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田径赛场上,一群小学生吹着笛子为残运会运动员们鼓劲。 记者 潘良干 摄
浙江日报杭州10月17日讯(记者 张丽 通讯员 杨洋)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各项赛事已进入尾声。残运会不仅见证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进步,也见证了人文进步。如果说,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原本或多或少存有隔阂,那么,残运会的举办则彻底捅破了这层薄纱。它让我们认识到身残志坚的伟大,让我们知道如何及时伸出关爱之手,筑起温暖的港湾。
他们也是强者
“加油!加油!”今天,在黄龙体育中心田径赛场,观众席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手拿国旗,声音洪亮。女孩名叫陈兰兰,是杭州市艺术学校的高三学生,她几乎看遍了本次残运会所有的田径比赛。“运动员们太厉害了!”这是陈兰兰几天来感触最深的一点,“我要回去和同学说,比赛很精彩!”
残运会开幕前,她和同学之间有过争执。“同学说,看残疾人跑步,慌兮兮的。我以前没接触过残疾人,心里没底,但总觉得他们说得不对。”陈兰兰说,“现在我可以很有底气地跟他们说,残疾人和我们一样,他们也可以是强者。”
陈兰兰的感受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四川轮椅网球队的董顺江在比赛时,总有人在一旁为他呐喊鼓劲,这个汶川地震的幸存者已拥有不少粉丝。“看到他,我就会不自觉地想,如果不幸的人是我,我该怎么办。他们挺过来了,同样活得很精彩!”正在一旁看比赛的市民张晓萌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次残运会各项比赛中,观众的上座率很高,很多人看了不止一场比赛。大家普遍反映,通过这次残运会,更懂得什么叫“自强不息”。
我们心中有爱
这几天,杭州市民黄青只要有空,都会带上儿子观看残运会比赛。今天,6岁的儿子看到残疾人运动员跑步时,随口说了一句“跑这么慢”,马上被她顺势教育一番:“他们四肢不全,当然会慢一点,如果有机会,你以后要多关心他们啊。”儿子认真地点了点头。
“我们都一样,一样的拼搏路上,一样的拥抱辉煌……”当残运会会歌《我们都一样》在杭城街头广为流传时,有一种爱也在大街小巷升温。见到残疾人朋友时,微笑的人多了,好奇的目光少了;视障者过马路时,上前帮扶的人多了,视而不见的人少了。
“帮助残疾人,要顾及到他们的感受。”残运会就在家门口举行,杭州黄龙社区居民张晓春对帮扶残疾人的活动也越来越热心。但她发现,有些残疾人对于大家的突然出现会产生反感。这几天,张晓春和社区几位朋友一起在黄龙体育中心摆起了摊,宣传“如何帮扶残疾人”。
“在帮助乘坐轮椅者的时候,一定要先征求他们的意见,得到同意后再提供帮助。”张晓春一遍遍地向路人进行宣传,很多行人还会主动询问。
制度日趋健全
在我省,关爱残疾人的行动已有制度保障。“十一五”期间,我省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54.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67倍,年均增长25%。
在财力的保证下,嘉兴市秀洲区目前已建立118个符合标准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免费为160例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53名视力残疾者配备了助视器,为3名肢残人士安装了假肢。杭州市萧山区每年组织和选送残疾人参加各类培训达到1300多人。安吉县构建一体化残疾人救助机制,对贫困残疾人大病医疗和住院康复治疗进行救助,对贫困残疾人突发性灾害事件进行临时救助。
在确保残疾人基本保障的同时,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也重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去年8月,杭州首批残疾人领取了驾照,圆了驾车梦;今年8月,杭州市首批残疾人无障碍视听体验基地成立,让盲人也能“看”电影;10月,浙江省视障信息无障碍服务中心揭牌,让盲人也能“看”书,享文化大餐……
据省残联理事长陈燕萍介绍,“十二五”期间,我省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将提高两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要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