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和田还有些寒意,策勒县托帕村培训点,30多位维吾尔族妇女正围坐在一起学习手工编织,经过天津教师的培训,她们已经学会了简单的编织技术。足不出户,就能挣钱。这是天津市妇联组织的“对口支援新疆妇女手工编织项目”,计划5年时间帮助近万名和田妇女实现灵活就业。
新一轮援疆大幕开启后,“产业援疆”成为新亮点。在各受援地,一批批产业项目、一个个工业园区,或开工建设,或加速规划,掀起了热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辽阔的新疆大地,广袤的天山南北,由于产业带动,一条条致富路不断向前延伸。
挖掘特色优势产业
3月24日,新疆立天纺织股份有限公司10万锭棉纺及100万套家纺建设项目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奠基。这是浙江省2011年开工的首个援建项目。
阿克苏是我国重要棉花产区,棉花产量占全疆三分之一、全国九分之一。然而长期以来,这一特色优势并未发挥出集约效应。“挖掘特色产业,助力阿克苏地区产业发展成为浙江援阿的亮点。”浙江援阿指挥部指挥长、阿克苏地委副书记裘东耀介绍,把纺织大省浙江相对成熟的产业通过企业移植进来,发掘产棉区的优势,阿克苏地区棉纺业以及其他优势产业今后一定会大有作为。据介绍,2011年,阿克苏地区将有若干个规模化纺织项目落地。
像浙江这样对受援地优势资源进行挖掘,助其形成特色产业并做大做强的故事,在全疆各地都在上演。
在和田地区洛浦县欧吐拉昆孜村地毯厂内,工人们正在地毯编织机上忙碌,北京市联系的大批订单带动了和田地区地毯生产销售,也让农民致富的激情高涨。“和田是手工羊毛地毯的故乡,产业链延伸到千家万户,这是特有的资源。我们就是要努力把和田手工羊毛地毯‘铺’向世界。”北京援疆干部说。承接内地产业转移
驮运、赶集、下地干活都靠一头毛驴,生活非常困难。这原本是岳普湖县种畜场农民巴布都家多年来的生活常态。自从东阿阿胶岳普湖基地送给他两头种母驴,并免费提供饲养、繁育技术指导后,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如今,巴布都家里已经有5头毛驴,日子过得很滋润。“一头驴就是一个小银行”,已成为南疆农牧民的口头禅,过去只用来拉车当交通工具的小毛驴,正悄然向商品驴转化,养驴让各族农民腰包渐鼓。“山东有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新疆有悠久的养驴历史,双方产业对接必将结出硕果。”自治区畜牧厅畜牧处处长聂新说,目前新疆已编制完成了《新疆驴产业发展规划》,将借助产业援疆的机会,引进龙头企业,建立以养殖基地为依托的驴养殖产业体系,拉动农牧民增收。
对口援疆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提升受援地经济,增强造血能力?“利用产业互补性,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在新一轮援疆中,双方在实践中找到了答案。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各县市围绕石油石化、矿产、电力、特色农产品加工、棉花系列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分别与石家庄、沧州、唐山、廊坊等地进行了产业对接。冀中能源、神威药业和河北建设等一大批企业开始在巴州落户。
助推企业走向市场
“你找买合木提?他现在变成大老板了!”3月28日,在叶城县工业园百英实业有限公司,一名员工骄傲地告诉记者。今年29岁的买合木提是百英实业有限公司老板。半年前,他还只是“库尔肯烤鸡鸭店”的店主,员工20多人,一天只能烤出1000来只。现在,他已是拥有数百名员工的百英公司老总。
买合木提的转变,得益于上海援疆产业扶持政策。去年8月,在上海资金的帮扶下,他购买了厂房,并建造了一个850平方米的深加工车间。下一步还要建一个500吨的冷“库和一个5000吨的水果保鲜库。以后每天生产一万只产品,然后分类真空包装。先打入上海超市,还要开辟中亚市场。”有了上海资金的帮扶,买合木提显得底气十足。“我们就是要用资金、人才、市场推广能力和营销渠道,把新疆特有的资源做大做强,今后即使援疆结束,这些产业还能继续为当地造福。”上海市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经济发展组组长蒋玮说。
认识到这一点后,上海决定每年组织一次喀什地区上海招商引资恳谈会,并充分利用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的优势,在喀什四县建立产业基地及管理分中心,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吸引外向型经济企业入驻,进一步开拓新疆及其周边的国际市场。
自治区党校教授沈君立说:“实行产业援疆,对于当地,比修马路、盖房子有更大的影响和辐射作用,通过产业援疆,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最终提升新疆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