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6点半,最后一名驴友“凌”被抬下山
|
浙江在线12月29日讯
昨天晚上6点30分,最后一名女驴友“凌”被救援人员用担架抬出深山。至此,9名被困武义牛头山的上海驴友,经武义当地武警、警察、热心驴友以及村民们的积极营救,全部救下山,其中女驴友“凌”因出现癔症现象,被送往医院。
12月26日中午9点多,上海9位驴友组成的探险队,在徒步穿越“浙中第一险峰”牛头山时迷失方向。第二天,他们雇请来的驾驶员等人等待一夜未果,随即向武义县西联乡政府求助。
27日中午,武义县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立即在最靠近牛头山景区的西联乡大溪口村成立搜救指挥部,部署营救方案,公安、消防、电信、林业、民政等部门都给予了积极配合。历经30多个小时、投入400人次,这场生死援救终于获得成功。
手机定位出现偏差没在三笋坑找到驴友
27日中午,驴友余欣曾用手机确定过被困位置:三笋坑正北的山坡顶。
搜救人员按照这条短信,展开了搜索。可直到28日凌晨,5支搜救队伍轮番山上,依然没有找到被困驴友。
27日深夜,搜救人员通过手机信号,定位了9名驴友的大体方位。不过,现场一位电信部门分管网络监控的主管,认为定位未必可靠:“由于牛头山片的移动信号为全向定位,并不如城区的定向定位,具体位置仍有误差。而技术上的误差,在现实环境中,就有可能是两个山头。”
事后发现,手机定位的确出现了较大偏差。
杭州专业搜救队带来两只搜救犬
由于山上气候条件恶劣,大风卷起积雪使能见度不足30米,并且被风雪围困人员不能说明其被困的具体位置,搜救工作难度极大,救援队员几乎是摸着黑,艰难地爬山搜救。
“很长的路段我们几乎是爬着走的。”武义消防大队的黄凯洋排长气喘吁吁地说道,“现在是(27日)23时15分,搜救队从中午12时多开始已经陆续上去四组人了,现在是第五组。”他刚从山上下来,搜救已持续了近6个小时,许多人都很疲惫。
28日凌晨2点18分,大溪口村村委会办公楼内灯火通明,门口停放着数十辆来自各个联动部门的救援车辆。
武义县委副书记、县长蔡洪正在给准备第六批上山的警民联合搜救队加油鼓劲:“自身要注意安全,和指挥部随时保持联系。拜托了,出发!”
“这批搜救队不光有我们武义的消防官兵和武警战士,还有从杭州自发赶来的10位杭州市户外应急救援队队员,他们带有专业的安全绳、攀登器材、冰爪等雪地行走器材、四辆救援车,另外还有两只搜救犬,希望他们这回能带回好消息。”蔡洪用沙哑的嗓音一遍一遍地鼓励众人。
第六批搜救队天亮又向山上进发
昨天清晨6点30分,这时天已经朦朦亮了,搜救队员整理了下东西,准备再次向山中进发。
“先前的搜救由于天太黑,什么都看不清,可能错过了什么线索。现在天亮了,应该能很快找到。”领队的应成龙排长如是说。“后半夜山上气温肯定要降到零下十几度,又饿又累的驴友到现在能否熬得住,很难说!”
