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9日讯 他叫周斌,是浙江罗家岙边防派出所教导员。入警10年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3次,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次被公安部边防局表彰为“群众工作标兵”,被浙江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被浙江边防总队表彰为“十佳边防卫士”。
海岛群众心中的好民警
第一次见到周斌本人,觉得他实在太过普通,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声音沙哑,戴着一副眼镜。
近日,记者跟随周斌下到他的辖区——田涂村采访,所到之处总能听到群众热情的招呼声。许多村民更是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请周斌到家里坐一坐、聊聊天。几年来,田涂村居民每每遇到家庭矛盾或是邻里纠纷都会请他主持公道;而一些居民申请低保、办二代证也是由他代办的。
周斌说要做好社区工作首先要熟悉情况,这是民警的基本功,也是服务群众、保一方平安的基础。为此,刚担任田涂村社区民警时,周斌就一头扎了进去。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他虚心向社区居委会的同志学习,多跑、多上门、多与群众接触。
为尽快掌握整个社区的情况,善于动脑子的周斌不断改进上门走访群众的方式、时间和火候。他放弃节假日,利用中午、晚上时间,一家一家上门走访。去得多了,连渔民家的狗见了穿警服的周斌也欢腾得不得了,摇着尾巴跑到他跟前直蹭裤脚。他任社区民警不到一年时间,田涂村4000多名群众,95%以上的村民他都认识。
为了能多倾听群众意见,周斌特意做了警民联系牌,挨家挨户送,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向所有居民公布。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群众的电话。周斌告诉记者,手机号码公布的第一个月,他的电话费就足足打掉了800多元。
熟悉了辖区群众后,周斌考虑更多的是实际效果。此后下社区时,他总会随身带几件“宝物”:便于百姓举报情况后按手印的印泥,需要不断调整外来人口和重点人员分布情况的辖区地图,一本记满社区干部、治保员、修锁匠等人员联系方式的笔记本以及一大沓《警民联系卡》。每次到辖区,他都会问一问群众有什么事情要办,哪家要打户籍证明、哪个群众的身份证要取,然后把这些一一记在笔记本上。
通过几年的摸索,周斌已经总结出了“走到位、访到位、想到位、做到位”的群众工作法,以及教育感化、感情投资、困难补助、奖惩积分的“信息员四法”,做群众工作如鱼得水,成效显著。
“失足者”的好兄弟
“周斌兄弟,有空到我家来喝茶!”这名称周斌为兄弟的人名叫王志(化名),曾因偷盗罪被判刑2年。不了解内情的人会问,周斌怎么会结交这样的“兄弟”。
此事还得追溯到2003年8月。
2003年8月的一天,有船老大向周斌反映,放在家门口价值数万元的渔网被人割破。以前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这究竟是谁干的呢?经过摸排,周斌发现整日在辖区内游手好闲的王志有重大作案嫌疑。原来近期由于手头紧,王志便打起了邻居们摆放在道路两旁的渔网的歪主意。之后,他利用夜色作掩护,盗割渔网,所得赃款就拿去吃喝玩乐。几天后,当他再次行窃时,被蹲点守候多日的周斌抓了个正着。事后,王志被判刑2年。
2005年,获悉王志出狱的消息,周斌第一时间到他家走访。起初,王志非常忌恨周斌并扬言要报复他。周斌对此毫不畏惧,相反还时常主动到王志家给他讲法律、讲政策,劝他好好生活。渐渐地,王志不再排斥周斌。随后,周斌趁热打铁,为王志联系了一份出海捕鱼的工作。如今,在周斌的帮助下,王志的生活终于慢慢走上了正轨。
孤寡老人的边防孝子
多年来,在罗家岙边防派出所辖区的村民中流传着一个边防孝子的故事。
