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一个名为“国学班”的民间教育组织正式开班授课。开班者桐乡大麻湘漾村人郁震宏,据说是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的国学爱好者。可惜的是,首日开班竟然无人问津,国学弱化之势令人唏嘘。
郁震宏33岁,祖上世代经商。小时虽然家中没有藏书,但有幸能得到长辈的口授,虽不全面系统,但印象反而比较深刻。只有中专学历的郁震宏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会读书,多的时候达到七八个小时。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且有很多能烂熟于胸。
去年,郁震宏举家搬迁至桐乡市区,有了一个更好的环境,他也结识了不少热爱国学的文友。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开办国学班。他说,自己之所以想开班,一方面是想与有国学基础的人多些交流,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另一方面也可以带些孩子,为这些只知读书考试的孩子补补课,为振兴中华文化献出一点微薄之力。
“国学讲习,每周两课,每课3小时30分,25元……”郁震宏家境一般,就在桐乡的论坛里打了几次“广告”。后来有几名市民通过网络找到了他,表达了想来上课的意愿。12月11日,郁震宏正式开班了,所准备的内容是《桐乡史的几个问题》、古诗词写作、《诗经》兼及诗词创作等。然而,左等右等,就是没有人来。
为什么会无人问津?时间、价格、讲课内容,这些因素应该都不是问题。“难道‘国学’真的没人感兴趣了吗?” 许多圈内人对此唏嘘不已。郁震宏说,这是一个时代造成的。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中国千年来的乡绅自治自理的社会背景遭到破坏,民间学习国学的基础就失去了,到如今国学已经比较衰弱。而从人的本性来分析,人都喜欢避难就易,国学入门难、学深更难,学到了以后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郁震宏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记者也采访了一些市民,他们说“艰深”是人们“畏惧”国学的主要原因。见过郁震宏讲稿的人都说,太过深奥,显然和大多数人的知识层面有所脱节。“如果能讲有趣易懂的传统文化知识,那我愿意带我的孩子去学一学。”市民张利亚说。采访中,甚至有人直言,学一门外语,学奥数,甚至学弹钢琴,也比学国学要实用得多。
记者也关注了一些国内人气较高的“国学班”、“国学馆”,均是以小学生作为主要教授对象,所讲也都是“经典诵读”类较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前来上课的人多数也只是为了拓宽视野、增加课外知识,功利性大于学术性。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郁震宏坚持着自己对国学的热爱。他说,国学弱化的趋势可能无法避免,自己能带动几个就带动几个,一切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