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高层与政务 > 政策瞭望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温州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调查

  温州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现状特点

  温州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企业家率先在家乡从事种养业和农产品初加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逐步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的功能也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休闲等多种功能转变,客观上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些工商资本开始投向农业,并呈加快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500多家工商企业累计投入农业资金达60多亿元。温州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主要特点有:

  投资主体多元。投资温州农业的工商企业既有本地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也有境外、市外的企业和个人,呈现出多元化投资格局。有在外经营工商企业成功后,回乡开发农业的。如苍南县藻溪镇的郑计用,多年在西北从事建筑行业,2003年回乡承包了1000多亩荒山,种植马蹄笋,并创办温州安盛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模。也有城市工商业主到农村投资农业的。如永嘉县的徐林,原来从事饮料和房地产行业,2005年投资创办浙江楠溪江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此外,还有海外华侨归国开发农业的。如文成县百丈漈镇的赵富荣,曾在西班牙侨居多年,2002年开始回乡开发茶叶,其经营的茶场面积达1100多亩,直接解决了该镇300多农民的就业。

  投资领域较宽。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既有投资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也有投资农产品流通和休闲观光农业。据统计,目前在投入农业领域的工商资本中,投入种养业的8.4亿元,约占14%;投资农产品加工的23.5亿元,约占39%;投资农产品市场建设的4.8亿元,约占8%;投资小水电开发的20.4亿元,约占34%;投资其他农业项目的2.9亿元,约占5%。

  投资步伐加快。近年来,温州市工商资本投资效益农业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仅2008年全市就有2103家企业与1853个村开展了村企结对工作,合作项目1826个,合作资金1.03亿元,其中生产合作类项目1990个,合作资金2857.3万元。如温州东瓯食品有限公司(原从事流通领域),一次性投入农产品加工达3000多万元;森马集团前期投资800万元,在泽雅龙头村建立瓯柑基地;温州佩蒂宠物用品有限公司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仅在平阳维新乡余思坑村加工点的员工就有100多名,人均月增收近1000元。

  投资理念先进。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普遍实行公司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将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机连接起来,按照市场需求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实现工业和农业的高起点对接。如温州市美福食品有限公司,原来从事服装行业,1999年开始从事畜产品开发,在温州市区开办了20多家美福食品店,统一装修、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等,把工业连锁经营理念引入农业。

  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档次不高、规模偏小。温州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主要集中在初加工等相对短平快的行业,投资现代设施农业和投资农业研发的项目不多,深度开发不够。据对70个农业投资项目调查,大部分项目都集中在蔬菜、柑桔、畜禽、花卉苗木、水产等产业的种植、养殖和初加工上,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只有10个,仅占项目总数的14.3%。其中,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投入资金大都在50万~200万元,投资主体基本上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型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并不多见。

  外资投入明显偏少。现有500多家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仅有20多家,分别来自美国、西班牙、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到2008年,温州市农业领域累计利用外资总额5000多万美元,利用外资占全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总额仅占6.8%。由于外资利用严重不足,温州市农产品出口外向度明显偏低,农产品出口总额仅占农业总产值的4%左右,且大都集中在水产品领域。而同期宁波的农业外向度高达78%,出现了自营出口超亿美元的生产加工企业。与宁波相比,差距很大。土地要素制约突出。近年来,农业用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工商资本进军农业的主要障碍。据对全市86家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有61家企业急需解决用地问题,占总数的70.9%。2008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共需用地3763亩。尽管国家明确规定,某些领域的农业企业用地可以视为农业用地,但因受制于一些部门对农业用地政策的理解把握,往往很难具体落实。

  农业发展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农业效益总体偏低。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低的产业,现阶段农产品价格总体偏低,存在价格倒挂现象,而与工商资本所追求的效益最大化相背。二是农业受制于“双重”风险。农业既受台风等灾害性气候和动植物疫病易发性的影响,又受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的影响,投资农业的风险较大,使得一些工商资本不敢冒然进入农业领域。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水、电、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农业投资硬环境一时难以改善。四是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尽管近年来温州出台了扶持农业产业化的一些政策措施,但专门针对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优惠政策还没有出台,农业投资软环境也不理想。

  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主要对策措施

  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是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形式的现实途径。随着“三农”地位的进一步强化,强农支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农业对工商资本的吸引力也将越来越大。温州民间资本雄厚,市场发育较早,在当前工业企业、工商资本面临结构调整优化和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时机成熟、条件具备。

  转变观念,强化农业引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大力引进外部资金,不仅有助于一个地方、一个产业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甚至可以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点。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化相对滞后,设施装备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低,农业融入市场经济存在先天不足。大力引进工商资本投入农业,不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农业的粗放经营现状,而且可以给农业发展带来全新的理念。农业招商引资过程就是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清醒认识温州农业利用外资与先进地区的现实差距,紧紧把握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固树立“不开放、不发展,大开放、大发展”、“用抓工业的思路来抓农业”、“像重视种粮大户那样重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意识,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千方百计调动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在全市上下努力营造重视、支持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良好氛围。

