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下午,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与嘉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约:在原中宝碳纤维退出地块中的30亩土地上,投资5亿元研发和生产红外热像仪,保守估计5年内产值将超过1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万事利”是国内首家从事红外热像仪研发生产的企业,其核心芯片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共同研发,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产品除用于军事外,还将广泛用于电力、医疗等民用领域。
面对土地等资源要素“瓶颈”,今年初以来,嘉兴经济开发区创新思维方式,盘活土地存量,做足“空间置换”文章。嘉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称,原中宝碳纤维57亩土地因诸多原因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今年他们予以强力收回。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区已经和即将收回如原中宝碳纤维、张华皮革、雷迈克斯等8宗地块,涉及土地340亩。
收回的土地如何实现与先进产能对接,并几何级放大土地产出效应?“万事利”红外热像仪项目的成功签约可谓是一样本:在这30亩土地上,投资密度将达到每亩1660万元。“原来土地闲置无产出,现在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一次置换土地将产生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嘉兴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局长朱甫荣不无感慨道。
强力收回土地,放大土地产出效益的同时,嘉兴经济开发区还积极推进另一种空间置换模式,让政府当起了“老娘舅”的角色。“经过全面排摸,目前全区有21块共784亩‘表现不佳’的土地,今后都将予以空间置换。”朱甫荣称,所谓“表现不佳”,主要指企业设立后未能正常经营,造成土地产出低或因为项目迟迟未开工而造成土地荒废闲置;将这些“表现不佳”的项目“请出去”,为的是让前景看好的项目早日落地。
在新老项目之间牵线搭桥,积极促成土地转让,效应已经凸显。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嘉兴马家浜文化节上,嘉兴经济开发区签约的一意大利项目,用地即为“请出去”的一家台资企业的58亩土地。据了解,目前,该区还有两三个诸如此类的“请出去”与“引进来”项目正在洽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