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航母
如何解读美越军演?
按照美越双方的官方解释,此次军演只是纪念美越建交15周年,“并无别的意思”。
撰稿/和静钧
几年前,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在越南胡志明市看到一个令其惊讶的场面:数千名拒绝把西贡称为“胡志明市”的年轻人,列队欢迎他,他们狂热地叫喊着,毫不遮掩对美国的所谓向往。
一直以来,观察家们总是打着“意识形态牌”,认为有越战伤疤的美越关系不会热络到相当程度,还认为美越之间至多就是在务实主义外交下,为寻找战争遗骸或开拓市场而做的一场交易,人们甚至不愿去提及2003年第一艘美国军舰到访越南港口的意义。
一直到2009年底,越来越多的美国军舰靠上越南港口,它们来去匆匆,其中就包括去年访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约翰·斯滕尼斯”号。有谁会想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越美之间不但搞起了被美国人认为只有盟国才享受到的“核协议”,而且居然出动“乔治·华盛顿”核动力航母和众多顶级军舰,在“非战斗使命”的遮掩下,上演了为期一周的军事演习?
一场低调却创纪录的联合军演
本月11日,美军的“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在参加完韩美联合军演之后,意外地穿越了中国南海,抵达越南南部的岘港,并宣布和越军举行两国历史上首次联合军演。
尽管美方声称,此次越美海上军演没有“攻击性”,是“非战斗性的”,但是,美国派出了世界上最大的舰船之一——载有70架尖端战机的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参与此次军演。
据美国合众社报道,除“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之外,参加本次南海非战斗演练的还有搭乘290名美国海军官兵的“约翰·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据了解,美越双方还将联合举行持续大约一周的海上演练,演练的重点内容是非战斗行动,比如展开海上搜救、灾害控制等等,演习的主要地点是在当前的热点区域——南海。
这次军演尽管规模不大且相对低调,却仍然引起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关注。按军事专家张召忠的说法,“美越历史上第一次军演就动用航空母舰,这是很令人震撼的;此外,美国的航空母舰第一次访问社会主义的越南,这也是从未有过的”。
本月11日,“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缓缓驶入曾是美军在越战时的基地——岘港,当天,多名越南军方和政府高官也乘飞机登上了“华盛顿”号访问。这是在越战结束35年之后,越南官员首次登上曾是敌对方的航母。
按照美越双方的官方解释,此次军演只是纪念美越建交15周年,“并无别的意思”,但国际问题观察家们还是从中读出了很多含义。
美越关系“质变”背后
克林顿政府时期,美越恢复了外交关系。2003年,在越战之后,美国军舰首次靠泊胡志明市。此后,美越关系持续升温,而且关系恢复得非常快。
克林顿在卸任前曾访问过越南,但当时的越南领导层仍然对美国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一直到2006年越南主办APEC国际峰会,在需美国总统参加的背景下,才于2005年由越南时任总理潘文凯开始了恢复关系后的第一次高级别对美访问。
也是从2006年起,越南的政治色开始向“南方色”转换。2006年换届后新的国家主席和政府总理均为南方人。越南一家媒体的知名编辑甚至直言不讳地说:“这样在政府决策中就能多听到南方人的声音了。以前往往都是由越南北方做出决定。”
美越关系升温的另一个因素,是越南人口自2006年起出现结构性改变,越战后出生的人口比例占到了总人口的30%,年轻人更愿意展望未来而是怀旧,这也是越美冲破“意识形态屏障”走向亲密的动因之一。
还有一个重要动因,则是来自经济纽带。美国现在已经上升为越南的最大出口国,越南经济对美市场的依赖度增加,越美之间人员交流愈加频繁。诸种因素促使越美关系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越南成为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支点?
由于历史因素,美国和日本及韩国结成同盟关系,最初都是在日本和韩国相对脆弱的时候。随着日韩经济的崛起,两国内部都产生了一种“排斥力”,要求美国信守当初的承诺撤离各自国家。去年,美军驻日本冲绳军事基地遇到的“搬迁”问题,就显示美国此前建立的军事战略网络越来越不安全。
所以,在“重返亚洲”的战略布局下,美国必然会重视在南中国海航道安全上地位攸关的越南,正如日本一直重金资助越南,以求保障其能源输送线的安全一样。越南的国力和地缘优势,以及它在东南亚所处的地区强国地位,使其成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想拉拢的对象。近几年来,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都纷纷加强了与越南的关系。
美国谙熟如何纵容和控制一个有地区霸权野心但羽翼未丰的国家。美国既要防备越南未来成为南海繁忙航道上的“麻烦制造者”,也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它“麻烦制造的能力”,让其纠缠于特定敌人,以消耗双方国力。在这样的思维下,美国不顾自己推销的“核不扩散”体系,要与越南搞“民用核协议”,并允许它在本土进行铀浓缩。对于这样的双重标准,任何有国际问题常识的人都知道,越南将会成为美国的重要棋子。
有专家表示,美越这次联合军演,虽是“非战斗性质”,但出动的却是极具战斗力的军舰和航母,显示美越现阶段已达成了某类战略默契;而官方低调的表态,则又表明美越的战略默契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双方都预留了回旋空间。
在美越关系上慎言“中国因素”
过去一星期来,美国在“乔治·华盛顿”号演习的连串动作,无疑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是美韩美越演习,但谁都知道是冲中国而来。
专家称,美国的动作可能是构建围堵中国的战略,从东北亚到南海,现在这条围堵之路已是路人皆知。这次把航母开到南海与越南军演,更证明这一策略;美国拉拢越南,其全盘战略是打破中国近年努力建构的泛东盟圈,增加美国影响力,从而牵制中国。另一方面是实利争逐,南海紧扼经印度洋到东北亚的海路咽喉,更重要是南海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据估计,南海石油蕴藏量超过500亿吨;中国南海研究院则称,单是在中国传统海上疆界内的200平方海里海域,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0亿吨、天然气储量15万亿立方米,因此南海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中方对此次事件的回应,除了外交部的讲话,主要是以“民间人士”身份出现的评论,其中包括了罗援少将的“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观点。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美越关系的改善并不意味着中国同越南打交道要先看美国的脸色。在对待类似事件时,切不可盲目地与西方舆论一样,也把“中国因素”扯进来。
有学者认为,解决南海被占岛礁问题需要智慧和实力,也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中国应善于打合纵牌,该联合的力量一定要联合,不应对立的力量就要尽量避免对抗,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对方弱点,逐个击破。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此次美越军演,我们或许也不必过于抬高它的意义,也不必把美国的“介入”视为对中国的必然损害,更不必把对方推到自己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