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型着力提升率先跨越
——鄞州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与思路研究
鄞州区人民政府区长薛维海
二○一○年五月十二日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要素结构的“三个转变”。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也作出决定,把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行动,作为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的重要内容。这是经济发展新形势对鄞州工作提出的新任务,也是鄞州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新指针。当前,转型升级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面对国际国内宏观形势的急剧变化,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深刻调整,鄞州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必须走经济转型发展之路,这是时代的呼唤、区情的需要、发展的必然。
一、转型升级,是鄞州经济发展唯一可选的正确道路。
近年来,鄞州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宏观调控为契机,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施了“新鄞州工程”、“双优”战略、“三大行动纲领”等重大举措,率先进行了转型发展、提升跨越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工业经济加快升级。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326家,上亿元企业264家,上市企业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2家,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4.5%,驰名商标、名牌产品、专利数量均居省市前列,市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8%。二是服务经济快速崛起。社零总额增幅领跑全市,服务业比重上升到34.8%,万达广场、宜家家居等一批大型商业项目相继落户,建成商务楼宇54万平方米,入驻商务企业900多家。三是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拥有软件、动漫等企业200多家,其中注册资金超千万的有39家,软件产业总收入达到14.7亿元,动漫产量居全省第二位,迪士尼动漫、水木动画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签约落户。四是平台建设方兴未艾。四大产业园区配套面积达到50多平方公里,南部商务区一期基本建成,“创新128园区”顺利开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启动建设,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鄞州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栎社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科技孵化器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鄞创孵化器创建成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转型升级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在转型认识上,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不想转型、不敢转型、不会转型的思想和观念;二是在转型动力上,政府、社会、企业等主体之间职责分工和利益格局仍旧相对固化,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还不够,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依赖仍然比较强;三是在转型保障上,土地、人才等资源制约日趋严重,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发展空间和发展能力提升受到很大约束和影响。
当前,我区经济发展正处于过关越坎的爬坡阶段,处于蜕变重生的艰难时期,经济转型发展还任重道远,面对不断变化、日趋严峻的宏观形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更是迫在眉睫。
(一)从历史规律看,加快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永恒课题。经济转型升级是驱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是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00年的世界现代史,就是一部转型升级的发展史。19世纪,英国依靠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20世纪,美国依靠自主创新,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近年来,爱尔兰、芬兰等国依靠高科技局部领域的重点突破,成功实现了由农牧业和传统工业为主向软件和信息产业为主的转型升级。当前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一场抢占未来制高点的转型升级“比赛”就已经打响,美国宣布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创下历史最高水平;欧盟宣布投资100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核能和纳米技术等等。我们必须借鉴国外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加快走出一条适合鄞州实际的转型升级新路子。
(二)从现实忧患看,加快转型升级是应对危机的正确抉择。金融危机发生后,鄞州经济突然降速停步,从高处跌倒了谷底。虽然去年年底全区经济实现了难能可贵的V形反转,但必须看到,这个回升是刺激政策驱动的结果,是一种恢复性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一方面当前世界经济尽管在持续复苏,但引发危机的根本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实体经济回升仍旧缓慢,巨额债务、财政赤字、贸易摩擦、汇率波动等一些新矛盾加快凸现,国内宏观政策尽管延续宽松基调,但“明松实紧”的趋向已经十分明显,同时政策的负面效果也在加速凸显,都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潜在威胁。另一方面我们原有的低成本、外向型等竞争优势,在危机冲击下已经逐步丧失,而诸如经济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和大项目带动、抗风险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不够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新问题在危机中又加速暴露。面对当前新老矛盾交织的局面,如果不从根本处着手,加快推进转型升级,鄞州的长远发展必将受到制约和阻碍。
