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高投资支撑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浙江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浙江自身创新能力不足,而且在体制机制和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这是实施创新强省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的特定条件,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如何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有很多研究。这里,提出几个问题以期有更深入的研究。

  第一,深化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和重点推进研究。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资源、主体行为、创新活动、创新成果水平及其转化程度、创新扩散及其效应等等。创新资源,主要包括人力(人才、技术)资源、财力资源、技术基础设施条件等。创新活力,主要决定于主体发展活力,相关体制机制和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包括创新互动能力、创新集群能力、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和协同作用等。从更宽的视野看,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领域的创新密切相关,促进各相关方面创新的互动,至关重要。

  浙江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无疑要十分重视创新体系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提升综合创新实力;同时,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和企业,应该有需要重点推进的中心环节,并实现区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和重点推进的综合集成。

  第二,深化企业主体地位和创新组织网络研究。目前,对科技创新主体,最常见的提法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并强调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另一种提法是,构建四元主体结构的创新网络体系,关注以市场为纽带,由企业(各种类型企业和个人)、研究机构、中介组织、政府四种行为主体联结起来的创新网络关系。这两种不同的视角,显然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浙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形成,既要更好发挥企业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又要完善四种行为主体协同和互动的网络关系。这方面,有些问题还可作更深入的研究。从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看,虽已有不少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案例,创造了多种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模式,但总体而言,浙江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创新难”的状况还没有大的改变。在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上,目前似重在扶优扶强,而在理论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对中小企业从事高风险性质的技术创新,应该特别加以重视和给予支持。同时,如何研判浙江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现状,并从这一现状出发,更好发挥四类主体的互动作用,完善创新网络体系,也需要有更深入的研究。

  第三,深化技术创新“链”的研究。在经济学中,有许多关于产业链、价值链的论述,企业和政府都十分关注产业链的延伸,特别是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从技术创新看,需要进一步研究浙江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过程中技术创新“链”的构筑和完善,如从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到实现产业化的上下游衔接和协同的技术开发链;各类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政府四种主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协同和互动的创新组织链,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创新体系中各个技术环节、各种创新要素、各个行为主体构成的多个创新链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完善创新体系过程中,要努力解决好技术创新链中的薄弱环节甚至出现断层的问题。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