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问政零距离节目,这里是浙江在线,欢迎广大网友在线收看我们的“法院院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斯金锦院长,通过浙江在线新闻网的网络媒体平台,就“加强审判管理,提升司法公信”这一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与探讨。斯院长你好,我代表广大网友欢迎您的到来。

  斯院长:谢谢主持人的邀请。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斯金锦。很高兴与各位网友在线交流,首先,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嘉兴两级法院的关心、关注、理解和支持。希望广大网友对我们的工作多提意见建议,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主持人:斯院长怎么看待与网民交流?平时上网吗?如果上网,主要关注什么?

  斯院长:和网民做这样的交流还没有过,和其他工作进行配合是有过,比较多。这样的方式很有必要,在现在的形势下,作为法院来说,通过这种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对改进和加强法院工作意义重大。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网民已经有5亿,分布在各个社会团体,所以网民的一些意见、网民的一些观点,我觉得也是我们顺应民意的集中反映。所以在公开透明信息化的条件下,作为法院来说,如何更好地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也是我们必须做的工作。也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嘉兴两级法院也是比较重视,与网民的沟通。当然,面对面的沟通还是第一次,但是日常的工作我们还是主动接受网民的监督。从2009天开始,嘉兴两级法院建立了法院的对外门户网站,在我们中院网站上,除了向网民宣传法院工作外,还专门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通了意见箱,针对一般群众开通了院长信箱和民意沟通信箱,通过这样的渠道,经常性听取案件当事人,包括广大网民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所以网络的世界非常有趣,网络世界没有限制,网民可以自由地发出他的声音。尽管相对随意,但也是真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内心反映,这种声音有时候听来可能刺耳,我觉得这种声音尽管刺耳,但至少反映了一部分人民群众对我们法院工作的一些想法、看法,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其中也不乏一些理性的、智慧的声音,所以中院的门户网站开通以后,一年多时间,这三个信箱总共收到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120多条。对这些意见建议,我们院长都阅批交由有关部门处理。所以,应该说,从我们中院两级法院的门户网站开通以后,我觉得我们的作用是在逐步发挥作用。有一位当事人反映了一个执行案件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在督促该案件执行的同时,我们发现,法院的执行案件能不能执行有好多因素决定。譬如被执行人能否及时找到,有没有财产,我们会去查。在没有找到被执行人或者没有找到财产时,可能我们的做法不一定完全及时告知当事人,这可能是工作上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我们同时出台了关于健全完善案件执行情况及时告知制度的意见,也就是说法院手里这些案件的话,也就每个环节,做了什么工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以进一步增加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所以,加强与网民的沟通联系,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有这样一个载体,有什么意见我们都认真倾听、积极采纳、开放包容、改进和反馈。所以平时,我们两级法院院长有一个要求,只要时间允许,我们都上网看。我个人平时也上网,看一些知名的网站,包括浙江在线,是反映我们浙江自己的一个网站。作为我们来说,比较关注一些比较重要的新闻,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形势,特别是涉及司法、法院的一些新闻和评析等。

  主持人:斯院长,我们今天交流的主题是“加强审判管理,提升司法公信”,审判管理对不少网民来说,可能还是一个相对专业的概念,为便于与广大网民互动交流,斯院长能否简要解释一下?

  斯院长:有关审判管理的概念比较明确的提出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们国家法制进程的加快,诉讼至法院的案件包括法院审判工作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所以传统的一些管理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发展需要。90年代,我国一些法院率先对审判流程进行探索,是审判管理改革,真正提出是在本世纪初,当时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全国法院院长会议,提出了将法院的管理分为人事管理、审判管理、政务管理,人民法院“二五”、“三五”改革纲要都将审判管理改革作为重要工作明确下来。对审判管理,我们通常的理解是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诉讼过程中,为了保证审判工作的合法、有序、公正、高效,由法院内部有关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工,来协调规范监督指导审判行为。从而保证我们案件审理各个环节都能够通力合作、分权制衡,以实现案件审理的公正与高效。

  主持人:审判管理现在对法院来说,应该说越来越被重视,斯院长能否介绍一下法院加强审判管理的背景?

