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人多≠力量大——责任分散效应的启示

  “众人旁观,皆不助人”,这样的画面,相信大家不会陌生。面对类似的新闻报道,大家往往会痛斥那些围观的群众——“冷漠无情”、“如果每个人出手帮一把,悲剧就不会发生了”。殊不知,在这种现象背后,是一种被社会心理学家称为责任分散的效应在起作用。

  1964年3月31日凌晨,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门前,一位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被凶手杀害。期间,她的大声呼救曾唤醒至少38位邻居亮灯,起身至窗前观看,但无一人出手相救。针对这一事件,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和调查,研究得出隐藏于现象背后的心理规律——责任分散效应。

  所谓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当多人在场时,责任在无形之中由众人共同分担,形成责任分散的局面;对于其中的个体而言,每个人相应承担的责任微小且不明确,甚至可能产生“我不出手,自有他人出手”的推诿心理,从而外在表现为一种集体冷漠的现象。

  责任分散效应启示我们,“人多力量大”是需要建立在大家都愿意站出来,贡献自己一份力的基础上。当发生问题时,如果人们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没有责任意识,不能主动站出来,而是寄希望于“他人”或“集体”,那么,即使人再多也不会有力量。这样的群体终将成为社会学家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

  现实生活中,有责任需要承担的地方,就可能会出现责任分散的消极效应。大到近几年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小到城市社区的日常卫生难题,这些出现问题的地方,往往与日常管理中责任落实的缺失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血的教训警示我们,避免责任分散效应,关键在于明确责任主体,增强每个人的责任意识。近年来推行的官员问责制,就是消除责任分散效应的一种新尝试;一些单位强化员工责任意识教育,也是消弥责任分散效应的有效之举。

  政府管理部门也好,企业事业单位也罢,在日常管理中,明确划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尽量避免权责范围的交叉,完善各层级的责任体系和问责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事事有人承担责任,这是最基本的。完善责任制度,形成责任机制的主动良性循环,促进主体责任观念的增强才是根本。在此基础之上,再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并加以落实,从而达到全面有效地预防责任分散效应。

  当然,责任有主动、被动之分。法律法规、制度条例规定的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责任,而助人为乐的品质、爱岗奉献的精神则体现着一种主动承担的责任。正如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差别所在,被动接受责任只能保证不出错,而主动承担责任是为了将事情做得更好。我们在力求避免责任分散效应时,追求的目标应该是后者,要从根本上提高人们对主动责任的认同和承担,增强人们心中对社会的责任感。惟有如此,见义勇为才不会变成偶发的新闻事件,日常的生产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井然。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