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8日讯
位于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将于12月20日开张。即将与观众见面的新馆到底是个什么模样?趁着紧张的布展空隙,记者先睹为快。
经过中国美院雕塑系创作的8米高的大型浮雕《天开地辟》,观众就可进入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和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仔细领略“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与“钱江潮——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以及“山水之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馆藏明清山水画”、“非凡的心声”、“意匠生辉”和“十里红妆”四个专题陈列。
可看,可触摸
行走在“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就如同穿越浙江1万年的历史隧道——文明曙光、古越王国、三吴都会、东南翘楚、繁庶两浙……与以往任何一个展览布局不同,它全部由浙江重大考古新发现组成,以场景、视屏和2000多件文物,直观地展现文物所蕴含的价值与魅力。
“复原真实”是一大亮点。湖州五子墩墓葬群中一座沉睡千年的东晋古墓,已被考古工作者整体搬迁到陈列馆。黑釉瓷、东晋时的漆器、青铜器等,都按照原样放在这个墓中。选择将五子墩墓迁到新馆,是目前能做到的对它进行有效而长久保护的办法,同时浙博也想通过这个办法在新馆的陈列方式上有所突破。
以往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大部分都有玻璃框保护,观众不能触摸。现在这样做,可以改变以往“隔着玻璃看”的固定模式。
可说,可再现
拾阶而上,位于地上二层的“钱江潮——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向人们诉说着“南湖红船与中共一大”、“大革命的洪流”、“土地革命的风暴”、“钱江两岸的抗日烽火”、“走向解放之路”的故事。
如果观众想了解红船,可通过幻影成像听它的来龙去脉;想知道共产党人在狱中的战斗诗篇,可拿起身边的装置听《囚风歌》;想看真实激烈的战争场面,多通道投影带人身临其境……这些高科技的特殊装置广泛使用,不仅强化了展陈效果,深化实物展品信息的传达,而且避免了历史文物类展陈的乏味与单调。
可听,可互动
“非凡的心声”、“意匠生辉”、“十里红妆”……三楼展厅成为浙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的记忆。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30余件唐朝至民国时期的馆藏古琴,也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其中两张唐琴曾为“民国古琴第一人”杨宗稷所藏。浙博还首开用馆藏唐琴演奏完整曲目的先河。
清末民初宁波地区保留下来最精美的花轿“万工轿”,上百个泥人展示的迎婚队伍,特别是看到专门用上千件“十里红妆”布置的新房,观众一定会感叹:结婚真好。
不仅仅是展示,有兴趣的观众,还可以参与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竹编、蓝印花布等数十种手工艺的互动。(本报杭州12月1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