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冯季伦,浙江海宁人,1921年10月出生于江苏甪直,1937年化名黄之平,参加叶挺、项英二人在皖南泾县创办的军校,后奉命前赴苏常一带地区作战。
1939年冬,任常熟“民抗”总部组织科长,并任支塘常备队指导员;1940年“民抗”编入“江抗”后,任“江抗”一支队连指导员。
1941年担任新四军2师十八旅五十四团一营指导员,同年初夏,五十四团部分与苏常太警卫二团合编为东路支队,仍任教导员。同年秋,他率部在江苏太仓常熟一带参加反“清乡”武装斗争,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1951年12月,冯季伦被二十军三十九师政治部组织科批准为烈士。
讲述者:冯季元(82岁,冯季伦烈士之弟,省卫生学校退休干部)
大哥带着9岁的我参加革命队伍
我家一门四兄妹,均是中共党员。
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还在读职业中学的大哥冯季伦(化名黄之平)辍学,与同学一起奔走呼号,宣传抗日,还教我唱《打回老家去》、《慰劳伤兵歌》等抗日救亡歌曲。
一天,他宣传回家时,母亲烧了碗鱼,无意间说了句“这是日本鱼”,大哥霍然起身,拿起碗把一碗鱼倾倒在门外,气得连饭都不吃了。
大哥不时提出要当兵打鬼子,爸爸很支持,请他的挚友李建模(后化名王润芝,曾任常熟县委书记,后任苏北游击区抗币银行行长,北撤时翻船牺牲)帮忙。1937年12月,大哥秘密前往皖南参加叶挺、项英创办的军校,还在1939年把年仅9岁的我带往常熟,参加常熟新四军少年先锋队。我在常熟待了两个多月,因部队行动频繁,才由一位姓杨的叔叔带回上海。
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大哥在军校毕业后,奉命赴苏常一带作战,历任民抗总部组织科长,中共徐市区委书记等职。
1941年7月中旬,日寇下乡“扫荡”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一天里一个地方会来好几批敌人实行突击扫荡。根据这一情况,组织上决定将坚持反清乡斗争的部队分成小股武装,这样目标小,便于流动作战、转移。
一个连分成几个游击小组,三个小组中设一个中心组,当时任营指导员的大哥就是其中一个中心组的负责人,组里有干部战士十四人。几天后,大哥所带的中心组流动到了常熟徐市附近的陆岗桥,遭到日寇突然袭击,经过激战后,受伤的大哥命令部分同志泅水撤退,自己留在一座屋内掩护,当日军冲进屋内的一刹那,大哥拉响了身上的最后一颗手榴弹。
大哥十七岁入伍,十九岁牺牲,中间没有回过家,他的遗像至今还挂在常熟烈士纪念馆内,他是我们全家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