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前沿问题研究博士论坛顺利举行

  6月20日,“当代浙学论坛——2010学术月”传播学会分论坛暨“走向未来: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前沿问题研究”博士论坛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浙江省传播学会、浙大传播研究所、浙大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浙江省传播学会会长、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邵培仁教授出席并主持开幕仪式。

  本次论坛共收录了来自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多位教授、博士共24篇佳作。入选论文的作者、特邀嘉宾以及来自全国其他高校的教授、博士参加了本次论坛。主题论坛发言由浙大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范志忠教授主持,浙大传媒学院副院长李杰教授以及新闻系主任李岩教授对入选本次论坛的论文进行评议。

  浙江省传播学会会长邵培仁教授在开幕式指出,当代的人文社科研究与宗教十分类似,从事研究的学者需要对学科抱有一种教徒式的虔诚与执着,不为功名利禄只求精神满足。学者在通往学术顶峰的“朝圣道路”上需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学识渊博的“传教者”——教授;二是可供交流探讨的场所与组织——各类研究所或论坛,而每年组织的学术报告会与博士论坛是将这两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的“学术阵地”。本次浙江省举办的2010当代浙学论坛因此也具备了三个维度的重大意义:使其成为当代浙江学者的论坛、办成当代浙江学术的论坛、最终形成颇具竞争力的浙江学派。邵教授进一步指出,目前在新闻传播领域形成浙江学派的条件与气候已经基本成熟。

  随后,入选论文作者围绕各自涉及的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前沿问题进行主题发言,入会教授学者就网络时代新型传播样态对政治、民族文化、经济转型、受众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浙江大学韦路教授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对国内外媒介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探索和梳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中国人民大学在职博士刘强教授则转变思路打破常规,试图澄清媒介公信力与媒介信用的观念,从媒介信用的语意来源和理论来源入手从学理上廓清媒介信用理论的概念。两篇论文引发了在座教授、博士的热烈讨论,李岩教授对此作了精彩述评。

  此外,本次博士论坛充分体现了“多种声音、百花齐放”的优良学术氛围,就网络时代传播的影响问题,既有肯定的声音,也不乏怀疑的观点。浙江传媒学院的潘祥辉教授肯定了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去科层化功能,而袁靖华博士则认为微博代表的自媒体在建构公共舆论场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关萍萍通过对美国网络媒体使用成瘾的研究综述也发现网络时代受众面临“工具沉迷与使用理性”的对决。李杰教授对以上论文进行独到深刻的述评,并进一步指出学术研究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其次要注重严谨的研究框架和可测量的预期成果。

  临近论坛尾声,范志忠教授指出以往人文社科研究青睐于“孤军奋战”,很多学者在个人的书斋里思考,较少有团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但是此次的学术论坛则提供了集体对话的平台。邵培仁教授认为此次论坛与以往相比有较大提高和进步,并进一步指出人文社科研究要做到“到前沿、入主流、上档次”,为浙江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贡献力量。

  (浙江省传播学会供稿)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