”区种子管理站站长高松林告诉记者。
“莴苣大王”愁销售
“上午刚刚拉了一车莴苣到嘉兴农产品市场,批发价每公斤1.8元,卖了540多元。”正在自家地里忙碌的新塍镇观音桥村种植大户王水云笑着告诉记者。
17亩地不种其他蔬菜只种莴苣,并在全区第一个进行莴苣的全年栽种、一年套种4茬,实现亩效益超万元,这让王水云成了远近闻名的“莴苣大王”。“按照现在这种栽培模式,莴苣一年亩产量在2500公斤左右,生产是一点也不愁的。”王水云说,种了十多年蔬菜,他最担心的还是销售。
“辛苦一年能不能赚到钱要看市场行情好不好,最好的时候一公斤莴苣批发价能卖到4.4元,有一年遇到暖冬,价格一下子跌到每公斤0.4元,如果有个稳定的销售渠道就好了。”王水云感叹道。
各类资本瞄准菜篮子
王店镇建林村聚宝湾350亩的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已于今年7月全面完工,基地生产的黄瓜、小辣椒等蔬菜85%以上销往各大超市,金悦王朝绿色田园有限公司的300亩大棚设施蔬菜也已投产,除了每天供应旗下7家酒店的日常所需时鲜蔬菜外,还大批量进行集团配送……这段时间,秀洲区不少新建的设施蔬菜基地也是十分热闹。
“秀洲发展鲜销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今年年初以来,全区共有2000多万元各类资本投资蔬菜产业,辐射带动了全区蔬菜产业的整体提升。”据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公害蔬菜作为绿色食品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因其附加值高,引起越来越多投资主体的关注。随着秀洲土地流转的加快推进,今年年初以来,全区已新建大棚设施蔬菜基地1000多亩,并新增设施蔬菜产业农业企业和合作社21家,涉及到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各个方面。
蔬菜行业协会呼之欲出
“大户担心销售渠道,而新的投资主体以前大部分都不是从事蔬菜种植的,对种植的品种、技术不了解。”高松林介绍说,他们在之前的调查摸底中发现,秀洲蔬菜种植大户和各类主体已经由两年前的2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近50个,他们迫切需要生产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和指导。针对这一情况,他们将成立全市第一个蔬菜行业协会,形成集约优势,抱团闯市场。
推广统一化、标准化、组织化生产,产销模式从散户种植、自产自销型向企业、协会、合作社产销联合型转变,并计划注册蔬菜产业区域品牌……根据规划,从今年开始,秀洲将提升建设5个万亩区域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区全年蔬菜复种面积达到20万亩,蔬菜供应总量达4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