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浙江省生态省建设的功能分区
  

  三、生态省建设的功能分区

  (一)生态功能区划

  1.生态功能分区。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和我省生态环境特点,全省划分为6个生态区、15个生态亚区。

  浙东北水网平原生态区(含钱塘江河口生态亚区、宁绍平原城镇及农业生态亚区和杭嘉湖平原城镇及农业生态亚区)

  包括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宁波市、绍兴市的20多个县(市、区),是我省最大的平原区,该区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10米以下,分布有少量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孤丘和丘陵。区内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有“水乡泽国”之称,其主导生态功能为城镇密集的生态经济区,同时兼有泄水排涝和湿地的功能。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环境破坏;地下水超量开采导致地面沉降;洪涝、渍害和酸雨比较严重。保护和发展方向主要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布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水污染综合治理和河口治理力度,净化河湖水体,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地下水超采,优化水资源配置;保护古文化遗址和湿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建设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搞好基本农田建设和农区林网建设。

  浙西北山地丘陵生态区(含天目山脉森林生态亚区,千岛湖流域森林、湿地生态亚区和钱塘江中游森林生态亚区)

  包括湖州市、杭州市、衢州市、金华市、绍兴市的近20个县(市、区)。天目山脉和千里岗山脉展布全区,中山环绕,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主要水系有钱塘江水系的富春江、新安江、分水江和太湖水系的东、西苕溪。该区是杭嘉湖地区水源供给地和浙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省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和“黄金旅游”之地。该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保持和提高源头径流能力与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水土。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山溪性河流落差大、蓄水能力差,易使下游发生洪涝灾害;局部地区水土流失较重,滑坡灾害多发。保护和发展方向主要是:搞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建设水源涵养林;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千岛湖水质,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鼓励下山脱贫和外迁内聚,积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倡导生态旅游。

  浙中丘陵盆地生态区(含浙中丘陵农业生态亚区和金衢盆地城镇及农业生态亚区)

  包括绍兴市、金华市、台州市、宁波市、衢州市的近30个县(市、区),是我省最大的丘陵、盆地集中分布区。区内有钱塘江水系的衢江、金华江、浦阳江、曹娥江等,椒江水系,甬江水系的奉化江等;丘陵起伏平缓,底部开阔,由河谷中部向南北两侧呈阶梯状分布。该区是我省农业、林果业和畜牧业商品基地。该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东阳江、浦阳江和曹娥江下游污染较重。保护和发展方向主要是: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建立水系源头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搞好水库配套工程、农田灌溉设施和标准防洪堤建设,增强防洪抗旱能力;实施“沃土工程”,合理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建设以农林牧复合经营为重点的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大力推进城市化。

  浙西南山地生态区(含乌溪江流域农林生态亚区、瓯江流域森林生态亚区和飞云江流域森林生态亚区)

  包括衢州市、金华市、丽水市、台州市、温州市的近30个县(市、区),是我省山地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个山区,为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水系的发源地,也是钱塘江支流乌溪江、江山港、武义江的发源地。该区是我省的主要林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并拥有为数众多的名贵动植物资源。该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和提高源头径流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保持水土。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山高源短流急,自然蓄水能力较差,洪涝、干旱和山体滑坡等突发性灾害频发;一些地方食用菌的不当发展,破坏了阔叶林资源,森林生态功能减弱;坡地、陡坡地过度开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保护和发展方向主要是:提高针阔混交和常绿阔叶林比重,建设生态公益林,加强水系源头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速生菇木林的营造,调整农林牧业生产结构;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搞好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抗灾能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合理开发山区水电资源;鼓励下山脱贫和外迁内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浙东沿海及近岸生态区(含浙东沿海城镇及农业生态亚区和浙东滨海湿地生态亚区)

  包括温州市、台州市和宁波市的近20个县(市、区),地势低平,海拔多在300米以下。区内有温瑞平原和温黄平原,有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五大入海河流的河口和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滩涂资源比较丰富。该区南部有我国最北的红树林分布点,北部杭州湾两岸的湿地是大量候鸟迁徙的中途栖息地,是我省加工制造业和农林、水产等的重点产区。该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河口、港湾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环境污染较重,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丘陵坡地过度开发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入海陆源污染物增加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威胁河口、港湾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方向主要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加强污染的综合治理,大力削减二氧化硫和污水排放总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建设沿海防护林带、农区防护网和城镇公共绿地;加强各入海河口的综合整治和滩涂、港湾的合理开发利用,协调好城市建设、工业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

  浙东近海及岛屿生态区(含浙东北海洋生态亚区和浙东南海洋生态亚区)

