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文化建设

  日前,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杭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专题学习会,上海社会科学院蒯大申研究员应邀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报告。会后,记者围绕怎样深刻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如何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等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深刻认识重要性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23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幸福安康,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也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对此,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

  蒯大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它的重要性,鲜明地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这个任务。这次中央政治局举行专题学习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既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又要充分认识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决策。

  改革是新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治体制改革有序推进,而文化领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比较深,体制改革起步相对滞后。文化体制改革是新时期我国改革事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现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越来越深地感受到,文化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目标。它一方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另一方面也直接关系到民生幸福。当今世界,文化不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正在成为一个国家非常根本,而且最难取代的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讲,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有更加强烈的文化自觉来主动承担起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记者: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浙江已走过了7年改革历程,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进一步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呢?

  蒯大申: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明显,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十分紧迫。从国内看,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相比,我国文化发展还不完全适应。特别要看到,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文化体制对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日益凸显。掌握大量文化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外,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滞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匹配。所有这些,都对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记者:现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方向、基本方针已经明确。那么,从工作层面来说,我们需要着力抓好哪些方面呢?

  蒯大申: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就是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题,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从工作层面上讲,我们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六项工作: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区别不同的性质和功能,把它分成公益性、经营性两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推进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各地现在正在花较大力气推进的工作;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广覆盖、高水平、可持续”的要求,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搭建经常化、制度化、公益性的文化活动平台,丰富基层文化活动,提高公共文化共进能力;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文化企业的兼并重组,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升级,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培育现代文化体系,推进内容创新,使原创性文化产品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文化管理和服务职能。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记者: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而文化产业又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您谈谈怎样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蒯大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和产业的结合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文化产业绝大部分属于第三产业,资源的消耗比较低,环境的污染比较小,市场的需求又比较大,消费空间很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发挥出来,文化产业成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产业。虽然现在各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和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来看,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15%,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第三产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我国的情况看,2009年的数据是一、二、三产分别占GDP的10.6%、46.8%和42.6%,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在第三产业的结构当中,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比重又占40%以上,而文化领域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信息咨询、科研开发等新型服务业比重还是不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进一步发挥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抚慰心灵、促进和谐等方面的独特功能,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在优化结构、拉动消费、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需要出发,多生产、多提供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开展便于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努力使广大群众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

  我也知道,浙江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国走在前列。浙江现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多家,投资规模达1300亿元以上。浙江全省的影视节目制作机构现有540家,民营企业占了90%以上;印刷企业1500家,民营企业占99%以上。浙江以横店、宋城为代表的民营骨干文化企业在全国知名度非常高。更为可喜的是,浙江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内在动力非常强劲。

  记者:在传统体制下,文化产品生产中有一个较为典型的现象,叫“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后归宿。”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如何从根本上破除这种现象?

  蒯大申:长期以来,因为经营性的文化单位大多是属于传统的事业体制,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现象非常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许多文化产品跟市场变化和群众的需要脱节,所以出现了这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难以发挥。在传统体制下,担负公共文化职能的单位长期经费不足,不得不忙于创收;而经营性的文化单位倒是躺在政府怀里,与市场脱节,缺乏活力,这样既使自身的发展遇到严重困难,也很难在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抵挡西方不良思想文化的入侵。

  我们还要看到,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深入,体制越来越完善,市场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来选择和消费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市场又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构建有利于文化与市场对接的体制机制,重塑合格的国有文化市场主体,借助市场,在文化消费中扩大先进文化的影响;面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出更多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精品。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