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乐清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及时加强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创造了许多生动鲜活和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尤其是ISO9000党建质量认证建设、活力和谐企业评估体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人才工程、理论中心组联合学习会等一系列制度载体的实施,树立了乐清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特色品牌,放大了乐清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整体效应。目前,全市已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627家,有党员7166名,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达100%。近年来,乐清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规范和创新党组织设置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夯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组织基础。
一、乐清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的主要模式和演变历程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乐清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从最初的单独组建模式,演变成单独组建、联合支部、联合共建和园区党建等四种模式,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见图1)。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演变历程看,这是一个顺应时势、变中求进、不断创新的过程,体现了从单兵作战到组合联动,从局部探索到整体推进的发展规律。下面,我们就从背景、特点、功能等要素入手,就乐清近年来推行的党组织设置模式作一个综合介绍。
图1 乐清市党组织、党员数变化图
1.单独组建模式。这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的基本类型。早在1988年,我市大荆运输公司就组建了当时的第一家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民营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尚在争论中,建立支部的主要目的是使企业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正泰、德力西等一批规模企业逐渐认识到加强非公党建的重要性,从1993年开始陆续建立了企业党组织。1997年,乐清市委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研究会,并制定出台了《乐清市股份合作制企业党组织工作条例》,加强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进一步掀起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热潮。1998年,一些规模企业又开始探索建立企业党总支和党委,部分集团企业还积极在在外子公司中开展党组织组建工作。截至2007年底,乐清市已单独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460家,其中党委7个,党总支7个。单独组建模式主要适用于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员工队伍相对稳定的非公有制企业,并可随着企业党员和企业规模的发展,适时升格为党总支或党委。从实践情况看,由于单独组建的党组织和企业息息相关,党建活动场地、时间、经费保障比较充分,党组织可以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开展党建工作。但单独组建模式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前置条件,对党员人数较少的中小企业,党组织活动的实际效果也往往难以保障,因此在非公有制经济这一党建新领域,还需要加强对其他组建模式的探索。
2.联合支部模式。这是乐清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实施的组建模式。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发展就是硬道理”成为共识,这给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乐清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并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孕育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一时期,许多中小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愿望逐渐强烈,但其中相当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党员人数不足等原因,并不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条件。针对这一情况,乐清市委探索实施联合支部模式,即依托乡镇企业管理所建立联合党支部,将辖区内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企业统一纳入联合党支部管理。1995年至今,乐清市共建立了24个联合党支部。联合支部模式主要适用于党员人数不足3人、员工流动比较频繁,以及没有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中小企业。其主要特点是乡镇企管所所长或乡镇分管领导担任联合党组织负责人,较熟悉区内企业情况,有助于增强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关联度,也较容易得到企业主的支持。从实践情况看,联合支部模式具有辐射、孵化和阵地等功能,在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吸收优秀员工入党、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联合支部模式覆盖乡镇辖区内的全部企业,企业量多面广,组织安排党员活动比较困难,特别是联合支部由乡镇一级机关主导,单纯抓企业党建的精力有限,因此,乐清市把联合支部模式作为党组织组建工作的重要过渡阶段,并继续加强了探索创新。
3.联合共建模式。这是乐清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的重要创新,2004年获省委组织部组织工作创新奖。2000年,江泽民同志亲临乐清考察非公有制经济,迎来了乐清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乐清也逐渐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旧框框,致力于推进非公党建的跨越式发展。但当时中小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较低、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据2003年统计,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16万多,其中党员4582人,仅占2.7%;非公有制企业7056家,其中组建了党组织的有428家,仅占5.6%。针对这一情况,乐清市委在深入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在2004年创新实施党建联合共建工作,即以党建工作为纽带,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数量适中、方便工作、促进发展”的原则,确定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党组织为核心企业党组织,联合若干家非公有制企业组成一个共建单位,共同开展党建工作,使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每一家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全市已建立联合共建党组织138家。联合共建模式主要适用于同一区域、行业相近的企业,并在企业中有合适的核心企业党组织。从实践情况看,联合共建模式是实现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的有效途径,另外,在整合党建资源、促进企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基层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4.