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关注本次节目,我是覃达霖。提到地质勘探,可能大多数人只在电视里看过,就算是听说过我相信也并不能说十分了解。地质队员究竟从事怎样的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又是如何的,今天我们就邀请了三位地质工作者和大家一起讲讲地质工作背后的故事。先跟广大的网友做个介绍,今天三位已经在我身边就坐,先为大家介绍七大队三分队的队长金乾泰欢迎,金队长欢迎您,还有我们七大队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副院长陈小荣,欢迎你,我们还请来了我们七大队的地质员,今年刚参加工作的王豹欢迎你,今天这三位请到了演播室和大家聊聊地质背后的一些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今天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个节目,是有由头的,跟大家说一下,今年组工干部下基层,用微博记录了省第七地质大队的生活点滴:他们行走荒山,攀爬峭壁,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找矿。就是这么一个机缘巧合,浙江地勘人进入网民的视野,并受到广泛的关注。这个隐居青山的队伍,他们经历了很多繁华和落寞,但最后仍选择坚守。50多年下来,他们的收获也非常丰富,作为浙江矿产勘查开发的主力军之一,先后发现了矿种57个,找到大型矿床13处、中型矿床20余处,探明资源储量的经济价值超过800亿元,今年9月,省第七地质大队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全国模范地质队",浙江省委授予其"地勘先锋"荣誉称号。

  刚才跟大家交流了这么由头和资料,今天我们请的三位队员都来自全国模范地质队,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大家也可以发现他们也是三代地质人的代言人,我相信他们对这个工作可能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定位,请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我们的嘉宾来做客我们的演播室,也能够和大家更好的聊一聊背后的故事。那我们就进入到我们节目的正题,刚才我说可能广大的朋友们,可能只是听说过这个行业,真的说一个所以然,可能也说不清楚,电视里看到地质队员的形象,是背着一个地质包,每天在荒郊野林里勘查,现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个介绍。

  金乾泰:我们这个装备,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地质包。

  主持人:看起来很简朴,但是看这个材料很耐用的?

  金乾泰:嗯,实际上我们这个地质锤是最新的,我们最早用的地质锤这边是木头的,不经打,这边这个第二代的可以弯曲的,不会断,也相当于有点高科技含量。

  主持人:这个地质锤只有这么一个造型吗?有没有别的造型啊?

  金乾泰:就是叫地质锤,这个头有些是扁的,有些是尖的。

  主持人:就是以前我们听说的鸭嘴钳。

  金乾泰:嗯。

  主持人:像这个地质锤平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作用在哪里?主要用于什么?

  金乾泰:遇到矿产可以打。你看这边磨掉了,就因为要打石头。

  主持人:经常使用?

  金乾泰:地质队员上山打石头就是用这个打,因为要看有什么矿产,要打了才能看到。

  主持人:其实像刚才那个锤一前一后也是有不同的用途的?

  金乾泰:对。

  主持人:看还有什么宝贝?

  陈小荣:这个是放大镜,以前的还没有这么先进。

  主持人:放大镜有两个镜片?

  金乾泰:是的,一个20倍,一个60倍的。

  陈小荣:主要是观察矿石。

  主持人:现在也很精细了,看看还有什么宝贝,这个包是百宝箱,百宝袋。

  陈小荣:这个是野外记录本,做野外观察的时候,画画素描图。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包里面的东西,包括说这个本子看上去都很朴素,这是谁的包?

  金乾泰:我的。

  主持人:就有我们老一辈地勘人的风格,现在年轻人背这个包的话,里面的科技感会不会更强一点?

  金乾泰:我们参加工作的时候,设备没现在先进,现在大部分带着数码相机。

  陈小荣:我刚才说的素描图不是很直观的话,直接拍照相机。

  金乾泰:以前不可以有照相机的,我们以前是30个人一个相机。

  主持人:以前金队那时候可能没有相机?

  金乾泰:是的,没有,以前是有胶卷的,要冲洗,要洗出来才能看到,而且还不一定看得清楚。

  主持人:介绍完了,大概是这么一些?