(三)从时代要求看,加快转型升级是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鄞州科学发展中面临的最大课题、最大的挑战。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我区经济发展将进入平稳增长期、资源要素进入瓶颈约束期、社会矛盾进入交织多发期,原来的外向发展模式已越来越难以为继,资源环境要素也已越来越难以支撑粗放、低端的增长方式,推进转型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已经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否则必将导致经济结构失衡进一步固化,社会矛盾更加突出,这样我们发展代价会越来越大,空间会越来越小,道路会越来越窄。今年从中央到省市都强调要把转型升级作为首要任务。对鄞州来说,加快推进经济转型,不仅是上级的要求,更是时代的使命,这是一次没有退路、不容回头的出击,也是一条涅槃升华、跨越发展的正确之路。
同时,加快转型升级,鄞州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一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区产业基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入良性循环,城市经济及新兴产业发展步入快速通道,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逐步形成;二是依托新城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南部商务区、128创新园等产业发展平台的加快建设,区域发展环境更加优越,集聚创新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宁波大都市圈建设的推进,打破了我区长期处于交通末梢的不利局面,为我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提供了强劲动力,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会。
二、转型升级,必须结合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坚定不移加快推进。
省委、市委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决定,是指导我区经济工作的行动纲领。按照决定要求,结合鄞州实际,我区推进经济转型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入实施竞争力提升行动纲领,着力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鄞州建设成为先进制造基地、商业商务中心、动漫创意之都、休闲旅游胜地和现代物流重镇。
具体思路是:弹好三首“曲子”、提升三个“优势”、实现四大“突破”。
弹好三首“曲子”,即一要弹好鄞州优势与发展大势“协奏曲”。既要牢牢抓住国家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契机,又要巩固提升我区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优势,既要提升传统产业,又要壮大新兴产业,既要强化制造业支柱地位,又要实现服务业快速崛起,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要弹好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共鸣曲”。切实把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城市化大平台、集聚化大产业、战略性大项目、龙头型大企业”建设四位一体,依托大基地、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三要弹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主题曲”。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改善民生为第一追求,依靠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促进企业和谐创业、百姓安居乐业。
提升三个“优势”,即(一)提升城市经济“核心优势”。加快培育发展城市经济,既是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更是鄞州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一要放大万达商圈示范效应,加快建设一批商贸综合体和特色街区,尽快形成新的商圈。二要突出南部商务区先发效应,尽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总部经济。三要强化创新载体集聚效应,抓好软件动漫产业基地、“创新128园区”、中物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科技信息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四要发挥保税物流政策效应,抓紧实施空港物流园区二期工程,加快培育引进一批大型物流企业。五要释放旅游强区品牌效应,继续推进四大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启动实施宁波环球城、城市摩尔等综合性休闲娱乐项目。
(二)提升工业经济“竞争优势”。一要壮大高新产业。抓住国内外市场变化和国家调整产业政策的契机,大力发展光机电、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企业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继续下大力气引进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二要做强传统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汽车配件、机械电子、文教文具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支持企业推进装备更新、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增值领域延伸,强化产业配套协作,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三要培育龙头企业。把企业提升作为产业提升的重要抓手,完善“双五十”企业评选机制,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三)提升现代农业“规模优势”。一要加快建设十大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完善农业产业布局和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做强做优果蔬花木、特色养殖等十大万亩产业基地。二要培育壮大五支现代生产经营主体。实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新型农民、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五个一百工程”,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三要健全完善三个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农作制度创新,加快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科技兴农服务体系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实现四大“突破”,即(一)积极开辟“创新驱动”的增长路径。提升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再造,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一要大力建设研发机构。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自建、联合共建或者整体引进研发团队、研发机构等方式加快建设各类研发平台,重点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程技术中心。二要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深入实施“品牌、专利、标准、设计”四大战略,鼓励企业加强专利开发、应用和推广,推动企业参与制订、修订、使用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品牌的创建、营销和提升。三要完善技术转移机制。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风险投资、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重要作用,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四要持续加大工业投入。把工业投入作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举措,以打造高端产业链为目标,全力抓好一批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建设。