园区党建模式。这是乐清最新推出的一项党组织设置创新举措,并在市经济开发区进行了初步探索。其主要做法是围绕“区域化设置、网格化管理、实体化运作”的要求,借鉴党建联合共建的成功经验,将经济开发区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由10—20家企业组成,并设立区域联合党总支,全面负责该区域的党建工作。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域党总支的党建资源,加强对本区域企业的党建帮带,引导和组织企业采取联合共建、单独建支等形式建立党组织。对于新建的企业支部,由区域党总支委员兼任支部书记,使新支部工作能起好步开好局;对于没有党员的成员企业,由联合共建党支委委员担任这些企业的党建联络员,帮助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在条件成熟后及时指导建立党组织。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探索,经济开发区党委已建立区域联合党总支3个,下辖企业党支部和联合共建支部32个,新“孵化”产生党支部5个。从实践情况看,园区党建工作适应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区域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具有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和实践的价值。
二、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需要把握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加强,党组织已经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内生性发展的驱动力。建立健全党组织不仅是增强非公有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更是非公有制企业塑造社会形象、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这就对党组织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党组织设置上,必须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式,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大探索力度,努力使党组织设置顺应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当前,重点是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与非公党建管理体系的关系。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理顺党组织管理体系是关键。从目前情况来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直接管理者一般为乡镇党委,党组织设置由乡镇党委审批和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公党建工作的开展。一是在乡镇党委的管理范围上,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有制企业跨乡镇、跨区域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这给乡镇党委属地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如黄华镇78家企业中,就有12家办在柳市镇区域。一方面,由于企业生产地点在外地,乡镇党委的管理往往鞭长莫及,难以经常有效地指导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生产地所在乡镇党委,又因企业党组织不属自己审批,而无权顾及。二是在乡镇党委的管理层次上,随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上千人、上万人的大型集团企业逐渐增多,如正泰集团公司有员工1.6万多人、党员524人,公司党组织属党委建制,对上级党组织的日常管理、参政议政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乡镇党委的协调职能和管理层次已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三是在乡镇党委的管理重点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执政基础,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问题的复杂化、多样化,乡镇党委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而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设置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仅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办法不多,措施不够,力度不大。调查显示,有17.5%的乡镇干部认为抓非公党建“精力不足”或“创新不够”。因此,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必须注重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加强领导和指导,建立健全分工有序、层级分明、权责清晰的党组织管理体系。
2.正确处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与非公有制经济区域发展的关系。非公有制企业是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基层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要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就必须打破原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单一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党建工作模式。当前,乐清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呈现出区域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现有各类工业园区、综合商务区11个,各类行业协会30个,并持有中国电器之都、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精密模具生产基地、钻头产业基地等8张“国”字号产业金名片,从业人员18万多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域化发展,客观上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也实现区域化发展,这样才能保证非公党建与非公有制经济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发展同步。应该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区域化发展,首要工作就是要以工业园区、综合商务区、行业协会等区域经济为关键切入点,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区域化设置和管理。从我们对150名非公有制企业主和党组织书记的问卷调查发现,有23.6%人认为当前党组织设置模式“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求,在对工业园区和行业协会的针对性调研中,4/5以上的园区企业和协会成员企业表示“支持”或“欢迎”开展区域党建工作,并认为有利于增进交流合作,推动产业的集聚发展。另外,在农村,村党组织对利用企业的市场、信息、人才等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呼声很高,而企业党组织也希望通过村企共建,促进企业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必须牢牢把握非公有制经济区域发展的要求,找准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和兴奋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3.正确处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与非公党建工作保障的关系。创新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设置,是进一步扩大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组织和工作覆盖的有效手段。但也要注意,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片面从扩大党的组织覆盖的角度来创新党组织设置,而忽视党组织建立以后的工作保障机制建设,那么,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创新就会在实质上沦为空谈,甚至成为企业负担。