  斯院长:在全国法院系统越来越重视,嘉兴法院这些年也重视审判管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考虑,或者说加强审判管理工作有“四个现实需要”:一是缓解案多人少压力的需要。随着我们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群众法制意识不断增强,通过诉讼维护权利,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的需求现在也越来越多。这些年,大量的社会矛盾都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呈爆炸性增长,嘉兴在2000年,全市法院收案35000件左右,2009年,2010年,基本上是6万多件,所以,像2009年,嘉兴全市法院法官人均办案达到133件,2010年140余件,超过全省平均数。这种情况下,仅仅靠增加审判力量,加强思想教育,靠一般工作要求是不能完成的,所以我们考虑只有通过加强审判管理,从内部挖潜力,合理配置资源。第二,也是出于提高司法公信的需要。司法公信,是需要通过各级法院,通过我们每一个法官公正高效廉洁地来审理好每一个案件,逐步逐步累积起来的。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不像工厂现代化的生产线,是通过法官个体,通过各级审判组织分工负责的背景下,来准确地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所以要公正高效处理好每一个案件,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严格依法办事。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话,案件处理就不能达到公正、高效的目标。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老百姓对法院判决的认可度、信任度就会打折扣。所以加强审判管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应该说有提高、有必要。第三,也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需要,审判管理首先是案件,法院的案件都是通过法官来处理,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对人的管理。法院队伍建设整体都在不断提高,但是个别法官的思想素质、司法能力包括工作作风,甚至包括司法廉洁等等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的环节,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我们都可以通过加强审判管理来逐步加以解决。譬如审判质量和效率的评估,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促使业务能力的提高。第四,提升法院综合管理能力水平的需要。作为法院,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审判是法院管理的中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抓好审判管理,必然推动法院整体管理的提高。

  主持人:据了解,嘉兴两级法院,一直比较重视审判管理,斯院长能否向广大网民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主要做法?斯院长:加强审判管理,我觉得首先我们要明确,譬如我们通过这种手段,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法院现在花这么大的力气,通过加快审判管理,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上,不同的管理,目标的设定应该是不一样的。譬如讲经济管理,追求的是营造一个公平自由的环境,行政管理的目的,是强调政令畅通,令行则止。审判管理,我觉得就是公正、效率。公正是司法活动的生命线,效率也是公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经常说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所以,围绕这么一个目标,我们嘉兴两个法院在加强审判管理方面主要做了这么一些工作:

  围绕司法公正,一是严格贯彻关于强化合议庭职责,通过扩大二审案件的开庭范围,切实把好每一个案件的证据审查关、适用法律关、案件质量关。二是通过建立案件审核、评查、督查“三位一体”的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案件审核,我们主要是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和院、庭长对案件的监督制约作用。案件评查,我们主要通过制定统一的评查标准,2009年,我们在全省法院率先统一了两级法院对案件质量评查的标准,主要是通过对案件的常规评查抽查、专项评查和重点评查相结合,并且实行案件质量的差错追究。追究相关承办人和合议庭成员的责任,所以我们内部的要求比较严格。关于案件督查,我们主要设立督查办公室,受院长委托,重点是对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改判的案件,检察院抗诉改判的案件,群众反映强烈可能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案件进行重点评查。对评查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促进办案质量。三是建立防火隔离墙,阻断外界不正当的因素对法院公正司法可能造成的影响。出台了防止人情关系的意见。如果法官自己认为有利害关系,自己应当主动回避。也出台了办案人员与当事人同行事先报批等制度。今年5月份,根据最高院的要求,我们也制定出台了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审委会讨论决定案件提出申请回避的办法,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断不正常因素影响法官办理案件的质量。

  围绕办案效率,我们两级法院建立以临限催办、届限督办为重点的审判流程管理机制。关于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对法院是否高效审判也有很重要的关系,所以科学地确定审判节点,每一个节点需要的时间,以此来强化审判管理,确保不发生超审理期限的情况。各基层法院建立了以简案速裁为重点的简案快审、难案精审的繁简分流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我市两级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了87%以上,大大地缩短了办案用时,提高了审判效率。

  为了激发法官的工作热情,我们建立起了排名到法院、分解到部门、细化到个人的审判绩效评估体系,部门之间的情况怎么样,通报一下。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法院与法院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法官与法官之间,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

  主持人:通过斯院长的介绍,可以看出嘉兴两级法院在审判管理方面的确做了大量工作,效果如何?