  主动推介,搭建农业招商引资平台。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招商引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切实改变以往“坐等观望”的消极做法,增强农业招商引资的主动性,积极走出去,广泛请进来,内资外资一齐引,内商外商一齐招。在招商方式上,可以通过举办温州农业投资说明会、温州农业项目推介说明会等专场,也可以依托各类农业博览会、投资贸易洽谈会,还可以采取网上招商、代理招商、以外引外等方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宣传温州农业投资环境,推介我市重点农业招商项目。在项目选择上,既要抓“顶天立地”,也要抓“铺天盖地”,既要靠大项目形成支撑、实现突变,也要靠中小项目扩大总量、形成集群。对于一些重大农业投资项目,要集中招商优势人才,组建招商小分队,进行上门招商、敲门招商。在推介中,既要主动介绍我市的区位优势、政策环境和发展前景,又要针对各地投资企业的心理,有的放矢,讲究方式,增强亲和力和认同感;既要发挥政府及其部门的作用,更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作用,使它们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

  突出重点,纵深推进农业招商引资。一要拓宽领域。就温州实际看,农产品加工业一直是影响农业产业升级的“短腿”。要着重推出蔬菜、杨梅、茶叶、畜牧等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招商项目,重点引进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辐射力和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国内外资本、先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体制等对接,促进温州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方向转型。同时,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把设施农业开发、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现代物流业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努力拓宽农业发展的空间。二要转换机制。积极鼓励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对接,通过控股、参股、收购、兼并、联合、租赁和托管等方式,实现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技术,借助外来资本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和股权多元化,提升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速度,努力形成市场运作、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农业招商引资新格局。三要借鸡生蛋。针对温州人多地少、资源相对匮乏的实际,牢固确立“资源有限,市场无限”的理念,突破利用本地资源招商引资的框框,巧借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重点引进一批农产品资源、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的企业,打造“两头在外”的农业企业,营造农产品加工出口的新优势。对涉及这些领域的投资项目,要精心筛选,科学论证,确定一批重点农业项目库,做好包装,建立完善农业招商项目库。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逐步完善市级、县级、乡(镇)级农业项目库,确保农业招商项目有大有小,项目布局上有集中,有分散。

  政策扶持,激发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热情。各级党委、政府要尽快研究出台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扶持政策,在用地用电、金融信贷、项目立项、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等方面给予扶持。围绕突破土地这个瓶颈制约,各地在安排用地计划时,必须明确产业导向,积极鼓励工商资本创建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精深加工项目和先进设备、种子种苗引进给予一定的贴息扶持,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全面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不断扩大险种范围,解决工商资本投资承受“双重”风险的后顾之忧。改革和创新农业融资机制,积极探索为工商资本提供贴息、创业资本方式,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作出重大贡献的工商资本给予重奖,营造层层支持、人人重视工商资本的氛围。同时,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不断做大做强农业主体,增强发展后劲,使它们成为温州农业持续投入的中坚力量。

  突破瓶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土地是发展农业的基本依托,要围绕“优化空间结构、实施规模经营、发挥资源效能、提高土地效益”的总体思路,积极引导农业走规模化、集约化、节约化之路,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创造条件。一要挖掘潜力,拓展资源。挖掘好温州丰富的山水资源,利用好废弃地、荒芜地等,使之成为现实的农业发展资源。比如近年来温州各地按照“占补平衡”的要求,在山区半山区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开发,但新整理出来的土地肥力低下,近期难以取得种植效益,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工商资本作为投资生猪生产等领域的用地。二要搞好规划,建好园区。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全市农业用地专项规划,全力保障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所需的用地,加快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建设。按照规模适中、设施完善、产业突出、技术先进的要求,在全市规划建设一批农业加工园区、农业示范园区、畜牧养殖小区,并引导工商企业向园区集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三要完善机制,规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广土地转包、租赁、互换等模式,加强流转服务,培育流转市场,有效增加高效规模农业用地面积,逐步使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高效农业规划区集中面积有效提高。

  政府推动,确保农业引资措施到位。一要建立领导机构。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对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建立专门招商引资机构,配备得力干部,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二要强化责任考核。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重视“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综合考核内容,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层层抓落实。对一些重点招商项目,还要建立领导挂钩联系制度。三要提供优质服务。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围绕农业招商引资,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认真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着力营造“诚信到位、效率到点、措施到底、服务到家”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亲商、富商、安商、活商”。

  (作者单位:温州市农业局)

  《政策瞭望》杂志2010年第2期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