据气象部门介绍,昨天早晨牛头山山脚气温零下5.1度,山顶的气温甚至降到了零下10℃以下,本来就崎岖的路上结了一层冰冻,路更加难走了。
由于山里的通讯信号不好,救援人员与其中一名被困者打了40多个电话,还是确定不了他们的大致位置。
“由于牛头山上悬崖多,瀑布多,同样一个地方,从南北不同方向进入就可能走了不同的岔道。”武义县消防大队的中士何福磊和其他7人组成的另一支搜寻小分队,也再次出发搜山。
从发现驴友到会合走了整整5小时
最早发现被困驴友的,是西联乡村民邹仁法、吴水平、武义知名驴友“战车”及武警公安等一行8人。
“他们很可能在大湖塘边。”他们凌晨2点进山,采用放烟花听声音定位的土办法。被困驴友听到烟花声,借助指南针,发出方位信息,帮助救援人员确定方向和位置。
杭州户外应急救援队副大队长徐立军也通过和队友联系,证实了这个位置:“我们一直和他们保持联系,同时卫星报告也基本确定了他们的位置。”
凌晨5点多,被困驴友的位置终于确定。双方用强光手电筒互相对光。救援队员走了5个小时的雪山后,终于见到已经蜷缩在一起的9个驴友,救援人员立即把随身携带的食物、水等物品分发给驴友。至此,驴友在雪山中被困已经整整36个小时。
另外一组救援队伍,9点半左右发现被困驴友的脚印,10点半看到驴友和已经会合的救援人员。
昨天下午4时55分,第一批被困驴友贺晨宵、赵陆、朱嵘等5人被营救人员带下山。17时35分,第二批被困驴友严珺、王小姐等3人被营救人员带下山。到傍晚6时30分,最后一名驴友网名叫“凌”的姑娘也被救护人员抬送下山,随后送医院接受住院治疗。
至此,经过近30多小时的搜救,9名上海驴友被困武义牛头山58小时后成功获救。尽管在山上被困超过三天两夜,但9人中除一人需要留院观察外均安然无恙。
亲眼目睹此山三年前吞噬一命的资深驴友讲述——
风景秀丽山势险恶牛头山是“蛇蝎美人”
金华资深驴友“企鹅”昨日上午赶到武义下田村。他一直等候在那里,直到晚上6点半,最后一名驴友“凌”被抬下山,送往医院救治,“企鹅”才与其他驴友一道离去。
这座风景秀丽的牛头山,在“企鹅”的记忆中,却是极度凶险。
潺潺小溪变滚滚山洪
2006年6月3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包括“企鹅”在内的“第九世界”户外俱乐部15名驴友一起前往牛头山的一个叫三笋坑的峡谷。
6月3日晚,山上下起暴雨。第二天早上发现原来清澈见底的潺潺小溪,变成了滚滚的山洪。
6月4日9点多的时候,他们准备趟过一处湍急的水流。发现涉水已无法过去,就用刀砍了一棵树木准备搭桥。网名“流水”和另外一名驴友卸包先过去固定树木的另外一头。用一棵细木头作为保护绳让驴友扶着过去。
“豆妈”被水冲走
40多岁的驴友“豆妈”走在最前头,考虑到“豆妈”经验不足,其他人让她先等一下,多几个人过去可以保护她,但她说自己“能行”就背着大包走过去。
走到中间的时候,她一脚踏空了。她紧紧抓住木头,包背在身上卸不下来。几个人下水,让她把手松一下把包拿开,她可能害怕了,手反而抓得更紧,包根本解不开。驴友冒险下水,抓住她,因为水的冲力太大抓了近10分钟,都无法把“豆妈”拉上来,他们眼睁睁看着她被水冲走。
“豆妈”被冲走后,“整天郁闷”、“企鹅”2名驴友马上下水,想把她捞回来,可是水太急,自己也被水冲走。“企鹅”在20多米开外抓住旁边的小树好不容易爬上了岸,而“整天郁闷”被水冲出近百米,幸好被两块石头拦住才停顿下来,石头下就是一个近10米的瀑布,“整天郁闷”爬上大石头后就一直重复一句话:九死一生。
驴友们抱着一线希望扔下了两个救生圈,希望“豆妈”能抓住。一路上祈祷“豆妈”会在下游爬上岸,可是驴友们等来的是“豆妈”死亡的噩耗。
“豆妈”真名叫郑丽华,当年才43岁,是在武义生活的金华人,家里有一个11岁大的儿子。
14人就吃2包方便面
在“豆妈”被冲走后其他队员继续前进。在出来无望手机又没有任何信号的情况下,队员在一个相对宽阔的地方,砍下树木铺出一块相对平整的地方,也就仅仅能扎两个帐篷。而此时14个队员所有的食品就只有13包方便面,为了能坚持更久,14人的晚餐就是2包方便面煮了一大锅汤,每个队员都不愿意多吃一点,喝一点面汤就交给其他队员。晚上在暴雨中14人就挤在2个帐篷里,一个略微大一点的帐篷就挤了9个人。
驴友“企鹅”说印象最深的是肚子上都是其他队员的腿脚。所以“企鹅”非常能体会这次在现场的9位驴友当时饥寒交迫的状况,能想象到被困现场驴友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