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0月16日讯(见习记者 潘杰)15日下午4点07分,一张由笑脸构成的爱心图片出现在“浙江传媒学院小浪花志愿者”的微博上:今天是我们两百多名“小浪花”在举重场馆服务的最后一天,残疾人运动员们给我们太多感动,虽然服务结束了,但希望我们的笑脸能够留下。
这些日子,在微博、校内上,“小浪花”这个词汇的出现频率格外高,俨然成了新的文化符号,这个活泼的名字指的就是参加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志愿者。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第八届残运会志愿者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残运会共有12438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其中80%以上都来自省内高校。分别参加检录管理、记者接待、综合保障等19类服务岗位。
“小浪花”服务超75万小时,等同创造近千万劳动价值
之所以将昵称定为“小浪花”,源于志愿者服装上浪花的水纹,志愿者标志中的钱江潮图形,也有着“朵朵小浪花,滚滚爱心潮”的美好寓意。
据了解,本届残运会涉及志愿服务等有47个场馆,80个服务点。志愿服务的预计工作时间约753948小时,如果以2011年杭州市非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10.7元/小时计算,等同创造的劳动价值达8067243.6元。
志愿者中,除了275名礼仪志愿者专项选拔外,其中12163名普通志愿者是从47916名报名者中经过网络测试、综合测试、体能测试等环节甄选的,参与度高、代表性强。
“学校开始报名的时候,300个名额,居然报了1300人。我太吃惊了!”杭州师范大学团委志愿者指导中心的王倩老师告诉记者。精挑细选的“浪花团”内有2046人是党员,占到16.4%,97.1%都是团员青年。
赛程过半,赛场上冒雨给运动员打伞的是他们,看台上引导观众喝彩的是他们,电脑前忙碌地更新比赛数据的是他们。“小浪花”们的优异表现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广东代表团和辽宁自行车队还专门发信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和热情服务。
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元素,每服务两天能获得一枚主题胸章
“奉献、友爱、互助,还差一枚‘进步’了。”浙江大学的俞丹玲在微博上晒起了她拥有的胸章。这可不是她收集的,而是她通过志愿服务得到的认定。
据团省委副书记苗伟伦介绍,本届残运会志愿者工作增添了很多个性元素,比如志愿者每参加服务两天就能获得一枚胸章。胸章除志愿者标识外,还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等组成一套,很时尚。同时,在志愿者培训工作中,也融入了更多的浙江元素,让志愿者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人人争做合格的东道主。例如绍兴地区的志愿者,除了基本的技能外,还要了解黄酒等当地特产。
残运会举办期间,“小浪花”们还各展所长,中国美院的“小浪花”在轮岗休息期间把聋人篮球运动员竞技的素描画像送他们;浙江中医药大学按摩推拿专业的“小浪花”免费提供中医理疗服务。
而微博、校内也成了高校“小浪花”们发表见闻和感想的平台。俞丹玲就在参加志愿服务的第一条微博就是:“今天是我志愿服务的第一天,早上出门才发觉有些冷,而今黄龙的晨曦照在身上,暖暖的,希望我的服务也能给运动员们带来温暖。”
据悉,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纷纷开通团队微博,志愿者更是在姓名前加上了“求是小浪花”、“跳动指尖的小浪花”等好听的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