孤寡老人姚文德是罗家岙村人,一辈子没结婚,无儿无女,加上他脾气古怪,手脚不灵活,村里人大多不愿意跟他说话。2003年7月,周斌走进了老人的家,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浓烈的霉味和屎尿的臭味,显然老人长时间没洗澡了,屋子也有很多年没打理。周斌拿起扫把帮姚大爷家里彻底地打扫了一遍,烧热水给他洗澡,帮老人把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换了,将衣服洗好,还烧了一餐可口的饭菜。
自那以后,周斌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个星期六都要到老人家里去看望一下,带些水果、补品等,帮他打扫卫生、担水、砍柴,跟他聊聊天。
2005年6月,镇里建起敬老院后,村里将姚文德老人安排进了敬老院。老人搬走的那天,周斌特意给他换了身新衣服,老人舍不得离开他,流着泪抱着他不肯松手,哭得像个孩子。自从姚文德老人住到敬老院后,周斌隔三差五地去看望老人。每次见到周斌,老人都开心得像孩子一样,话也特别多,以至于敬老院里的好多孤寡老人还以为姚文德老人有个当警察的儿子。此刻,老人感到特别的幸福。
2006年3月姚文德病情加重,而此时周斌刚好在外培训,等周斌培训结束来到敬老院时,老人已经去世。敬老院院长告诉周斌,姚文德在病危时再三叮嘱:“周斌平时为我操心已经够多了,这一次一定要瞒着他,让他在外安安心心培训。”说完,院长递给周斌一个红包,“这是老人临终前托我交给你的”。周斌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崭新的100元人民币。他顿时明白了老人的心意,原来姚文德生前曾对周斌说:“我老了,也不能回报你什么,等你结婚时,我要送你一个红包。”
但老人终究没能等到周斌结婚的那一天
白内障患者的“光明使者”
2008年12月3日,连续7年没回过老家的周斌特地请了20天假,带上妻子和2岁的女儿回江西老家。
可在家没待几天,12月8日一早,周斌就接到了广东边防总队医院眼科主任王元贵打来的电话。王主任在电话里称,深圳市慈善协会已做出决定,由广东边防总队医院、深圳第九人民医院、深圳市同和工贸实业有限公司及深圳市西丰成实业有限公司的专家、企业家组成医疗慰问小组,于12月9日赶赴舟山为罗家岙边防派出所辖区经济有困难的老人免费实施白内障摘除手术。
周斌听后立即决定提前结束假期,收拾行李准备带上妻儿回单位。周斌为何急着赶回单位去呢?
事情还得从2007年周斌在北京参加的一个表彰大会说起。
在那次会议上,周斌结识了王元贵教授。交谈中,周斌得知王教授经常跟随深圳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到全国各地免费为百姓做白内障摘除手术。
从北京回来后,周斌进行了一次摸排,统计结果显示辖区内共有150名白内障患者。随后他与王主任取得联系,问是否有机会给罗家岙的患者带来光明。王主任表示将极力促成此事。
没想到一年后,王教授就带来了好消息。
这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周斌决定提前结束休假,以至于他都没有时间向父母解释。
老母亲抱着2岁的孙女流着泪对周斌说:“多少年没回家了,多住几天真的不行吗?”
“妈,我必须赶回去。”
“回去吧,孩子,那边的老百姓需要你。”这时,深明大义的老父亲发话了。
12月9日,周斌一家三口辗转来到宁波,等着转车回舟山。由于旅途疲劳,女儿得了肺炎住进了宁波市儿童医院。无奈之下,周斌留下妻子照料女儿,自己则先行赶回舟山。当天,王教授带领7名专家组成的慰问组也风尘仆仆地从深圳赶到了舟山,在周斌的协调下,一场名为“爱心飞扬复明活动”在舟山岱山县第二人民医院举行。这天,周斌辖区田涂村71岁的张阿翠和77岁的张苗利两位老人来了,罗家岙村79岁的黄阿彩老人在女儿的搀扶下也来了在这之后的3天时间里,慰问小组为88位老人成功实施了白内障摘除手术,为当地困难群众免去各类费用20余万元。为此,罗家岙村的百姓高兴地称周斌是“光明使者”。一直忙到第4天,待慰问小组走后,周斌才打电话到宁波,得知女儿还在住院,心里内疚不已。然而,善良的妻子并没有过多责备他,反而劝他说:“你安心工作吧,女儿有我呢。”
(原载《边防警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