  斯院长:效果很明显,可以用数据来说明。办案质量而言,2009年,我们两级法院息诉服判率是96%,2010年达到96.3%,上升幅度不是太大,今年1至6月份,达到96.8%,有五个基层法院上诉率和二审改判发回率、二审改判发回瑕疵率,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嘉兴,申诉率一直比较低,2005年为2.3%,2009年案件申诉率占0.4%,应该说,通过管理,群众服判了,上诉申诉的比例在下降。就办案效率而言,这些数据也可以说明,2005年,法官人均办案数68件,但到2009年达到133件,2010年为140余件,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上诉案件平均移送天数也在大大缩短。应该承认,在抓审判管理以前,法院普遍存在只重年底数据,而忽视平时日常的管理,比较注重案件的实际处理,而忽视效率的情况。我们通过审判管理,比较强调的是收结案的动态平衡,也避免了年底结案“踩油门”和收案“踩刹车”的情况。

  主持人:有网友留言反映,他的一个朋友以前在嘉兴打官司的时候,因为拍卖拖延了很长的时间才将案件执行到位,他想了解一下,嘉兴法院现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针对性的举措?

  斯院长:这个网民反映的情况过去确实存在过。为什么?现在法院受理的许多案件,有些案件必须会经过该网民所讲的程序和环节。有的案件拍卖的程序处理,是必经的程序,譬如医疗事故鉴定,法院不具有专业性,必须请专门的鉴定机构定性以后,法院根据该性质来确定医院是否应该承担责任。比较多的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包括案件的标的或者工程的造价是多少,需要专门机构进行鉴定,这些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的工作是否及时、公正,对法院处理案件是否公正、是否高效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位网民提出的问题在以前的工作中可能会存在。对一部分案件来说,这是必经的环节,而且按照现在的法律规定,也只能由这些部门来完成。但这个问题,我们在现在的工作中也发现,确实也有一些中介机构责任心不强,取得了法院的相应案件的拍卖鉴定资格以后,责任心不强,导致案件久拖不决,包括评估、鉴定、拍卖等环节出现的人为因素,使案件难以尽快审结执结。针对该情况,我们2009年时着手加强管理,针对拍卖机构工作不力的情况,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实施拍卖机构淘汰增补的机制,也就是说尽管取得了对相关案件评估拍卖的资格,但案件质量处理的效率怎么样,法院要进行动态化管理,通过一定的管理以后,到当年底淘汰2家,第二年再淘汰,2010年和2011年我们又各淘汰了2家。我们的工作也比较细致,针对他们的拍卖机构的一些问题,共淘汰了4家,他们也没有怨言。通过这样的机制,促使中介机构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法院,如果我们不想办法对这些机构进行管理,可能会因为他们的工作影响我们的工作。淘汰以后对他们有所触动,以超18个月以上未结案为例,嘉兴两级法院2010年在全省处于比较好的水平;2010年,“委托评估拍卖变卖天数”指标也达到了比较好的水平。

  主持人:有网友提问,加强审判管理的确可以使得报表上的一些数据变得更加“好看”,但能否根据这些数据就得出结论,认为司法公信有提高?

