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阿克苏11月20日讯(通讯员 陈旭东)援疆医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人民健康、民生发展、生活习惯甚至文化建设方方面面,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局限于专业视野,无法全面了解这样一个工程。但在日常的临床接触中,我在不断的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阿克苏的老百姓最需要什么样的医疗服务?地区卫生事业所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卫生职能部门需要怎样的援疆服务?医院的院长、医务人员又需要怎样的援疆帮助?而怎样的援疆,才可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千头万绪,千丝万缕,我无法全面、系统、条理清晰的来阐述这样一个既宏大又深邃的问题,只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想到些什么和大家分享、探讨。
先从日常接触最多的查房说起吧。查房查房,查的是床,看的是人。或许是医院知名度的关系,来住院的病人以胆结石、结核性肿块、腹股沟疝为主,急诊以胃肠道穿孔和阑尾炎居多,还有就是烫伤病人(兼烧伤病房)。胆结石的高发跟当地的饮食结构以及水质有很大关系,南疆地区水质碱性高、硬度大,人们喜食羊肉,善饮白酒,且常过饮过食,故而结石高发。病患中亦不少年轻人,尤以年轻女性居多,或与内分泌调节相关,具体尚不得而知。排除先天性胆道疾病,目前我所诊治中最年轻的是十六岁的小姑娘,且症状已有反复发作,后手术处理。结核性肿块以颈部和腹股沟包块居多,腹部结核甚至结核性肠梗阻也常见。胃肠穿孔是常见病,但最近连续碰到两例急诊幽门前壁穿孔,都是十八九的小伙子,令我不得不沉思。因为兼着烧伤病房的关系,所以经常有很多烫伤的小孩子来就诊,烧伤病房实为烫伤病房。尤其天气转冷后,烫伤的小孩子显著增多。以上几类疾病,特别是结核和烫伤,以农村维族同胞居多。表面看都是不相关的疾病,但究其实质,很大原因和生活习惯有关。新疆人民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但凡客来,无论近远,必备酒肉,不吃撑不喝醉,那就是主人没招待好,长此以往,胆囊何以不结石!肠胃何以不穿孔!维族朋友喜群处,常可见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彼此攀谈,互通有无。家里,尤其农村房屋,往往一家人睡一间屋子一个炕,真正的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主要靠呼吸道传播的结核病高发,也就不奇怪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居住分散,治疗的依从性差,抗结核药物的服用随意性大,很容易出现耐药。烫伤患儿的增多,一方面,农村冬天烧炕,炕头垒个土灶,灶很低(炕本来就低,灶又不高于炕),灶上放个水壶,虽然利用余热烧水可以节能,但过低的水壶显然是个隐患。另一方面,维族同胞家里小孩多,个个活泼,而家长又疏于监管,所以时有烫伤。
凡此种种,我边查房边思考。作为第七批医疗援疆,省里一共派了69名临床医生(不包含短期帮扶),力度之大,人数之多,据说已经超过了前6批的总和。但面对阿克苏1.3倍于浙江的地域,面对全地区八县两市的区划,人又显得那么的少。医学疾病向来防重于治,我们69个人再怎么发挥作用,再怎么以点带面,所产生的作用终究有限,且全是在被动的治疗领域。怎么办?一个办法是继续增派医务人员。但我们浙江的医疗资源本身已很紧张,且到底派多少算是合适,一千还是一万?显然这个办法不可取。我个人认为,解决卫生疾病之道,在预防,在教导。其一,适当的降低热情好客的程度或者改变好客的方式,改善饮食结构。其二,以改善民生为契机,抓住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机遇,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居住条件。其三,从娃娃抓起,加强教育,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三点,写写简单,真正做起来,必是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真心地希望十年援疆后,阿克苏的疾病谱已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