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专题稿件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朱金坤:努力促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

  余杭2001年撤市设区,至今已有8年时间。8年来,我们通过实施“融入大杭州、建设新余杭”战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18.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7%,财政总收入增长了5倍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不断优化,民生持续改善,建设最适宜居住的“品质之城、美丽之洲”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在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余杭至今仍未很好地融入杭州主城,无论城市形态还是产业形态都与“无缝衔接”的目标有一定距离。如杭州主城区的城市化率已高于60%,而余杭只有48%;余杭的产业结构也很不合理,一、二、三产的比重为7.2∶59.0∶33.8,与杭州主城区还有较大差距。而且第二产业中有部分企业能耗大、污染重、成本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环境。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还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理论水平、行政能力亟需提升。而明年正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展望未来、谋划“十二五”的承启之年,更是调整产业结构、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关键之年。因此,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余杭要加快发展,仍然要坚持加快融入杭州主城,充分发挥三面拱卫杭州主城的优势借势发展、借梯登高,全力促进余杭经济由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以转型应对挑战,以转型谋求新的发展。

  以推进城市化为引擎,加快城市形态与杭州主城接轨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乃至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动力。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化工业化两轮驱动”战略,不断加快城市化步伐,着力提升环境综合品质。

  抓改革创新添活力。在总结完善余杭组团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一副三组团”体制机制改革,实施良渚组团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瓶窑组团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全区统筹发展,推动组团内各镇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结合“一副三组团”体制机制改革,对条件成熟的镇乡实施撤镇建街改革,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结合“城中村”改造和大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村加大撤村建居改革力度,加快农转居多高层公寓建设,创新新建社区工作的体制机制,提升区域人居环境,进一步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

  抓项目建设增动力。继续开展“项目建设行动年”活动,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建设一批道路交通、污水处理、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完善城市配套;深入推进运河综保、超山综保、南湖综保等一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继续实施一批道路、河道综合整治项目,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建立与经济发展相同步的公共财政民生投入机制,积极实施一批学校校舍、医疗卫生、公交设施、文化体育项目,促进民生不断改善。

  抓优质服务和优秀文化展魅力。积极培育余杭优质服务和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凝聚共建共享“品质之城、美丽之洲”的合力。大力推进“市民之家”、行政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建设,简化审批程序,推进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和“一站式”服务,深化项目代办制,建立重点项目办理绿色通道,不断改善党委政府的服务。大力发扬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文化,积极弘扬良渚文化、运河水乡文化、径山禅茶文化,不断增强优秀文化对全体市民的凝聚力和对外来建设者、投资者的吸引力。

  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产业形态与杭州主城接轨

  根据我区现有产业基础、文化底蕴、生态优势和三面拱卫杭州主城的独特区位,我们编制了《杭州市余杭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10—2015年)》,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化、集群化、总部型、创新型的扎根于优秀历史文化、茁壮于高新技术产业、繁茂于现代服务业的常青树型现代产业体系。从明年开始,我们将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调优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确立“3+1”的产业体系主体框架。立足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首位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促进产业茁壮成长、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柱,并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把现代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余杭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撑;提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把现代都市农业提升为具有促进农民转移、服务城市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的高效产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提升经济软实力的重要助推器。

  打造五大产业集群。根据现代产业发展方向和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培育现代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和家纺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集聚优势、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链优势、持续创新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优势、资源共享的市场网络优势、节能减排的生态优势等六大竞争优势,整合区内土地空间、政策资金、基础配套、招商项目、组织管理、人才培训等资源要素,加强各产业集群内的专业化配套协作,努力将五大产业集群打造成为推动余杭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构建三十一大集聚基地。为切实改变我区产业布局分散、公建配套难,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较短等突出问题,我们将不断加强产业集聚基地建设,重点打造现代服务业“四基地十一区”、先进制造业“三区八园”、现代都市农业“一中心四板块”等三十一大产业集聚基地。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强化设施配套、推进现有产业提升和“腾笼换鸟”,逐步把三十一大集聚基地打造成为特色明显的产业园,努力把存量做优、增量做大。

  以开展“三力提升”活动为载体,建设一支符合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要求的干部队伍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引人注目地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了出来。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也着重强调,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经常性建设上。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我们认为,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余杭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弯道超越的任务还很繁重,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还很艰巨,一些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很棘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新时期加强基层党建的要求,通过开展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三力提升”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知识层次、业务能力,更好地引领余杭的跨越发展。

  提升学习力。以打造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干部队伍为目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学习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开展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授课制等制度,采取到基层上课、跟班学习、业务培训、下派锻炼、参与一线重点项目建设等锻炼途径,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一中心工作,使广大领导干部勇于摒弃陈旧思想、落后观念,树立全球化、新经济、互联网加速发展背景下产业发展新理念,增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发展现代产业的能力。

  提升创新力。倡导敢想、敢试、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良(转下页)(接上页)好风气,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思路、制度、体制、机制、方式上打破旧的条条框框,摒弃“路径依赖”,大胆探索新的举措,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开展创新党政工作专题调研活动、“金点子”征集活动,设置工作创新奖或创新先进个人等奖项,鼓励广大领导干部着眼于新形势、新情况、新发展、新要求,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党政工作,以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和思路的创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提升执行力。建立健全提升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制度保障,推动领导干部在提高自身执行力上下功夫,使广大领导干部牢固把握沟通、协调、反馈、责任、决心等五个环节,强化责任意识,体现敬业精神,不断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和绩效。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将考核实绩作为干部绩效考核内容记存和应用,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强力推行首席责任制,明确首席责任部门、共同责任部门的权利义务。严格落实问责制,对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对主要领导分别采取书面检讨、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免职等形式进行问责。扎实开展“公述民评”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切实提升广大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水平。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潘孝政:以“四个坚定不移”争创科学发展先行区
·徐文光:明年工作,实现三个转变抓好五个重点
·寿永年:实施“四大战略”开创鄞州建设新局面
·洪航勇:2010年: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