因此,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必须重视把党组织的数量扩张和质量保障统一起来,着力增强非公党建工作的发展后劲和潜力。从调研情况看,目前企业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党组织质量提升的因素。首先,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思想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企业主认识和觉悟程度参差不齐,对建立党组织持怀疑、应付、功利等心态的仍占一定比例。问卷调查显示,有13.2%的企业主认为“没有必要”或“不太愿意”组建党组织。其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活动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新建企业党组织对开展活动信心不足,存在配角、陪衬、附属等心理,并有27.8%的企业党组织反映开展活动经费、时间、场地等得不到有效保障。第三,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调研发现,在新组建企业中,认为缺少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占26.3%,而党组织书记认为自己“难以胜任”工作的也有31.5%。这些问题的存在,又势必会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功能的充分发挥。可见,在实践中,不能仅仅把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作为一个孤立单一的工作环节,而应将其视做一项长期系统工程,统筹考虑和同步推进非公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建设,这样才能摆脱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陷入“为创新而创新、为组建而组建”的窘境,从而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的对策措施
新形势下,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的要求,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着力从理顺党组织管理体系、推进党组织设置区域化、完善质量控制机制等方面着手,不断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模式,进一步增强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一)按照属地和归口管理的原则,着力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管理体系
要按照属地和归口管理的原则,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组织与指导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协调、整体和个体相补充,建立健全市委、乡镇和有关部门党委(党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三级领导体系和管理机制。
一是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管理网络。在纵向上,探索建立市委直接管理党员数量多、集团化明显的规模企业党委,乡镇管理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党组织,工业园区管委会管理分布在园区内的企业党组织,村和社区管理分散在辖区内的小型企业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模式。对异地搬迁的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及时调整为迁入地基层党委管理。在横向上,重点是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定期召开各乡镇、工业园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分析党组织设置和功能发挥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构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网络。同时,要强化各级党委抓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的责任,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的考核目标和内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是完善市、乡镇社工委运行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市、乡镇社会工作委员会在加强党组织组建和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社工委成员单位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市社工委成员单位和乡镇社工委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充分发挥市乡两级社工委和成员单位的联系和协作,形成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的工作局面。要强化各成员单位在党组织组建和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责,统筹协调做好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规划、政策制度、布局调整等有关工作。同时,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对涉及企业经济发展和党建资源的年检数据进行汇总和反馈,了解掌握企业动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建立党组织。
三是建立市委直管规模企业党委机制。明确规模企业党委挂靠市委直接管理的条件要求和审批程序,对员工2000人、党员100人以上或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党委,经市社工委资格审查,报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实行市委直接管理。市社工委作为市委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常设机构,负责对规模企业党委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促进直管企业党委运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要实行动态管理,对企业在经济和党建工作运行中出现与条件不符的情况,按程序规定取消其挂靠资格。
(二)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区域发展的需要,扎实推进党组织设置区域化工作
要牢固树立“企业大党建”理念,大力推进非公领域党组织设置区域化工作,使党建工作主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区域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推动政治优势与区域经济优势相结合,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全面推进园区党建工作。要按照“区域化设置、网格化管理、实体化运作”的要求,全面开展园区党建工作,促进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要在各园区普遍建立区域党总支,并充分利用其党建资源,引导和组织企业采取各种形式建立党组织,把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园区内的每一个企业。第二,要整合优化园区党建资源的配置,构建党委协调指挥平台,由园区党委总体负责园区党建的整体规划、区域划分和组织设置等工作;构建支部工作预警平台,对工作不到位的党支部给予口头警示、书面诫勉、通报批评等预警提示,并要求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构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在区域党总支、具备条件的企业支部分别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组织党员建立文化宣传、利益协调、治安维护等志愿服务队,及时得到服务帮助企业员工,形成园区党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第三,要建立健全园区党建例会、区域业主联谊、支部联学会议等制度,畅通企业党组织与企业决策层的沟通交流渠道,促进成员企业之间信息、资金、项目等合作共赢,构建园区党委、区域总支、企业支部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积极深化党建联合共建。