  陈小荣:地质三宝,地质锤、放大镜、笔记本。

  主持人:王豹有这么一个包吗?

  王豹:有的,现在我们的装备基本上都一样了,三大件带上,有时候做工程的话要在野外画图的。

  主持人:规范动作就是三大件,自己得心应手的东西再放一些。

  陈小荣:是的,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什么用的自己会放。

  主持人:基本情况是这样,能跟我们说一下行程怎么样,穿衣上有什么要求?

  王豹:穿衣夏天很热的时候我们必须是长衣长裤的,害怕被树枝挂,或者蚊虫叮咬。

  主持人:我有一个比较感兴趣的,像日复一日的做找矿什么的工作,会不会很枯燥,我们通常在外面呆多长时间,有没有什么说法?

  金乾泰:可能每一个人都有不同,有的长有的短,长的3、4个月有的。

  主持人:能跟我们讲讲您这么一路过来,您一般出去多长时间?

  金乾泰:我们刚工作那会儿80年代,一般一出去是三四个月,一般跟教师差不多,暑假和寒假,下半年9月份出去一直到元旦回来,下雨下雪多了再回来,平时很少回来。

  主持人:您去过最长的时间大概是多长时间?

  金乾泰:最长的应该是四个月左右,有一次在遂昌因为是比较长的时间,我们人比较多,有10几个人,上了遂昌最高的叫白马山,当时我们10几个人,有一个林场,不像以前的林场快倒闭,我们理发都很少的,夏天还可以洗澡,冬天的话洗澡都不行,就弄点热水擦擦身,所以我们那次10几个人胡子都没刮,当时到松阳说我们是一半野人。

  主持人:如果出去一趟在外面勘探的话,是全部时间都在野外吗,还是也有一部分时间到县城,小镇?

  金乾泰:我们一直呆在野外。

  主持人:时至今日,陈小荣和王豹这边有出去就是三四个月吗?

  主持人:我们就一直待在野外,就持续那么四个多月,时至今日,像我们陈院长包括王豹这边有出去就是三四个月吗?

  王豹:我那时候是03年毕业的,那个时候好像到矿地去的话,一次最长的也有将近3个月时间,虽然现在交通条件好起来,但是我们那时候也时候工作很紧张的时候,也就不出来了。

  陈小荣:我刚毕业也有三四个月时间,那时候工作很紧张的时候就这么长时间,我刚刚毕业的时候,待在那个矿区,从遂昌到县里有4个多小时,要找一个多小时的路才有通车的地方,所以一般进去都不大愿意出来。

  主持人:有时候也是嫌麻烦?

  陈小荣:嗯,主要像那段时间矿区工作也是比较紧张的时候,应该是呆了将近三个月时间,现在我们一般出去的话,一个月也有20多天。

  主持人:出去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如果回来修整的话大概修整多长时间?

  陈小荣:也没有定数,因为我们矿区工作正常施工如果工程需要的话,立马出去的。

  主持人:主要看勘查的进度?

  陈小荣:嗯,因为我们一些专家、它平时是都不停的。有时候是三班轮流的在那边干,有些技术上都是要我们地质员指导的,一般情况下,正常开工的话,我们地质员很少能回来。

  主持人:一般投入工作应该一时半会离不开?

  陈小荣:嗯。

  主持人:王豹今年参加工作?就跟着队伍出去了吗?

  王豹:嗯,我7月份参加工作,就跟着队伍去,然后我在野外呆最长的时间是45天。

  主持人:直接到一线去?

  王豹:嗯,跟着师傅和师兄向他们学东西。

  主持人:你是技术员,像你们刚毕业的在一线做点什么?

  王豹:学校学的都是一些理论东西,有一些东西要向师傅师兄学,有的东西我能做了,比如说一些编录、地质填图,把地质材料用图反映出来。

  主持人:以前学的是理论,现在是把东西用锤子敲到石头上?

  王豹:嗯。

  主持人:现在自然不比我们金队早些时候了,现在科技发达了,出去不如以前那么寂寞,可能生活会不会更丰富一点,比如带个手机,带个笔记本,生活改善一下?

