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9日讯
红船领航90载,红色印迹遍绍兴。今天上午,市委党史研究室举行“90年光辉历程中的绍兴印迹”新闻通报会。记者了解到,90年光辉历程中的绍兴印迹中最有特色的9件大事要事选定,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的《红色印记——绍兴党史要览》《红色征程——绍兴党史画卷》《红色地标——绍兴党史胜迹》“红色”系列丛书,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外,明天,市委将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红色”系列丛书将赠送给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
《红色印记——绍兴党史要览》《红色征程——绍兴党史画卷》《红色地标——绍兴党史胜迹》“红色”系列丛书编纂工作从2010年3月开始启动。市委对丛书编纂工作十分重视,市委常委会作了专门研究,市委书记张金如为丛书作序。
90年来,绍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留下了深刻的绍兴印迹。这些是深深打上绍兴人民生活与创造“本土”烙印的绍兴印迹。90年来,绍兴各级党组织进行了不懈的奋斗、艰辛的探索和成功的自身建设,每一个印迹都蕴含着辉煌和汗水。
绍兴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绍兴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涌现出众多杰出的党史人物,留下了数以百计的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
绍兴党史的印迹非常多,那么这九个“印记”是如何评选出来的呢?市党史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是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门类来研究、反映绍兴的党史。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以新的视角,以每10年为主线,把对绍兴有重大影响的或绍兴创造的一些经验,在全省、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挑选出来。这9件大事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90年光辉历程中的绍兴印迹的一个缩影。
■新闻附件
印迹一:中共绍兴地方组织的建立
1923年7月,中共绍兴(党、团)地方支部在县城龙山仓颉祠成立,何赤华任书记,有共产党员6名,社会主义青年团员3名,隶属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领导,党的活动机关设在绍兴县立第二小学。这是绍兴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从此绍兴的革命有了领导核心。
印迹二:周恩来视察绍兴抗战
1939年3月28日至31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身份,以祭扫祖茔、寻访亲友的名义回到绍兴,进行抗日宣传工作。
印迹三:绍兴全境解放
1949年5月5日,中共浙东临委和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在诸暨枫桥召开会议,分工接收诸暨、绍兴县城。5月6日,解放诸暨。5月7日,解放绍兴县。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5月22日,解放上虞、嵊县、新昌。至此,绍兴全境解放。
印迹四:东湖农场成为全国农业建设先进典型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曾三次视察绍兴。其中两次同东湖农场有关。东湖农场始建于1950年,1953年更名东湖农场,是全省第一个实现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农场。1958年12月,绍兴县东湖农场被国务院授予“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印迹五:毛泽东批示“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是社会管理工作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次生动实践,受到毛泽东的重视并批示要求推广。1963年6月至10月,中共浙江省委在诸暨县枫桥区的7个公社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试点工作。运动中,枫桥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
印迹六:艰苦创业的新农村典型——上旺村
1970年2月,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号召“学大寨,学上旺”。绍兴县富盛镇上旺村属贫困山村,从1958年开始,时任上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王金友带领群众,发扬“八把山锄,艰苦创业”精神,在11座“癞头山”上陆续开发出568亩茶园,修筑茶园梯坎167条,使荒山丘陵成为“层层梯茶绕山转”的优良茶园。
印迹七:乡镇企业的崛起和绍兴轻纺市场的建立
绍兴县委、县政府在1987年的绍兴县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上决定,建设轻纺专业市场。1988年10月建成绍兴轻纺市场。1992年6月,绍兴轻纺市场正式更名为“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批被冠名“中国”的专业批发市场。
印迹八:“雅璜经验”在全国的推广
1998年3月,嵊州市雅璜乡党委提出在全乡干部中开展记民情日记活动的设想并组织实施。据统计,自1998年3月至2008年8月,该乡全体机关干部共下村入户2.7万余人次,记《民情日记》12324篇,累计兴办实事3859件。1999年3月,市委在全市乡镇全面推广“雅璜经验”。2001年5月2日,胡锦涛同志亲切接见雅璜乡党委书记,对《民情日记》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印迹九:以“八郑规程”等为代表的新型村级民主治理模式
2006年2月,八郑村被嵊州市确定为农村基层建设工作试点村。试点期间,形成了以“八项制度”“八大流程”为主要内容的“八郑规程”。在“八郑规程”的引领下,全市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创新,还涌现出了绍兴县“夏履程序”、诸暨市“村务简报”、上虞市“警示公约”、新昌县“乡村典章”等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