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公安边防风采 > 爱民固边 正文
渔港古城的惠民工程

  浙江在线5月24日讯(通讯员 陈晓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是我国著名的渔港古镇,也是中国“四大渔港”之一,该镇的东门村号称“中国第一渔村”。村支书周全球的家是一幢4层自盖楼房,距离石浦港东门码头只有30米。

  走上二楼,西厢十几平方米的房间空空荡荡。女主人告诉笔者,这间屋子原来堆满了导航仪,但从去年5月开始,这间屋子就一直闲置着。

  东门村90%以上的村民以打渔为生,全村拥有渔船300多条。由于泊在岸边的渔船经常进贼,船上每台价值上万元导航仪屡屡被盗,每次靠岸,渔民们只得将笨重的导航仪拆下,搬到岸上。而离码头最近的周家,便成了全村人寄放导航仪的最佳场所。

  然而近两年来,困扰渔民的盗窃现象几近绝迹,周家也告别了村民们熙熙攘攘用扁担挑着箩筐来寄送导航仪的日子。

  麦贵兴的一笔账

  5月19日上午9时,经过20多天出海作业的“平浦号”渔船缓缓地驶入石浦港。船一靠岸,脸被海风熏得黑红,挂着灿烂笑容的麦贵兴急切地跳下甲板,跑向已在岸边翘首多时的亲人。他的表情已经告诉大家,这又是一次收获颇丰的远航。

  麦贵兴,42岁,石浦东门村人,祖祖辈辈都以捕鱼为生。从学徒,到“平浦号”的“船老大”,他已经在甲板上摸爬滚打了25年。

  “能上山,莫下海,干这行的看天吃饭。”麦贵兴说,可往年,除了天灾,人祸也让渔民们吃尽苦头。

  “我的船就被偷过导航仪,船上其它值钱的东西也时常被盗。还有一次出海前,船已离岸十几米,一看,缆绳被割了一大截!要不是下了锚,这船还不知道要漂到哪里去!”麦贵兴无奈地说,隔三岔五的失窃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捕捞作业,有时眼看着顺风顺水,可以大干一场,却因为要花时间补充被盗装备而耽误了出海。

  “大家在船上都备着专用的扁担和箩筐,下了岸,第一件事就是把重达30公斤的导航仪和电瓶挑下船。”麦贵兴摇着头说,为了防止其他盗窃案件的发生,他还得去雇人来看船,一个晚上30元,如果遇上休渔期,一个月就要多花800元。

  村支书周全球说:“这几年油料、人工涨价,而抓的鱼却逐年减少。如果一切安稳,大家还能赚到点钱,要碰上个小偷小摸的事儿,那就只能亏钱喽。”

  派出所所长的思考

  据石浦边防派出所的接处警记录显示,2008年度,石浦渔港共发生各类案件300余起,日均发案数超过1起。

  然而,石浦边防派出所所长缪永强却认为,真正的发案数还应该在此之上。“原因很简单,有不少案件,渔民们并没有报案。”他说,他和战友曾经冒着被骂的风险,几次对石浦及周边渔港进行调研,当面倾听渔民对治安问题的抱怨。

  “治安问题对渔业生产造成的危害,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渔民对民警的信心!”缪永强说,“曾经有一段时间老百姓对所里意见很大,这让我们寝食难安。”

  然而,要系统地解决港湾治安难的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缪永强告诉笔者,现在的渔业和从前可大不一样,不但码头上的船员来自全国各地,而且港湾周围的渔业配套产业中,大多数人也都随着休、捕渔的周期,一茬茬不停地换,因此要做到掌握人员的具体情况,非常困难。

  “搞几次清查,破几起案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治本,就一定得从机制体制上着手。”缪永强说,“我们所支部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充分整合松散的社会治安资源,因地制宜地推行信息化为主导的现代警务模式,构建起一个‘人机互动、点线面结合’的防控网络,才是挤压犯罪生存空间的根本途径。这就是‘平安港湾’建设的基本框架。”

  百步一哨,千步一岗

  万事开头难。“平安港湾”建设从一开始就面临着缺人手、缺资金的局面。

  “我们所干部加战士就三十几个人,而石浦港长18公里,每天有几千条渔船进出,一开始,我们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缪永强告诉笔者。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经过县公安局的努力,“平安港湾”的创建方案取得了象山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一个由政法、边防、交通、海洋、海事、石浦镇政府等多个部门单位组成的“平安港湾”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了。