  包括舟山市、台州市和温州市6个海岛县(区)在内的所有海域和岛屿。所在海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台风、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区内海岛礁石众多,形成我国最大的舟山渔场。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全区港口航道资源得天独厚,海洋渔业和海洋旅游资源丰富。该区主导生态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发展海洋生态经济。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近岸海域污染加重,赤潮频繁发生;海洋生物资源特别是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淡水资源短缺;台风、暴潮灾害时有发生。保护和发展方向主要是:加大入海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力度,建设标准海塘和海岸防护林体系;加强海域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发展港口航运、船舶修造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和新兴海洋产业;建立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严格执行休渔期、禁渔区制度,加大放流增殖,建设人工鱼礁,推进渔业农牧化;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增加供蓄水能力;积极推进重点海岛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海洋经济发展环境。

  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见附件2。

  (二)正确处理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考虑区域生态功能,遵循生态功能区划所反映的生态规律,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1.推进城市化,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

  强化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发展模式,促进人口和产业合理有序地向环杭州湾地区和高速公路沿线、甬台温沿海的城镇集聚,增强城镇的集聚力和带动力。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推动城乡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把中心镇、中心村作为农村建设的重点,增强农村接受城市辐射的能力。

  2.强化杭州湾地区的龙头作用。

  杭州湾地区紧邻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基础设施系统比较完善,对外开放度大,经济基础好,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本区主要位于浙东北水网平原生态区、浙东沿海及近岸生态区和近海与岛屿生态区,在建设生态省、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要通过恢复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科技农业,形成全省教育、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代物流、航运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行地区,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增强温台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极功能。

  温台地区以其特定的地理区位和人文环境条件,逐渐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纽带、民营经济为主体、特色工业园区为依托的区域特色经济,并显示出特有的活力,成为我省又一个重要增长极。本区主要位于浙东沿海及近岸生态区,在建设生态省、发展区域生态经济过程中,要通过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整合各类工业园区,建设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极功能。

  4.培育浙西南山区和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合理开发利用山区和海洋资源,充分发挥山区广袤、海域辽阔优势,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浙西南山区水资源、农林资源、非金属矿资源相对丰富,生态环境较好。要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加强交通建设和流域治理,开发水电资源,全面提高区域产业层次,并通过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山海协作工程”和人口“外迁内聚”战略,加快山区人口转移和特色产业发展。我省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很大。要加快建设以宁波、舟山为重点的沿海港口体系,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船舶修造业和临港型工业;加强沿海地区和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小岛迁、大岛建”和重要的连岛工程;坚持科技兴海,调整海洋渔业结构,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努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特色旅游。

  (三)重点建设和保护区域

  1、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

  浙西北山地丘陵生态区和浙西南山地生态区是我省重要的江河源头保护区和以森林为主体的绿色屏障,要严格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生物栖息地,以自然为主恢复退化的草、灌、林植被或生态系统,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积极防治地质灾害。建立严格保护区域,设立禁挖区、禁采区、禁伐区,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建设生态公益林,开展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重视林相改造,适度开展生态移民;搞好生态产业示范,培育替代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先建设一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坡改梯”工程、速生菇木林工程等。

  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部分海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合计面积已达86.4万公顷,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8.5%。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实施《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抓好博物馆、水族馆、标本室、物种基因库等设施建设;加强保护区中各类活动的环境监督,防止生态破坏;保护珍稀野生生物栖息地与集中分布区;保护鱼虾类繁育区和鱼虾贝藻类养殖场的生态环境;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高度重视湿地保护,认真履行《国际湿地公约》,建立各种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严格保护涉及世界濒危鸟类栖息地的重要湿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围垦规划和围垦方法,严禁随意开发湿地;严格控制和削减污染,改善水交换条件,恢复水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防止过度捕捞和污染环境的水产养殖。

  2.河网平原和河口港湾的整治与建设。

  搞好杭嘉湖河网平原生态亚区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水污染综合治理力度,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控制地面沉降。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治理工程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实施平原地区引水工程和饮用水源建设、钱塘江标准江堤和河口治理工程;加强河道综合整治,搞好渠系配套,减轻洪涝渍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基本农田,改造中低产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

  加强河口港湾和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修复。按照《浙江省河口综合规划》,加大河口综合治理、开发与保护力度,控制河道采砂,科学围垦滩涂,妥善保护湿地。实施《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和《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协调港口、航运、围垦、养殖、旅游和临海工业等开发建设活动。严格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防止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建立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生物特别保护区,严格保护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回游通道,加快人工鱼礁和海洋农牧化建设,推广生态渔业生产方式,建设滨海生态经济带。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省昨日发布企业职工清凉饮料费标准
·浙江市县委书记到龄退休 离任换届前不突击提拔干部
·浙江省14届运会青少年部首项赛事今天在嘉兴开赛
·强降雨致浙江76万余人受灾 部分地区已启动一级响应
·未来3-5天仍有大到暴雨 浙江省气象局首发二级响应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