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良在书房查阅资料。
|
浙江在线12月15日讯
12月10日下午,西子湖畔。
“政府决策咨询研究责任重大,需要多方面比较论证,研究细节,了解全局,综合分析,献计献策……”
一番交心话,赢得会场中全省政府咨询工作者的持久掌声。
精彩发言出自一位76岁高龄的学者——被省政府连续聘任五届的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朱家良研究员。
令记者惊讶的是,无论是省领导,还是机关普通工作人员;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同事朋友,他们几乎异口同声:“朱家良,好!”
记者追问,“好”在哪里?
他们又异口同声:“求真务实、治学严谨、朴实谦逊、淡泊名利……”
10多天的采访中,一个个故事,一个个细节,实实在在地勾勒出朱老如菊般的品格,令这些词变得如此具体,如此真实。
重大决策总要听听朱老的意见
从“二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编制,朱家良的独到见解一次次体现其间。“这在全省可是唯一,恐怕全国也很难找出几位。”采访中,每位受访人都对朱家良表示由衷的敬佩。
“朱老对浙江的发展问题考虑得很透、研究得很深,谋划长远,符合实际,敢于直言,几十年如一日。”省政府咨询委员会主任章猛进点头肯定。
省委、省政府每次重大决策出台前,总要听一听老朱的意见和建议,这几乎已成了一种“传统”和“习惯”。
在我省“十一五”规划编制中,朱家良担任省“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他通过仔细测算后,认为我省可以比全国提前1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经过论证,“力争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内容最终写入规划。
下一个5年,浙江将如何规划发展?朱老的案头已摆放着他亲手写的5份关于“十二五”规划思路的建议报告。
“克服背景分析与本地实际‘两张皮’现象。”“‘十二五’,我的观点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这些建议报告,是老人一颗滚烫的责任心。
“浙江省政府首席经济学专家”
“浙江人均GDP超6000美元,宜谨慎冷静对待。”今年1月,统计部门公布,2008年浙江人均GDP达到6078美元。在众人一片喝彩声中,朱家良泼了盆“冷水”:“不同国家、地区人均GDP的‘含金量’是不同的。城乡、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衡性还很大啊……”
每当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他敢于直抒己见,从不敷衍趋势,人云亦云;每当发现潜在问题,他独具慧眼,及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解决办法,真诚地担负起党委、政府决策咨询的“智囊”重任。
老省长沈祖伦平日很少表扬人,但每每与别人谈起朱家良,他从不吝褒扬。“浙江是‘资源小省’,建设‘经济大省’的观点,最早是朱家良提出的。”
当时,我省经济领导部门还未感受到浙江陆域可利用的土地、能源、矿产等基础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在一片质疑和争论声中,朱家良提出“承认‘资源小省’,建设‘经济大省’”,为浙江寻找了一条“两头在外”,将省外、国外资源和市场“为我所用”,大出大进的发展途径。
这一观点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认同,并被写进第二年的省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省发展战略思想。
像这样的谏言,朱家良还提了许多许多。将中央精神浙江化,将经济理论实践化,在决策咨询活动的第一线,朱家良总是“冲”在最前沿,被同行尊称为“浙江省政府首席经济学专家”。
年逾古稀仍崇尚学习
每天清晨,朱家良家中,书房的灯最先亮起。或翻阅书籍,或研究材料,或伏案疾书。“生命在于学习。”年逾古稀的朱家良时常以此自勉。
“我只有初中文凭,要学的东西很多。”朱老毫不讳言,自己甚至没有系统接受过经济学理论教育。他的职称在1992年就已是研究员,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拿个所谓的“文凭”,而是追求真才实学。
年轻时,为了读懂学透《资本论》,他花了3年时间,仅学习笔记、心得就记了好多本。
政治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学……愣是凭着一股子韧劲,他“攻”下了这些课程,在之后的经济分析中运用自如,这样的“奇迹”在朱家良身上一次次地发生。
即使步入古稀之年,朱家良对新知识的渴求从未消减。走进朱老的书房,满满一屋子的书籍、报纸,不但在他的书柜里挤挤压压,更在桌上、地上一大摞、一大摞地躺着。
“朱老师非常好学,而且善于学习,值得我们晚辈学习。他学习了新的经济理论、新的研究方法,就找机会和我们探讨。”与朱家良相识25年的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笑着说,“会上聊得不过瘾,会后还拉着我们继续聊。现在很多年轻学生都没他老人家那股子劲。”
名副其实的“浙江通”
在我省经济研究领域,朱家良无疑是棵“常青树”。
“老朱的‘绝招’就是始终把市场经济理论和浙江实际联系起来,即使是省咨询委中最年长的专家,还是坚持深入基层调查,自己动手写稿。”
省咨询委副秘书长杨树荫在与记者交谈时,透露了朱老的“四不”原则:项目研究不透,不发言;事情不清楚,不发言;地区情况不了解,不发言;课题来龙去脉不明白,不发言。
朱老常说,政府咨询研究一旦脱离实际,丢了自己的名誉事小,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损害事大。至今,朱家良的足迹已遍布全省除嵊泗外的89个县(市、区),他把对浙江省情的动态跟踪研究视为自己一生的工作。