 同时,所里也清醒地意识到,要促成“平安港湾”的创建,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同样重要。于是,在交通干道、市集中心、渔船码头,书写着“创建‘平安港湾’”字样的巨大横幅拉了起来。宣传车、广场电子屏幕上,反复播放着创建“平安港湾”给群众带来的种种好处。此外,民警以信件、信息网络和手机短信服务的形式,对“平安港湾”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

  “民警告诉我们‘平安港湾’整个实施方案,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组建专业的渔港巡防队,而且效果要远远好于原先雇人看船的办法,我们一听,当即叫好!”平岩号“船老大”麦良法笑着告诉笔者。

   “听说要组建渔港巡逻队,我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五十出头的刘兴祥说,一个月近千元的收入,再加上对渔港、渔船的深厚感情,使他觉得于情于理都应该好好干。

  刘兴祥说,他和另一名队员陈先达每两天轮值一班,工作就是巡逻这长800余米的平岩码头。“每天从晚上9点到凌晨5点,一个晚上至少来回走50趟。”刘兴祥站在居高临下的平岩码头警务室,指给笔者看他们的巡逻线路。

  陈先达告诉笔者,平岩码头停靠有渔船100多条,原来每条船上都雇着看船人。“现在呢,每天晚上,整个码头只有值班民警和两名队员巡逻,案子却是半年来一起都没发过。”陈先达拿出对讲机、伸缩警棍和警用手电筒等全套装备说,现在他们装备好了,民警还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工作效能比以前提高许多。

  去年8月的一天,陈先达在执勤时听到对讲机里喊,有可疑人员在前面的码头盗窃渔网箱不成,向他们这边跑来。他和刘兴祥早早地等着,没过多久,果然有个人缩头缩脑地翻过防波栏进来。“我们手电筒一照,他哧溜一下就跑了。结果呢,还是被马路外头的巡警抓住了。”陈先达笑眯眯地说,他现在的工作比刚开始的时候闲多了。“小偷都不敢来了。”他补充道。

  据了解,像平岩码头这样的巡防队,整个石浦港共有7支,象山警方还沿码头每100米设立了一处联络点,并出资建设了8个治安岗亭和11个港区警务室。通过群防群治和“百米一哨,千米一岗”模式,让开放式的石浦港区进入了封闭式管理的时代。

  “平安港湾”促良性循环

  去年12月1日,一份新出炉的石浦渔港发案情况统计报表放在了缪永强的办公桌上:截至11月,整个石浦渔港的报警数量为282起,足足比2008年同期下降19.5%。

  “这种现象以前没有发生过。”缪永强说,由于石浦近几年流动人口激增,报警数也逐年上升。而今年“反常”的数据显然归功于“平安港湾”的创建。

  报警量减少,为该所调整勤务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现在巡逻的密度大大增加,尤其是沿海一线,我们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交叉巡防,提高了群众的见警率,对不法分子造成了很大的威慑力。”片警俞斌通告诉笔者,为了快速出警,服务渔民,所里所还专门用支队的33367号艇作为“海上流动警务室”,处置海上的突发事件。

  今年3月1日,一艘江苏籍货船在石浦铜瓦门附近海域遇险,33367号艇接到求救信号后,仅仅15分钟就赶到出事海域,将5名落水船员全部营救上来。

  “现在整个石浦的发案数在下降,破案率却在上升,这个成绩得益于‘平安港湾’信息化基础建设,”象山县公安局应春华局长告诉笔者。

  2010年8月12日晚,石浦所接上级指令协同侦查一起特大贩毒案件后,所里依托“平安港湾”防控体系,仅用6天时间就成功锁定了疑犯的踪迹及嫌疑船只。8月20日,该所会同省市公安机关在象山县石浦港顺利截获一艘涉嫌走私贩毒案件的渔船,缉获犯罪嫌疑人5名,在该船缴获冰毒800多公斤,为禁毒人民战争开展以来全国破获的最大毒品案件。

  在水产城做了9年生意的王巧阳女士告诉笔者,原来她的店经常被偷渔轮箱,虽然一个只有20多元,但一年下来,损失也有上千元。“我原来想,还是不报案了,才这么点钱,民警会不会帮你破案也不一定。后来,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做了一份笔录,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小偷就被派出所抓住了。到现在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我的渔轮箱一只也没少过。”王巧阳说。

  渔业的产业链很长,从上游的渔业捕捞,到中游的储存、物流、销售,乃至下游的渔业产品深加工和海洋旅游经济,渔业的兴衰影响着石浦乃至象山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港湾兴则象山兴,港湾平安则象山平安,从这个意义上讲,‘平安港湾’建设,是真正抓住了象山治安打防控的关键。”应春华说。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昵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