(二)努力打造“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一要发展低碳产业。把发展低碳经济与推动产业升级结合起来,研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大力培育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健全落后生产能力退出机制,逐步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二要加强节能减排。运用低碳经济理念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节水节材节电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推广应用低碳技术、节能设备、新型能源,推进重点企业节能改造和重点污染源专项整治,继续实施铸造行业升级计划,加快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培育一批“零排放”企业。三要抓好生态建设。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继续完善城乡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大力开展生态镇村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森林鄞州”建设,加快创建省级生态区。
(三)加快建立“开放高效”的体制机制。以改革促开放促发展,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一要保持出口平稳增长。坚持外贸、外资、外经、外包“四外”联动,完善落实外贸帮扶措施,不断壮大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二要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以城市功能区、产业园区、重点乡镇为主战场,着力引进制造业大项目、新兴产业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切实加大对海外智力、先进管理、前沿技术招商力度,继续推进与央企国企对接合作。三要重塑体制机制优势。引导企业完善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转让、股份回购、上市等手段做大做强。深化扩权改革,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和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着力构建“立体多元”的市场体系。一要“内外兼顾”。受金融危机冲击,国际市场需求收缩已成为一个长期趋势,与此相反,国内市场需求由于得到国家刺激政策的有效激发而保持较快增长。要顺应这一趋势,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大力帮扶企业开拓市场,加快实现营销市场由出口主导向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二要“虚实互通”。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空间。三要“新老结合”。积极推动企业尝试利用电话销售、电视购物、邮购、直销等新型销售模式,构建多层次的销售渠道,以适应多样化的消费购买习惯。
三、转型升级,既是一种市场行为,更是一种行政行为,要以政府转型的有效突破,为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按照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抓紧落实推进转型发展的各种措施,积极破除阻碍转型发展的各种障碍,努力为经济转型升级营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加快把鄞州打造成为“创业者乐园”。
(一)要素保障“由硬到软”。当前经济增长将更加有赖于人才、技术等“软”性要素的投入与推动。一要强化转型升级智力支持。继续加快人才创业创新的载体建设,完善有利于人才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切实强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二要缓解企业发展资金制约。大力引进金融企业,加快组建成立村镇银行,创新融资供求对接机制,鼓励创建小额贷款、融资租赁、担保等机构,积极发展股权投资等新型融资方式,努力解决企业资金需求。三要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进“365”节约集约用地计划,完善土地执法共管责任机制,强化闲置用地清理和违法用地整治,加快大嵩滩涂围塘工程建设,抓住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契机,优化用地指标配置,努力保障用地需求。
(二)政策激励“由散到聚”。重点突出“三个注重”,即更加注重政策时效,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解决当前突出的矛盾问题;更加注重导向激励,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做强做优,鼓励企业创业在鄞州、发展在鄞州、扎根在鄞州;更加注重提高资金绩效,放大政策杠杆效应,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着力体现“三个转变”,即从“普降细雨”向突出扶持重点转变,从扶持具体企业向扶持重点行业转变,从扶持单个项目向搭建服务平台转变,确保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益。
(三)载体平台“由好到专”。经济转型,必须要与推进新型城市化紧密结合起来,重点要打造好四大平台:一是以拆迁招商为重点,全面推进“十大功能区块”建设,以功能区块建设推进功能集成和产业集聚。二是以城市化为依托,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三是把四大产业园区开发作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要载体,按照“高新化、集群化、特色化”的要求,着力推动产业园区优化提升。四是把城镇化作为扩需求、调结构的重大举措,进一步落实责任、破难攻坚,强势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四)政府服务“由优到特”。一要强化特色。要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产品,超前考虑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需要,主动谋划促进企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二要提升效能。要针对市场失灵,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积极作用,通过行政资源的优化整合,重点抓好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三要不断创新。通过思路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加快走出一条具有鄞州特色的政府服务新路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