  斯院长:感谢这个网友的问题,很有深度。一般我们理解,司法公信,是社会公众对我们司法机关司法活动的一种信任度。我们讲司法公信的高与低,是一种社会评价,社会各界对司法活动的一种认知度。这种评价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会影响到这种社会评价的因素也比较多。我觉得在现在的情况下,既有整个公权公信力的问题,也有整个社会诚信的考量;既有内部的问题,也有外部人为的因素。所以提高司法公信,我想绝对不是法院一家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个法制社会不断地完善,需要我们公众法律意识不断地加强,也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所以,刚才这位网友提出来的数据的变化能不能说明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深度。数据的变化,我想不能必然代表司法公信的提高,但是我觉得数据的变化,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对法院来说,我们通过加强审判管理,带来数据的变化,我觉得法院自身工作进行了改进,案件处理的公正度不断提高,我们的效率在不断提高。当然,影响社会对我们司法公正与否的评判还有另外的因素,但作为法院来说,从自身着手来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法院自身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来提高公信。公信源于公正,是否也可以说,公正源于管理。从这意义上讲,加强审判管理,尽管不能必然地提高公信,但加强管理可以确保司法公正,也就是说为司法公信的提高打下一个必要的基础。老百姓打官司,如果案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态度再好,他都会不服,根本问题没有解决,老百姓不可能信赖你,所以案件质量效率的提高,是司法公正公信的基础。所以,加强审判管理,是增强司法公信的基础,我们必须继续高度重视。司法公信这个问题,数据从内部看是漂亮的,但是数据要变成老百姓的认可度,除了管理出质量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怎么样让人民群体感受到法院的司法公正,怎么感受到法官处理该案是公正,是为民负责的。在这个问题上,通过管理出公正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深化司法改革,充分创造条件和途径,做到应公尽公,杜绝法院工作的神秘化,充分拓展当事人行使知情权和参与权、监督权的广度和深度。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直接了解参与和监督司法的过程进一步形成,消除司法暗箱操作的合理怀疑和无端指责,从而切身体会到司法的过程是公正的,结果也是可信的。也是基于这些考虑,这两年在抓审判管理的同时,我们再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审判公开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一是要求我们两级法院的审判法庭,所有案件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去年,嘉兴中院还选择了三起行政、刑事、知识产权案件,进行了网上直播,即与开庭同步,可以从嘉兴中级法院门户网站上看到开庭的情况。这样的工作我们今后还会再开展。二是依托门户网站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我们法院的工作。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会支持。三是充分利用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群众进入法院,了解法院,直面法院工作。四是不断推进减刑假释、执行异议、信访申诉等诉讼活动的公开听证,只要能公开都公开。去年,我们到看守所将已决犯集中起来,告知他们只有通过改造才能得以减刑,可以促进对这些在押犯的改造。五是扎实推进已生效的裁判文书的上网。六是通过扩大司法宣传力度,目的是让群众了解、理解、支持、监督我们法院的工作。通过这样的举措,内抓质量,外抓公开,两级法院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积极认可。总的我觉得,提升司法公信的问题,这是我们今天聊天的主题,为当事人、为社会各界认同我们司法工作奠定了基础。对外通过审判工作,让群众有一个了解、理解法院审判过程,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

  主持人:有网友反映,当前,办点事,托人打招呼,说情现象还是存在的,法院办案中不知这方面的情况怎么样?请问斯院长又是怎么看待和应对这一现象的?

  斯院长:这个情况可能在现实的情况下,在我们中国的现实背景下,要完全杜绝是不现实的。大家都知道,熟人社会、人情社会,是传统的观点。我想,包括我们法院在办案过程中也难以完全杜绝这种情况。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但是,作为法院来说,司法公正通俗地讲就是“一碗水端平”。如果因为人情关系的影响,对一方当事人有所倾斜,公正就荡然无存了,必然会引发另一方当事人或者引发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质疑。所以,防止人情关系,对提高司法公信非常重要,这也是法院加强审判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觉得做好以下工作非常重要:一是抓好对我们法官的教育和引导,教育每一个法官要做到廉洁自律,要自觉抵制人情关系对司法工作的影响。也就是说,通过教育来增强法官的“不愿为”。通过教育和机制的建立,抓警示教育,这两年嘉兴两级法院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达到了高院、最高院的一些要求。二是加强制度约束。杜绝关系案、人情案,要将制度作为基本手段。通过法官个人的自律,根据外界的反映,出台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当然,还包括我们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去年,我们出台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存在什么样的风险,找出来,再制作警示牌放在桌头,提醒法官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容易发生危险。三是抓好权力制约,加强合议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任何一个部门都是一样,如果院长、庭长在抵制人情案、关系案的问题上能够以身作则,下面的人也会做到。院领导带头,为他们作出一个好的榜样。所以,这些年在这方面我们严格按照省高院的规定,公开收、转各种涉案反映人的来信,严禁私下向承办法官“打招呼”、作出倾向性意见的批示,涉案材料实行逐级转递,切实做到“开前门,堵后门”。作为法官来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要学会拒绝。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环境下,遇到了打招呼、说情,一概严词拒绝、厉声斥责也不切实际,但一定要秉持原则,坚守底线,不徇私情。我认为关键在于怎么听,听了以后怎么去公正地处理。

  主持人:有网友提出,司法权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过分强调审判管理,是否会影响法官依法行使审判权?