对于他长期从事的经济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省委书记赵洪祝批示肯定:几十年来,朱家良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潜心研究,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做事踏实、为人低调、视角宽广、学风严谨的特点,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值得总结褒扬。
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批示认为,朱家良同志的先进事迹值得很好总结和学习。
人淡如菊、学风严谨的学者本色
老骥伏枥,是朱家良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父亲好像从没退休过。”在朱家良的女儿许小冬的印象中,父亲的生活很简单——看书、研究、写报告。省发改委老干部处处长吴孝林不会忘记,今年3月,朱老不慎摔倒,双手手腕骨折,他硬是用打着石膏的手一笔一划修改文稿,同时还主动坚持为我省10个五年计划编制实施的书籍通稿、修改,还为这本书赶写了一篇导言。
省咨询委原主任张浚生曾引“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诗句赠与朱家良。朱家良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牵肠挂肚,却从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个人荣誉。
这么多年,省咨询委以集体名义写的经济研究报告,许多是朱家良牵头收集、整理资料,执笔写的。多少次,省咨询委领导和委员提出,在报告中署名“执笔:朱家良”。但他一次次谢绝:“不行,这应该是集体的成果。”
冲着朱家良的威望,有的企业曾想以丰厚的顾问费请他出任企业顾问。但他一次次谢绝:“我是省政府咨询委会委员,我的身份不适合夹在企业中。”
身为一名资深专家,朱家良更是满怀爱心、甘为人梯,一直关心、鼓励、扶持我省中青年经济学者成长。“惠”人不倦,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研究员曾以这4个字评价朱老的师长风范。
而朱家良谦虚地说:“我年纪大了,与其说年轻人向我学习,不如说是我在向他们学习,经济理论界的中青年学者,给我许多新的知识和精神上的激励。”
做人,淡如菊;做事,不马虎;做学问,不虚夸。这就是朱家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一份朴实的学者本色。
一位老党员的时代风范
一位已经退休16年的老党员,常让人记挂,不易;常让广大干部群众叹为“始终保持和发扬先进性”,更不易。
一名经济理论学者,让人心悦诚服,难;让老、中、青专家自觉看齐,成为学习和工作的榜样和楷模,更难。
采访年过七旬的朱家良,熟悉他的人都无不动容地竖起大拇指,他那博大精深的经济咨询研究水平,淡泊名利的为人处事风格,勤勤恳恳的认真工作态度,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和无怨无悔的默默奉献,感染着许许多多被采访者和记者。
融入时代洪流,展现时代风范。白发苍苍、满腹经纶,熟悉朱家良的人都尊称他“朱老师”。其实他的学历只有初中,没有系统接受过经济学理论教育。把这一缺憾转化为一种不竭的动力,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知识,随时注重知识的积累与更新。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使年逾古稀,仍发扬“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的精神,坚持每天学习或写作。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他终于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治学风格,善于敏锐洞察新的经济形势,能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表现了突出的决策咨询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永远不变。无论在职,还是退休,朱家良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从不向组织多提物质要求,为人低调不张扬,一身正气,生活简朴,学者本色淡如水。对仕途升迁、个人荣誉、退休待遇等问题,他不但从不计较,而且总是谦虚地先让给别人。作为一名资深专家,他满怀爱心、甘为人梯,对年轻同志的求教耐心解答,为培养青年经济人才不遗余力。
利他者利己,助人者自助。实践说明,一个人如果将公众利益最大化,那么同时也就使自我价值最大化。这才是朱家良熠熠生辉、精彩而又平凡的人生。其实,他的品格,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
退而不休、老而弥坚。朱家良为省委、省政府多思发展之策、多谋创新之举、多做开拓之事,为我省的决策咨询事业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不懈努力,成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优秀代表。他,“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不求名利、一心为党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先进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