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报道:步履坚定拓市场

2010年01月1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01月10日讯2009年,浙江开放型经济面临30年未有之变局,外贸进出口增速连续8个月双双下降,为改革开放30年来所罕见。

  面对前所未有的市场萎缩,浙江没有消极等待,而是主动作为、逆势而上,在开拓市场中调结构、促转型。从2009年三季度起,浙江出口降幅逐月收窄,占出口八成的一般贸易出口增速率先转负为正,出口份额在全国占比不降反升。

  浙江开放型经济,在危机中变得更加坚韧、更富活力。

  拓市场,凸显韧性

  同比增长128.6%!即便是在好年景,这也是一个令人艳羡的成长速度。

  根据省商务厅统计,2009年浙江出口降幅小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在沿海地区,浙江出口降幅小于上海、江苏和山东,但大于广东和福建;

  同时,浙江出口在全国所占份额达到11.15%,超过2008年度的10.8%和2007年度的10.5%。境外主要贸易伙伴从浙江进口的份额也明显增加。

  这就是竞争力,就是浙江韧性。这种韧性来自于“有形之手”。省委、省政府果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对出口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稳定器”作用。全省商务系统快速反应,建立了一套覆盖全省、包括1500多家企业的出口监测系统,在50个重点产业建立贸易预警点,使浙江“两反两保”案件的应诉率和胜诉率居全国前列。

  这种韧性来自于浙江民企。2009年1至11月,浙江民企出口达65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比重升至54.8%。在民企主导的大宗轻纺产品出口中,除箱包外,其他主要产品的出口降幅都已收窄至个位数或同比实现正增长。

  这种韧性来自于浙江精神。在2009年的两届广交会上,浙江企业拿到2万个展位,连续三届成为全国展位最多、参展规模最大的省份;在“华交会”上,浙企展位达到1500多个,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2009年,浙企参加境外展会的展位也达到2万个左右。

  “走出去”,提升竞争力

  2009年,因为俄罗斯对“灰色清关”的打击,不少浙江企业不得不告别俄罗斯市场,出口形势“雪上加霜”。

  但在温岭,浙江好兄弟鞋业有限公司不仅对俄出口未受影响,还成为当地其他鞋企对俄出口的宝贵渠道。为“好兄弟”撑腰的,正是该公司2008年在俄罗斯投资兴建的生产基地。

  2009年,“走出去”建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络,收购品牌、技术,不仅成为浙江外贸拓展市场、稳定出口的“秘密武器”,也为浙江企业煅造了新的国际竞争力。

  省商务厅统计显示,在上一年创下历史高点的基础上,2009年,浙江境外投资继续高位运行,投资总额和中方投资总额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平均规模分别为277万美元和258万美元,同比增长均超20%。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浙江产业境外集群式投资的一大创造。目前,全省已有7个境外合作区,带动入区企业50家,2009年带动出口10亿美元。

  最引人注目的是境外营销网络构建。2009年,省商务厅专门制定了“建立境外营销网络专项行动方案”,在政策上进行重点扶持。一年来,全省新建区域营运中心、仓储中心、售后服务等各种形式的境外营销机构突破400个。

  根据省商务厅对浙江境外重点企业的一项抽样调查,2009年,平均每个境外营销网络机构能够带动出口557万美元。浙江企业已从单纯的供应商向经销商、品牌所有人嬗变。

  调结构,形成新优势

  早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初,省委、省政府就认识到,必须在保增长中促转型,在促转型中谋发展,加速了浙江外贸在危机中形成竞争新优势。

  服务贸易,正成为浙江外贸的新亮点。2009年,当货物贸易在外需萎缩面前步履维艰之时,浙江的服务贸易却步伐轻盈。除了传统的旅游、运输、建筑工程和外派劳务四大服务出口行业保持稳定外,文化、金融、IT、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行业出口大幅增长。

  尤为突出的是服务外包。2009年,全省服务外包企业达到637家,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7.31亿美元,增速高达177.8%。浙江服务外包产业腹地从杭州不断延伸,宁波的港口物流外包、动漫产品外包,嘉兴的物流外包、软件外包、数据中心,金华的网络游戏服务等业务流程外包、呼叫中心,各具特色。

  服务外包的兴起是一个强烈信号。它告诉人们,观察浙江外贸,既要看到保市场、保订单的进展,更要看到因调结构而呈现出的新增长点。内外贸统筹兼顾,正成为“浙江制造”应对金融危机的新优势。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刘刚 编辑:郭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