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新闻发布稿

  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2011年6月21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我是省纪委新闻发言人丁世明,很高兴能够代表省纪委,在“90年光辉历程看浙江”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和大家见面。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近年来我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两大实践创新成果——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情况。

  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和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在90年的光辉历程中,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始终坚持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并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在这些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中,浙江省委、省纪委始终坚持党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把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固本强基工程来抓,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性、创新性的举措。尤其是全面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一手抓监督、一手抓服务,使党委政府的管理、服务与基层群众的民主自治、自我服务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得到了中央领导、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全面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背景和动因

  对我省全面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主要背景和动因,我归纳为以下三句话: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在今年年初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更是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一高度。全面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就是我省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的探索形成的两个重要抓手。

  二是广大农村群众的呼声。自1998年以来,我省坚持每年开展党风廉政民意调查。我这里公布两组统计结果:第一组,在“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选项中,农村群众反映“财务管理混乱”多年来始终处于前三位;第二组,在“去政府机关办事是否方便”问题中,农村群众认为“不太方便”和“非常困难”的比例要远高于城镇群众。可见,全面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和便民服务,这是解决广大农村基层现实问题的需要。

  三是我省基层实践的推动。自2004年6月,武义县后陈村建立全国第一个村级民主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以来,我省不少农村也自发形成了类似的民主监督组织,如天台的廉情监督站、温岭的村民监督委员会,等等。在村级便民服务载体方面,也相继涌现出如“365便民服务窗口”、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员等一些创新做法。基层群众的这些创新探索,为我省全面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样本。

  二、“从全国首创”到“全省覆盖”再到“全国推广”的村务监督委员会

  我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的全面推进,是省委、省纪委培育推广和基层群众创新实践“双向互动”的结果。在武义县后陈村首创村务监督委员会之时,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就亲自到后陈村调研,给予支持和鼓励。2007年,省委书记赵洪祝同志多次对武义、天台等地加强村级民主监督的探索实践作出批示,省委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认真总结、稳步推广。此后,省纪委历次全会都把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作出明确部署,提出具体要求。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到2009年11月底,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覆盖面达到100%。去年10月,全国人大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时,吸收了我省的创新成果,作出了“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法律规定。今年春节前后,习近平、贺国强、回良玉、李源潮等中央领导集中作出重要批示,对我省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国推广。今年2月,中央新闻媒体还组成采访团,对我省的经验作了集中宣传报道。

  我省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立足民主自治。村务监督委员会是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对村级事务实施监督的群众组织。从其产生看,是村民的民主选举;从其人员看,由本村村民组成;从其职能看,是对本村的事务实施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扩大了村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丰富了村级民主监督载体,使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走上配套、协调、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是突出监督重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定位,就是对重大村务的决策和执行进行监督,监督的重点是村集体“三资”的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通过参与制定村集体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支出事项的定期审查,对违规决策提请纠错,从决策、管理、公开等各个环节,对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

  三是注重规范运行。2009年我省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全覆盖后,省委、省纪委就着力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2010年7月,出台了《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组织设置、任职条件、工作职责、权利义务、监督内容、监督程序、工作制度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今年,又着力抓好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工作,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发放《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手册》和《村务监督流程图》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

  通过全面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使我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基层实际、具有浙江特色的村级民主自治、民主监督新路子,深化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近几年,我省反映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信访量持续大幅下降,2009年、2010年分别同比下降6.71%和15.5%。

  三、我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新举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

  这些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把行政服务网络延伸到农村基层,着力打造五级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方便群众办事。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委把全面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大举措来抓,省纪委会同省民政厅等9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年底前实现村级便民服务全覆盖,达到“村民不出村、便能办成事”的目标。到5月底,全省已有23900多个村(社区)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约占全省村(社区)总数的79%。

  我省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主要也有三个特点:

  一是自我服务、全程代办。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与村党组织、村委会等组织有机结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原则上由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便民服务代办员一般由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成员兼任,或由驻村干部、驻村大学生担任。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23900多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已配备代办员近6.5万名。在服务方式上,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职”的要求,实行分类包干,提供全程免费代办服务,群众只需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提交相关材料,便可由代办员代为办结。

  二是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村的经济条件、人口规模等因素,设置各种类型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建立综合型的便民服务大厅;人口规模较小、经济条件一般的村,则建立简朴型的便民服务室、服务点。但不管何种形式,都保证有1名以上代办员。一些人口分散、位置偏僻的山区、海岛村,还探索出了“定期上门服务”等代办方式,保证服务质量。

  三是整合资源、上下对接。各政府职能部门坚持从满足群众需求、方便群众办事出发,按照“两个扩大”(扩大便民服务覆盖面和便民服务项目)、“三个延伸”(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服务延伸到最基层)的要求,尽可能把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项目纳入代办服务范畴。同时,依托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实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前台受理与政府职能部门后台审批的协同、衔接,使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今年1至5月,全省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已办结各类服务事项330多万件(次)。

  全面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迫切需求,优化了机关作风,转变了政府职能,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应当说,全面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只是我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新的一个缩影。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还探索形成了乡镇机关、村级组织、基层站所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乡镇行政服务分中心、招投标分中心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中心等工作载体,“评星晋级、创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评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工作抓手,着力打造“农村基层廉洁工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发展。

  有关情况我就先介绍到这里,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今后继续关注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