  陈小荣:我有个事情体会到这个,当时我毕业的时候03年买了一个手机,到了矿山之后就没信号,就只能当手表,那个时候记得有一次,那个山上我们有一次填土,刚刚碰到一两个手机有个信号,有事情的时候,我们跑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打电话,现在信号稍微好一点点,覆盖率高起来稍微好一点,像电脑的话带着去一般的地方网络还是没办法做通的。

  主持人:我们先不说网络,可能充电也不一定满足?

  陈小荣:嗯,有些地方还是没办法,因为我们去的地方,有人家的我们是找个人家住在他家里,跟他们住在一起跟他们一起吃饭这样子,那种条件是比较好一点的,有些还是我们自己打工棚,那么我们就跟他们工人一起,那种就没电。

  主持人:我们现在很难想象金队以前那种时候,比如像您说的一下子出去四个多月,要跟外界联系怎么联系?

  金乾泰:几乎没有联系,以前大的矿山有电源,但是我们这个工作流动性太大,有时候在那个地方一个月、几十天,等信往家里发出去了,家里的发你你早离开了。

  主持人:一旦有紧急情况,怎么联系总部呢?

  金乾泰:总部会知道你大概的位置,会派人追过来,真正的家里有突发事情,或者变故了,单位可能会找个人过来通知你,通知你往往也是迟,不可能很准时。

  主持人:我们地质工作者时时刻刻都在忙,现在好一点了,像陈院长说的找一个信号好一点的山头?

  陈小荣:是的,找一个信号好一点的打打电话,但是有些还是没有信号,盲区比较多。

  主持人:可能一出来就暂时与外界暂时隔离了。

  陈小荣:现在老乡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有时候有座机,有一个固定的联系方法,比较好。

  主持人:王豹作为年轻人,刚工作会不会觉得这份工作太闷了?

  王豹:是有点这个感觉,特别是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我我在矿区待,然后第一次回杭州的时候,到那个公交车上,那个心里面特别高兴,比拿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还要激动。有的时候在一个矿区当时就我们两个人,在老乡家里,就是我们两个面对面呆一个月,其他地方山区里面老乡不是很多,而且普通话不是很好,不能交流,会感到寞。

  主持人:平时有没有这个机会比如说听金队讲讲以前的故事,忽然觉得说自己还是蛮幸运的,起码有时候可以打个电话,以前就当消失了,就这个人可能就三四个就找不到了。

  王豹:嗯,会的,金队还会给我们讲他们以前当时找的时候比我们辛苦多了,是这样的。

  主持人:这样我相信大家都比较喜欢故事,这里可能金队的故事比较多一点,这么多年一路走下来,在矿产地质勘查这一块,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包括惊心动魄的也好,或者是心酸的也好,都能够跟我们分享一下。

  金乾泰:地质勘查很心酸的,惊心动魄的也没有,都比较平淡的,稍微碰到困难肯定是有的。我们以前按照平常的心态看,那肯定是很正常的,按照老百姓的观念,我们以前在遂昌是四个人出去,我们早上出去的早,天气预报是晴到多云,我们那时候走到半山就开始飘雪花了,10月份左右,到下午四五点钟那时候满天大雪,大得不得了,那时候我们回不来了,住山上,一户老百姓家里对我们很客气,因为我们上去他家里也没有什么菜,就弄点黄豆泡泡胀,磨了给你吃,那就算最好的了,我们那时候穿一件衬衫,那时候还是秋老虎,那时候山上冻死了,大是下大雪下的最厚的。所以我们现在一般10月份出去,衣服都要带上,因为有可能气温一下子就下降了。

  主持人:也要注意很多天气之类的情况?

  金乾泰:是的,天气变化经常碰到,因为搞地质勘探的,你们可能碰不上,在高山所谓山顶下雨,下面出太阳,是奇观。实际上山顶看上山都是大雾就是下雨的。

  主持人:以前早些年山里面会不会有一些危险,包括有什么动物?

