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阿克苏4月18日讯(通讯员 朱玲)新年伊始,嘉兴七位援疆教师怀着对边疆人民的深情厚意从党的诞生地南湖出发,来到了新疆沙雅这片西域的热土,开始了援疆支教的旅程。入疆一个多月来,他们被这广袤的大地、浩瀚的沙漠、充满生机的绿洲和淳朴善良的沙雅人民深深地吸引着、感染着,他们用奋斗和奉献,在胡杨林里播撒智慧和友谊的种子;他们用心血与汗水,在南疆谱写新时代的“出塞曲”。
镜头一:甘做春泥为护花,落疆尽是有情人
这七位援疆教师来自嘉兴不同的学校,是原工作岗位上的业务骨干,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崇高的援疆使命,他们抛开年老体弱的父母、年幼的儿女,离开了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熟悉的同事和朋友,不远万里来到祖国的边疆。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克服环境不适、习俗不同等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全新的援疆工作中。除了承担日常的教学工作外,他们还想方设法开展各种活动,力图通过教学专题报告、师徒结对“青蓝工程” 、上示范课、论文写作等多种途径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将自己的点滴经验、体会,无私传授出来,以促进支教学校的发展。
“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高考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做到有的放矢。今年考纲中在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说明》新增了两个考点……”,化学教研组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原来是援疆教师张一鸣在做高考考纲分析讲座,他精辟全面的考纲分析及备考指导赢得了同行的啧啧称赞。
有着近30年教龄的张一鸣老师,是7位援疆教师中最年长的。他年近五旬,温文儒雅的气质中透着一份淡定,深邃有神的眼睛里充满了智慧。援疆是张老师的夙愿,他说:“我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到了边疆,可以为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让人生的履历更厚重一些,不去援疆肯定会后悔一辈子。”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张老师不仅承担日常教学工作,还要培养青年教师。尽管支教才一个多月,但他已把自己奉献给了大漠深处的孩子和老师们。学校年青教师多,他经常与这些老师交流,感受着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青春活力,感受他们对教学事业的孜孜以求精神及对教学现象的敏锐感悟。他们只是困于、苦于缺少专业引领,以致在教学门槛边徘徊而不得其入,这使张老师倍感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他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将自己多年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与这些青年教师分享,让他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他经常听徒弟的课,并提出改进建议,就连“口头禅、站姿、手势、面部表情”他都会一一指出。一堂公开课结束,他还会催促着徒弟说:“这是个很好的素材,你去写一写。”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徒弟们进步很快。看到青年教师的成长,哪怕是一点点,他的欣喜之情都会溢于言表。
但又有谁知道张老师欣喜背后的心酸事呢?
一边是他年迈的父母,一边是视己如子的岳父身患重病,面对亲情与事业,张老师作出了艰难而无悔的抉择,离家万里出援西部,他把满腔的爱留在了大漠深处。入疆后,他只能通过电话问候病榻之上的岳父,随着岳父病情的恶化,时常从电话里传来因病痛日渐衰弱的声音,张老师心如刀绞,亲情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回家念头,但他深知作为一名援疆老师,应该以工作为重。他只有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为岳父祈祷,希望能够出现奇迹。他将这份遗憾、愧疚深埋心底,将这份悲痛化作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援疆的诤诤誓言,演绎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有一种精神叫坚韧,张一鸣老师就是这样,以求实的坚韧播撒着智慧的火种,以执着的坚韧诠释着人生。
镜头二 听唱新翻杨柳枝,师生已现不舍情
在新疆沙雅县二中开展支教活动以来,嘉兴七位援疆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都备受老师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成为师生眼中的“明星”老师。“去听听嘉兴援疆教师上的课!”这句话已成为沙雅二中老师们常说的话。
这不,今天下午是援疆教师戈玮巍在全校开示范课呢。学校领导、老师都赶来听课,有的老师还是特意调课来的,合班教室已座无虚席。