对在园区之外的中小企业,要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等原则,进一步深化党建联合共建工作。第一,要慎重选择好核心企业党组织,核心企业党组织所在企业应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效益,企业党组织运转正常、工作规范,党组织负责人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第二,要着力从加强工作指导上下功夫,坚持多管齐下,保证党建联合共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市委组织部要从机关部门中选派党建工作经验丰富、事业心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担任联合共建联系员,分别到各乡镇长期蹲点,指导帮助开展联合共建工作。乡镇党委要向核心企业党组织选派指导员,引导核心企业党组织发挥龙头作用,帮助协调企业之间的关系。核心企业党组织也要根据企业实际和联合共建的需要,确定骨干党员作为党建联络员,指导联系未建党组织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第三,要建立共建党组织“孵化”机制,加强对共建体内企业党建的帮带工作,使联合体内更多企业单独建立党的组织。对新孵化的企业党支部,核心党组织委员可兼任其支部书记,充实领导力量,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是深入开展村企共建工作。要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要求,突破行业界限,将企业与周边村通过村企共建党组织的形式联合起来,实现企业与农村的和谐发展。第一,在规模较大企业、工业园区和周边村,村内企业和所在村之间,探索建立联合党组织,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化配置,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的工作格局,推进企业和农村共同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村和企业中,适时建立村企共建党总支或党委,按照行业、地域、年龄等因素设立党支部,进一步强化村企共建的领导核心保障。第二,要完善村企共建工作运行机制,建立村企书记定期交流、工作例会和共同学习等制度,加强村企党组织之间的沟通联系,共同研究确定建设项目与工作计划,及时解决村企共建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第三,要建立部门协调参与机制,整合国土资源、规划建设、旧村改造、文化等部门资源,加强部门配合,在制订发展规划、开发建设项目等工作中,积极为共建党组织提供信息、人才、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支持,形成村企共建活动的良好氛围。
四是探索实施产业党建联建。在具有乐清地域特色、形成规模效应的电器、电子、船舶、钻头等产业,改变产业主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不负责党建指导,挂靠部门只负责党建指导不负责业务指导的“两张皮”现象,探索建立产业党(工)委,实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与产业主管部门业务管理同步跟进,把党建工作有效延伸渗透到产业内各企业。同时,对以行业协会形式组织起来的产业,组建行业协会党组织,采取属地与属业相结合的双重管理办法,在属地党组织加强面上党建工作的基础上,突出行业协会党组织的业务指导,促进党建工作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域化发展。
(三)坚持数量扩张和质量保障的统一,建立健全党组织质量控制机制
把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坚持把党组织的数量扩张和质量保障统一起来,建立健全党组织质量控制机制,着力增强非公党建工作的发展后劲和潜力。
一是建立党组织预警防瘫机制。按照“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要求,采取跟踪督查、实地督查、联合督查、协调督查等方式,加强对新建的党组织回访检查和业务指导,及时掌握和报告企业党建发展动态。建立乡镇党委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预警防瘫工作中心,对出现问题或列入瘫痪边缘的企业党组织,由预警中心向责任区、企业主同时发出警示通知。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由各企业党组织确定一名预警工作联络员,通过填写《党组织运行情况报告单》,定期向上级党委报告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开展情况。建立党组织满意度测评制度,采取抽样方式,每季度对各企业党组织在经营管理人员、党员和普通员工三个层面开展一次测评。建立党组织星级评定制度,参照党组织星级评定办法,每年进行一次星级评定。在此基础上,由预警防瘫工作中心负责预警对象台账。同时,由乡镇党委牵头,整合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力量,划分为预警责任区,联系各自责任区内的非公有制企业,协同企业党组织做好党建工作。
二是建立党务工作者权益保障机制。在政治上,规定市、乡镇分配各级党代表名额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应有一定比例;推荐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时,也应安排一定数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建立重点企业党组织书记列席会议制度,在市、乡镇召开党代会、人代会等重要会议时,邀请辖区内较大企业党组织书记列席。在工作上,完善企业党组织书记分级分层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和能力。建立企业党组织书记解聘报备制,要求企业解除与党组织书记的劳动关系,事先征求所属基层党委意见,说明解聘原因。对不按规定程序的解聘事由,由乡镇党委会同劳动保障等部门协商解决。在生活上,明确党务工作者的薪酬标准,规定企业党组织书记薪酬一般不低于其所在企业行政副总的薪酬标准;对联合共建党组织书记,其工资主要由核心企业支付,成员企业共同协商承担。
三是建立企业主教育引导机制。要加强对企业主的教育管理和政治引导,不断提高企业主对加强党建与企业经营发展一致性的共识。建立健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强与企业主的联系、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引导企业主增强政治意识和抓好企业党建的责任意识。要健全完善理论联合中心组学习会议、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董事会成员等制度,畅通党组织与企业决策层的沟通渠道。要加强对企业主的激励引导,把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情况作为评价其对社会贡献大小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积极支持党建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主,上级党组织要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如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名额分配时给予适当倾斜等。
四是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保障机制。要重视党组织设置后的活动保障机制建设,引导企业不断加强对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支持力度。在活动经费上,每年初由企业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编制好年度预算,安排党组织活动经费,一般不低于员工工资总额的千分之八。市、县两级社工委的工作经费,按照每家企业每年1000元的标准,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落实。在活动时间上,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活动,单独建立的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可以结合企业工作的实际灵活安排;联合共建党支部活动时间由成员企业党小组(党员)集体商量确定。在活动场地上,要按照“六个有”(有标识、有党旗、有制度、有党报党刊、有党员电化教育设备、有党员形象窗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活动室规范化建设。
中共浙江省乐清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张亨利
课题组成员:赵思平 张立中 薛海生 徐金朴
童建义 林晓哲 林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