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公安边防风采 > 爱民固边 正文
浙江舟山:一名瘾君子到百万富翁的成功蜕变

  在今年舟山边防支队组织的“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中,一名中年男子显得异常地主动、热心,向每一个过往群众发放禁毒宣传资料,讲解毒品的危害,登记前来受帮教的吸毒人员,他就是禁毒宣传义工周飞轮。熟悉他的人都知道,5年前,他是个人见人怕的“瘾君子”,毒瘾发作,偷、盗、抢无恶不作。被家人以及社会遗弃时,舟山虾峙边防派出所官兵走进了周飞轮的生活,将他纳入禁毒“一对一”帮扶转化对象,并通过不懈地走访帮扶,彻底改变了周飞轮的人生。

  误入歧途,往事不堪回首

  周飞轮是个典型的海岛渔民,每年出海钓鱿鱼六个月,收入四、五万元,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还算殷实。2003年,周飞轮在朋友“指点”下染上毒品,从此他对工作失去兴趣,每天最大爱好就是搞一点白粉“腾云驾雾”一番,深醉于毒品带来的虚幻美景当中,辛苦积攒的20多万元很快就烟消云散。同年5月,周飞轮因吸毒被舟山普陀区公安局强制戒毒六个月,但这并没有撮疼周飞轮的神经,二个月后他又复吸了,每天毒资花销至少在二百元以上,经过近一年的折腾,周飞轮家境一落千丈。2004年3月,周飞轮再次因吸毒被劳动教养两年。2006年,从劳教农场出来的周飞轮已经是家徒四壁、妻离子散,但他仍不思悔改,反而以自己“前科累累”为荣,家里没有肉吃了,就从邻居家里抓鸡下酒喝;手中没有钱买酒了,就从小店里赊酒。几个月下来,周飞轮出现的地方,群众都避像避“瘟疫”一样的躲开,从此,他成了邻居眼中的“社会垃圾”。

  真情走访,架起沟通桥梁

  周飞轮被派出所强制戒毒一次,劳动教养一次,在他的眼中,虾峙边防派出所就是他的死对头。平常,周飞轮从不踏进派出所的大门,民警在街上遇到周飞轮,主动上前打招呼,他也总是不理不睬。大走访活动中,民警多次找他谈心,也总是被他拒绝。为了消除双方隔阂,社区民警通过户籍查询,得知周飞轮是3月21日生日,便当天买好蛋糕,到他的住处走访慰问。当周飞轮看到民警为他点燃生日蜡烛时,他自言自语地说“好久没有吃到生日蛋糕了”。自此以后,周飞轮对民警的态度明显好转,路上遇见都会主动打个招呼。民警趁热打铁,每次工作经过他家时,都要去坐一坐,聊聊天。渐渐地,周飞轮愿意与民警接触了,话语也明显多了起来,一座无形的沟通桥梁就这样在民警潜移默化中搭建起来。

  结对帮扶,帮助重归社会

  周飞轮生活希望之火被点燃,但孤单的生活使他很难提起精神,这一切都被虾峙边防派出所社区民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从周飞轮吸毒后,他十岁的女儿周玲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民警得知情况后,向单位领导反馈情况,虾峙边防派出所组织官兵为周玲捐款1800元钱,还为周玲补交了学费,购买了学习用品。在民警的沟通帮助下,女儿周玲回到了周飞轮身边,此时,前妻李某也动了侧隐之心。民警又开始做李某的工作,并将周飞轮戒毒和生活情况告诉李某。经过半年的撮合,前妻李某也回到周飞轮身边,一家人终于破镜重圆。

  授之以渔,成功锐变

  周飞轮与女儿、妻子重新团聚使其完全摆脱了毒品的阴影,但3年的吸毒经历让周飞轮完全脱离了社会,捕鱼技能落后,社会关系缺乏,又没有一技之长,想重新融入社会却力不从心。帮扶民警心里也在盘算,要想彻底的改变一个人,必须“授之以渔”让其独立生活。通过社区民警以及虾峙边防派出所所支部的走访协调,2007年6月份,周飞轮得到了虾峙镇政府2万元的创业资金,同时社区居委会也以办农家乐的方式为周飞轮申请5万元的银行贷款。周飞轮在民警的帮助下,筹办了舟山普陀区虾峙镇第一家渔民农家乐。周飞轮异常珍惜这次创业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饭店经营当中,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2009年生意做大的周飞轮相继在舟山开了两家饭店,目前已经身家百万。2010年6月,华丽蜕变的周飞轮走进了普陀边防大队禁毒义工的队伍,他用自己的切身亲历告诉还在戒毒的人们:失足并不可怕,转身的背后就是崭新美好的生活。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昵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