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公安边防风采 > “四评”专题 正文
由“空壳村”到“五星村”的转变

  浙江温州平阳县海城村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00余人,2006年由西山、长岗和郑家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合并之初,由于缺乏集体经济实体,三个支部“各自为政”,村两委干部无心村务,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2008年3月,鳌江边防派出所将该村列为爱民固边模范村创建点,找准民生诉求与公安边防工作的结合点,大力推进创建活动。4年后,这个村先后被温州市评为“文明村”、“文化建设示范村”,被中共平阳县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党建综合示范村。

  党建+沟通+村务公开=班子团结

  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历届班子成员凝聚力不强,组织建设不规范,村居治安环境差,各类矛盾纠纷多,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创建之初,海城村党支部如同一盘散沙。

  “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2008年2月,海城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班子,鳌江边防派出所民警蔡文忠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上任伊始,他把部队党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引入村班子建设,积极开展支部帮建工作。

  海城村一度因村务不透明、财务管理不够严格,导致群众意见很大。蔡文忠请来浙江九州大众律师事务所律师余冶勇担任村法律顾问,定期检查督导村务、财务公开,并为村民提供各类法律咨询服务。

  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了,干群关系随之密切,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逐渐增强,组织薄弱的现象得到扭转,村支部重新焕发活力。今年,这个村党支部被中共温州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群防+技防+文化育村=村居稳定

  2008年,随着温州临港经济的发展,原本偏僻的海城村逐渐成为开发的热土,临港工业区、墨城滩涂围垦及沈海高速(支线)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落户,总投资额达30多亿元。随之而来的是各类侵财性案件多发,治安隐患凸显。

  这个所从预防入手,积极抢占工作主动权,为企业排忧解难。驻村民警蔡文忠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和企业,筹集资金20余万元,根据海城村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口袋”状地形,在“袋口”的公路两端分别设置了治安巡逻岗亭,在主要路口增设了10个“电子眼”,组建了一支由11名村民组成的专职巡逻队,并配备了巡逻车辆和执勤装备,形成了“路上有巡逻、空中有监控、关口有卡点”的立体巡防体系。

  在加强海城村治安防控的同时,这个所坚持寓教于行,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法律宣传,从根本上提升群众安全防事故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这个所发挥部队文化建设优势,结合海城村原有法制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形式单一的实际,先后筹集资金40余万元,在海城村新建了“爱民书院”、“爱民影院”及“爱民文化广场”等法制休闲娱乐场所,并组建了温州市首支“女子禁毒队”,深入社区开展禁毒工作。因综治工作成绩突出,海城村今年被温州市确定为“基层农村综治建设示范点”。

  信息+帮扶+对口支援=脱贫致富

  海城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渔农村,山林面积有6217亩,其中大部分废弃荒芜。如何“变废为宝”,成为困扰村两委的一大难题。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民警村官蔡文忠多次召集村干部座谈,就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商对策、集思路、谋发展”。2009年4月,经过慎重的前期市场调研,蔡文忠成功建言村两委就通过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筹集资金300余元万发展“户外军事拓展运动”,开发军事主题旅游产业,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50余万元,并带动50名农民实现再就业。如今,海城“户外军事拓展训练基地”已成为村两委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典型事例,受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并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效益。

  收入增加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对边防民警的信任度和美誉度也直线上升。蔡文忠趁热打铁,与村两委成员商议后,决定拆除滩涂上的违章建筑,发动村民入股建起了“海鲜夜排档”,发展滩涂养殖,并筹建了塑编厂等3家村办集体企业。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昵称: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