戈老师以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及《牛郎织女图》导入引出中国古代农业传统的经济模式——“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从而创设情景一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通过史料以史导论,利用创设虚拟人物董永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将抽象的经济概念形象化,使学生有兴趣、能体验、会探究。课的最后,戈老师利用李嘉诚的演讲稿《你准备好了吗?》作为课堂结束语,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探索,敢于创新,为建设新疆的美好明天好奋斗。这使学生情感达到升华,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原本枯燥无味的一节课,经戈老师的精心设计而变得生动、丰富。
支教学校陈芯副校长听完课,由衷地对戈老师说:“这节课很成功,你真不愧是师傅,恭喜!”支教学校的老师无不钦佩地说:“听了戈老师的课受益匪浅,这种全新的授课方式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知识点把握得非常准。听援疆老师的课,可以学习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加快自己的专业长步伐。”
可又有谁知道这赞扬声后,戈老师所付出的艰辛呢?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他发现这边的学生学习习惯不佳,但他们渴望知识,可塑性很强,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为上好历史课,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最重要的,他大量查阅资料,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从而感悟历史。他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灯下伏案备课时常到凌晨。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戈老师已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学生知道他一年后就要回浙江,都依依不舍,说能不能带他们读完高中。每当这时,他深深地体味着教师这个职业带给他的激动与享受,动情地说:“为了我的学生,一切都值得!一位教师,能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得到自己学生的喜爱和认可,是何等的满足和幸福!”
镜头三 春风化雨爱如泉,情倾沙雅献青春
嘉兴市第七批援疆教师中有两位女教师。她们从小桥流水的江南来到古道西风的南疆沙雅,由于生活环境恶劣,没多久,她们的牙龈开始肿胀,口腔开始溃疡,那火烫的喉咙、干得快要冒烟的鼻子,一刻不停地折磨着她们,但她们始终是那么坚毅、那么自信。因为她们深知支教经历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历练人生,这将是她们人生中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英语教师王波就是一名坚强而敬业的女教师。为了援疆,她离开了年仅六岁、最需母爱的儿子。多少个晚上,她彻夜难眠,流着泪思念着心爱的儿子,渐渐消瘦了。但为了边疆孩子能健康成长,她只能把思子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在她的眼里,边疆的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她要把他们哺育长大,她要在沙雅这方热土上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王老师这个班的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不少学生一上课便昏昏欲睡。面对这种现状,她下定决心:既然来了,就不能放弃一个,要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她首先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抓起,用真心换诚心。她利用课余时间跟学生谈心、交流,用爱心温暖他们,用诚心感动他们。她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急风暴雨”化为“和风细雨”,将“操之过急”化为“循序渐进”,将“生硬说教”化为“拨动心弦”,使师生之间交流更加通畅,将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有哪位同学猜猜‘You look so blue and cheer up.’中的‘blue’是什么意思?”“老师,是‘蓝色’的意思。”“这位同学发言踊跃,回答得很好。”“但根据这个句意中的‘cheer up’同学们再猜猜是什么意思呢?”“是‘悲伤’。” “正确,这位同学思维很活跃。”她接着又问:“同学再猜猜‘green hand’是什么意思呢?”“老师,是‘新手’的意思。” “你真了不起!”在她不断启发鼓励下,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只是她上课的一个剪影。尽管支教才一个多月,可她的学生渐渐地喜欢上了英语,更喜欢上了这位娇小而坚强的江南女教师。
不是所有的树都耐得住干旱,但胡杨做到了;不是所有的花都耐得住严寒,但雪莲做到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耐得住艰辛与寂寞,但嘉兴援疆教师做到了。倾情沙雅,对这七位援疆教师来说,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他们将以南湖红船精神鼓舞自己,继续用爱守候这片净土,把智慧和心血留在沙雅,把最美的记忆留在沙雅,谱写一曲新时代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