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荒漠产业扶持高效农业“输血”同时提升“造血”功能
天津援疆 戈壁滩上拓新路 天津北方网讯:从天津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获悉,由天津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天津—策勒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一期食用菌大棚项目运行良好,二期工程将于3月底开工,用1年时间建成肉牛养殖示范区、生物有机肥加工示范区、果蔬草套种示范区等功能区,项目涉及总投资近1亿元。不占用耕地,一个集“菌—牧—草”于一体的循环农业示范园将立于700亩南疆和田的戈壁荒滩之上。这一项目的顺利铺开印证了天津援疆“软硬件结合、输造血并重”工作思路的科学性,也显现出天津援疆启动早、见效快、效果佳的工作特点。
“戈壁沙漠变良田”将成现实策勒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是天津市对口支援和田地区开发荒漠产业、沙漠经济的重点项目,也是由市农委重点扶持高效农业的一个试点项目。自去年8月启动以来,项目一期在100亩戈壁荒滩上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区,3个食用菌生产大棚已培育优质蘑菇1万公斤。
培育食用菌在策勒县是个全新的产业,当地没有种植经历。当被问及策勒循环农业园项目的特殊意义时,天津市第七批援疆干部领队、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张建国介绍说,戈壁荒滩上种蘑菇,示范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天津援建和田地区策勒、于田、民丰三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可耕种土地稀少,大片盐碱戈壁荒漠。开展援建工作,选择在戈壁荒滩搞循环农业种植食用菌,就是要通过我市过硬的农业科技,开发高效农业,展现出现实版的“戈壁沙漠变良田”。
“能种出肉厚、味美的蘑菇来,不要说当地的老百姓,就连我们都没敢想过。由于和田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在这里盖大棚,培育蘑菇比咱们家里效果更好。”策勒循环农业园负责人、天津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策勒分公司孙子江手拿着一个足有一巴掌大的香菇向记者介绍说。
目前策勒循环农业园一期项目的3个大棚每座可以摆放1.5至1.8万只食用菌棒,每个菌棒产蘑1公斤左右,一年可产三茬。今年上半年食用菌加工厂建成后,农民栽培的双孢菇、杏孢菇、香菇经过加工成软包装产品,通过金三农公司的销售渠道可以直接销往各地超市,经新疆边境口岸可向中亚国家输送,高端产品将销往日本、韩国等地。
种出蘑菇仅仅是循环链的第一步,一个“菌—牧—草”高效农业循环链即将在700亩荒滩上建成。据悉,项目二期总投资达9778万,除扩大食用菌栽培规模,修建肉牛场和肥料加工厂,种植易成活的大枣、杏和桃外,一部分土地用来种植饲用玉米和苜蓿,然后加工成符合肉牛口味的青贮饲料。牛粪可用来生产食用菌袋,废弃的菌袋作为饲草料地的有机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一条以食用菌设施栽培为主、配套一定规模肉牛养殖和果蔬草套种的产业链,将为策勒县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树立示范样板。
科技援疆,沙中淘“金”循环农业园二期建成后,预计年产优质食用菌300多万公斤,加工干香菇产品800吨,保鲜加工农产品8000吨,年出栏肉牛1000头,年生产生物有机肥6万吨,年产优质青饲料1100吨。园区年总收入将达4600余万元,利润达到1500万元左右。
光照时间充足、日照强度高、昼夜温差大、土地广袤……这些资源都是东部沿海地区不具备的。将东部先进的种植技术与西部独特的自然条件相对接,再加上援疆干部的用心扶持,能在沙漠中淘出“金疙瘩”。
天津对口援建和田东三县注重软硬件相结合。正是把当地资源与天津技术、资金“嫁接”,在戈壁荒漠中天津援疆挖出了“大宝贝”。项目的示范意义在于改变了人们固有思维,给当地介绍了一种先进的种植理念。记者了解到,第一批菌棒是从天津培育后运输过来的。现在,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棉籽壳、废木屑、牛粪、鸡粪等原料,已经培育出策勒出产的菌棒,并长出蘑菇来。“咱们天津市的设施农业发展也是非常完善的,我们运用自己的大棚修建技术,采用下沉式结构,砖砌墙体下部用土掩埋,采用苯板等材料保温,这样食用菌棚冬季基本无需生火。”孙子江告诉记者。“现在传统农业的收入有限,农民增收缓慢。食用菌产业科技含量高,节约资源,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灵活性大的优势,经济效益好。”
同样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开发沙漠经济的典型援建项目是策勒县天津生态园。项目由天津市直接投资,选址万亩沙漠荒丘,配置节水滴灌,打造白杨林网,栽植枣树园林。目前已开发8000余亩,将配套建设2000亩,其中枣苗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两三年后,既可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可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
在历史上策勒县城因为风沙的不断侵袭被迫搬迁过两次,当地生存环境不容乐观。万亩生态园恰恰选择距策勒县城只有4公里远的3号风口铺开建设,就是针对和田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通过沙漠滴灌技术,在这里种下了大量的果树。在实现防风固沙的同时,也带领这里的农民向沙漠要效益。策勒县天津援疆农业技术干部告诉记者:“引入滴灌设施,沙漠上种西瓜、种枣树、种果树,不占耕地。形成规模后,仅枣树一项,一亩地的经济效益就能达到七八千元。”
惠民富民,多输血更重造血“以前生活有困难,在家没事干,钱也挣不上。在这里摘蘑菇、搞加工,一个月能收入1300到1500块钱,生活也好了。要感谢党,感谢天津人民,我会在这里好好工作的。”策勒县策勒乡四大队农民古力汗,边采摘蘑菇,边和记者聊着。目前,策勒循环农业园食用菌项目已经吸引了乡里的男男女女来这儿打工。二期项目中还会在这里建地头超市、集散中心、风味餐厅等,至少提供200个劳动岗位,每人一年增收1.2万元。
科技助推产业发展,产生经济效益,而最终的受益者就是受援地的各族百姓。始终把“一切为了惠民、富民”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天津援疆力求做到“三个一”,即“一户一棚菜、一人一亩果、一户一人就业”。无论是富民安居工程,还是手工编织项目,无论是教育、卫生援建项目,还是招商引资项目,都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千方百计地为百姓的安居、致富、就业,增投入、上项目、搞服务,突出民生的做法,得到了受援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和全力支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策勒循环农业园还要开展现场会和讲座传播现代农业技术,来自天津的农业专家,将从大棚建设、农作物种植到田间管理等做全程的跟踪服务。初步算来,每年能培训1000人次,促进当地农民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下一步还将在当地农户搞大棚蘑菇种植示范,采取“基地+农户”的形式,推广普及新技术,扩大产业规模,使其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大产业。
“通过策勒循环农业园等项目的建设我们总结了一条援疆经验,发展当地经济,光有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要‘输血’,更要提升当地自身‘造血机能’。”张建国告诉记者,“财政投资是有限的,社会资金是无限的,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服务意识,就是要吸引更多的像天津金三农这样的优质高效、有竞争力、有带动性的企业落户和田东三县,共同开发,这才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截至目前,通过天津援疆指挥部的积极努力,已引进20余家企业分别与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就27个项目签订了框架协议,涉及投资近41亿元,项目涉及农产品基地建设、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筑材料、轻化工产品、商贸物流、矿产资源开发、市政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开发等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