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黄姑镇小营头村葡萄种植大户朱林华的60亩葡萄园里,工人们正忙着给葡萄施冬肥。朱林华告诉记者,葡萄施的肥料并不是买来的,而是免费得来的。原来,这些肥料是该镇菇农从蘑菇生产基地中清理出来的废料。朱林华告诉记者,蘑菇废料的原材料主要是稻草,是一种天然有机肥料,富含菌丝蛋白、磷、氮、钾等成分,对农作物生长很有好处。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在农业发展中大力延伸循环产业链,使许多农户靠上了变废为宝的福。
蘑菇种植是黄姑镇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全镇蘑菇种植面积205万平方尺,年产值1000万元,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渠道。而葡萄种植则是该镇的一项新兴产业,目前全镇种植葡萄1500余亩。今年该镇根据自己的农业经济特色,实施以稻——菇——葡萄(蔬菜)循环经济产业链,把蘑菇肥料经堆置发酵后运用到葡萄和蔬菜的生产上,通过对其产生的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开发利用,实现“低耗能、低排放、可循环、再利用、高效率”。目前,该镇205万平方尺蘑菇产生的废料已全部落实到全镇1500亩葡萄、蔬菜等经济作物上。通过这一循环模式,该镇农业单位产出率比园区外同类产业增效5%以上,经济效益达3545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同样,位于新仓镇的逢源奶牛场,是上海光明奶业的鲜奶供应点,饲养着208头奶牛。在奶牛场的一侧,堆积着一棚棚一人多高的东西,外面用黑色的尼龙薄膜包裹密封着。揭开薄膜,记者发现,这是玉米及其秸秆被切碎后的发酵物。据该奶牛场工作人员介绍,一年中,逢源奶牛场要种植两季玉米、一季小麦,这些玉米、小麦和秸秆的发酵物是专供奶牛的美食。而奶牛场的奶牛排泄物,则通过发酵后变成沼液、沼渣,成为农田的好肥料。
新仓镇常青食用菌产业园在循环农业上也有自己的妙招,淤泥加谷糠变成了种植蘑菇的基土,种过的蘑菇废料成为芦笋的基土。当记者来到园内时,看到工人们正在把从一条小河中吸取的淤泥与砻糠搅拌在一起,作为蘑菇的饲料。如此一来,每平方尺可节省废料成本0.6元,园区的10万平方尺蘑菇,年节省费用在6万元左右,与此同时产生的废料也让芦笋施肥成本每亩降低了300元。
据了解,目前,我市农业循环经济实验园区建设涉及5个重点镇(街道)237.7平方公里,设2个主建设区、2个副建设区、20个重点村和27个重点示范园,有以水稻、蘑菇、芦笋、花卉循环链为主的示范园,也有以林果牧结合的循环产业园。在这些循环产业链上,实现年产值亿元以上,走出了一条农业循环利用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