  斯院长:这个问题实质上反映了审判管理的限度的问题。我认为,加强审判管理与充分发挥法官及合议庭的作用,本质上是一致的。强调加强审判管理是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的,是为了解决当今法院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难。如案多人少的问题,少数案件处理不公、久拖不决的问题,甚至是防止个别法官司法不廉不公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强化制度来提高办案的效率,要加强分权制衡来防止权力的滥用。法官的工作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跟我们现在强调的审判管理不矛盾。法官审理案件,需要按照事实和法律,法官办案是独立的,但不能独立于事实和法律、证据。法官审理案件也需要其依据事实和法律自主作出判断,加强审判管理,无非是为法官依法行使职权再确立一些规则,便于更好地行使职权。当然,任何管理都有一个度的把握,比如我们强调效率,那是从整体上而言的,但就个案来说,有些案件的处理,如矛盾易激化的案件,则需要缓一缓,冷处理一下效果更好,动员方方面面一起来做工作,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延长审限。所以这是怎么理解的问题,我觉得本质上是一致的。

  主持人:目前,信“访”不信“法”的现象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斯院长怎么看?

  斯院长:这个现象在各个领域,包括司法领域也存在.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是公信的问题。信“访”不信“法”的现象,我个人体会,在我们法院系统不算普遍。嘉兴两级法院,2010年,经过一审、二审程序处理后,99.82%的当事人最终是息诉的,也就是真正法院的判决裁定生效以后,继续走再审信访途径的比例只有0.1%左右。而且现在按照我们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如果扣除这部分因素的话,真正信访的比例越来越少。造成这样的现象原因可能是法院的公信度问题。造成上述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应该有法院自身的问题,判决不公、执行不力、程序不当,包括审判作风粗暴,有部分法官的水平难以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案件当事人都认可法院的判决不现实。另外一方面我觉得,造成这样的信“访”不信“法”的现象,也有社会层面的原因,比如文化传统方面的问题,极少数老百姓心中可能还有一些“清官”情结,相信更高级别的官员,相信更高级别的法官,相信他们的处理比下面更公正一点。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的案件经过正常的诉讼程序以后,经过判决,他们还是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法院内部作进一步改进,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提高办案质量,改进执法水平,对外加强法制宣传,对全社会要培育一种最终通过法制途径解决纠纷的意识。我觉得这个是我们中国现阶段法制进程中比较短缺的问题。因为法院的诉讼制度为什么要规定二审终审制,通过一定程序处理以后,你的事情应该终止了。这个制度的设立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因为诉讼本身有个成本问题,而且诉讼本来就有一种定纷止争的作用,就是稳定社会关系。如果社会始终处于这种状态,对社会发展也有一种负面的影响。本来是一个很小的邻里纠纷,为了一寸的宅基地,为了三寸的滴水界,通过几审还是不服的,这种方面,也慢慢地要宣传教育。从当事人自身角度来看,无休止地、无止境地纠缠于一个问题而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有些信访户,为了一些很小的问题,几年十几年上访,根本没有心思生产经营、照顾家庭。有些案件的处理,可能也出于当事人对我们诉讼程序、对诉讼本身所特有的规则缺乏了解,我们的诉讼活动主要是通过证据、事实的复原来处理,难免会使事实难以确定,会造成一方当事人不服的情况。

  主持人:应该说,嘉兴法院在审判管理方面在全省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也为以后的审判管理奠定了好的基础,接下来,嘉兴两级法院在审判管理方面有没有新的打算?

  斯院长:近几年,我市两级法院围绕执法办案,狠抓审判管理,有力地促进了人民法院职能作用的发挥。但也要看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加强、完善。下一步,我们打算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持之以恒,使制度的内容成为法官自觉的行为。就管理抓管理不是管理,通过管理,使全体法官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制度,逐步实现管人、管案、管权、管事,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可依。二要严格遵守制度,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定好的制度得不到执行,甚至比没有制度危害更大。三要深入研究解决审判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提升审判管理的科学性。审判管理工作,本质上是一个需要深入实践、不断总结的工作。审判管理的内在规律,还需要随着审判管理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深入把握。现有审判管理的不少举措,比如质效考评、绩效考评、繁简分流。绩效考评具体到一个庭里的时候,同样是民事或者刑事,分到审判员手上的案件难易程度不一样,怎么样评价绩效,对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部门之间、审判员之间怎样比较,怎样发挥院长、庭长的监督指导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合议庭和审判员的作用。对审判管理的推进,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实践,加强创新,加强总结。通过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审判工作的公正和效率,从而提高法院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主持人:希望广大网友进一步关注法院审判工作。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