  金乾泰:危险我们那时候还少一点,现在更多。因为以前的山上森林覆盖率远远不如现在,这几年浙江的森林覆盖比现在多。

  主持人:您的意思反而现在森林面积大?

  金乾泰:我们原来七几年八几年在杭州的时候从来没听说过野猪进城,现在有了在杭州里面,说明覆盖率高,我们也是看了新闻报道,进城有一次到西子国宾馆,就是这么一两年,今年我进了延安路的时候听他们说的。

  主持人:我倒没见过。

  金乾泰:我听他们说的。我们80年代的山上,还是老百姓在山上砍柴的多。

  陈小荣:那个时候我们的路很好走的,因为有老乡去砍柴。有一次是我去填图,路线设计好比较简单,那天中饭没有准备,到了山上全部变化了,原来山上有的路都没有了,常年走的路都找不到了,后来在上面相当于迷路了,还好山上有一两户人家我们到他家,老乡也很客气,我们去了饭做好给我们吃,后来还给我们引路,带到山下。

  主持人:包括现在山上还有一些老乡零星的住着?

  陈小荣:嗯,零星的有一些门户比较大的人不愿意下山,基本上都已经下山了。

  主持人:刚才金队也是给我们早些年记忆比较深刻的故事,陈院长也跟我们分享一些,地质经常变化,或者原来有路,后来没有也正常,有没有别的跟我们分享一下,难忘的经历,地质勘查。

  陈小荣:我自己感觉好像工作还是比较平常的,其实在我们行业内看的话,也是很正常的工作性质,每天出去根据自己做那些活,反正工作任务,如果我们设计的工程,在我们设计的位置见到了矿体,那种对我们来说是很欣慰的事情。

  主持人:是不是我们从事这块的工作人员都要耐得住寂寞,然后在心情上面尽可能把自己放平稳会好一些?

  陈小荣:现在在农村,现在我们去交流的群体是很少的,一般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五六十岁的或者小孩子,都是留守的,跟我们差不多年龄的人在农村呆的已经不多了。反正我们地勘队员在当地都变成是一支年轻的队伍。

  主持人:会不会这样子,其实出去了好长一段时间,就我们找矿来说,可能出去好长时间其实都没有所得,我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就是出去好长一段时间其实是没有什么收获的,是这样的吗?我这样描述。

  陈小荣:我们根据设计的东西做,矿产这种东西,地下的东西有很多不可预见的,按照设计的去做,所以说找到矿还是挺兴奋的。

  主持人:起码在日常比较平淡的工作中突然有收获了,这份高兴也是溢于言表的就是,非常高兴。王豹刚参加工作了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跟我们分一下?

  王豹:应该说我第一天上山,夏天,上山然后下来之后,那个同事说看看腿上有没有什么东西,我一看是三只蚂蟥,它不是一般水里的那个蚂蟥,它是山蚂蟥,就是夏天我们要早一点上山上,它那个露水的,然后那些蚂蟥都在那些草叶上爬,我们走路的时候碰到它们,掉到衣服上,然后它就会钻到腿里面,不疼不痒没感觉的,我一看三只,已经吸了很多血了,然后我们就把它给打出来,但是它那个洞是一在流血的,我当时是到第二天的下午血才止住,当天晚上下午睡觉,我那个腿都不能床上的。

  主持人:王豹学的什么专业,在学校里?

  王豹:地质学。

  主持人: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是不是要学习一些包括外出,包括野外野营,外出相关的安全之类的东西要学的?

  王豹:比较专业,选修的这些课程是有的,还有你要上山包括到单位里培训都有专门的安全教育。我印象深的就是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他人最明显的就是两个人上山的时候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不然有一些小石头会滑下来,所以我们走的时候很小心,碰到的话会喊一下,让下面的人躲一下。

  主持人:那天遭蚂蟥的罪没有绑住裤子吗?

  王豹:也不知道,后来听他们说最后用绳子把裤腿角绑一下。

  金乾泰:这个山蚂你靠绑住也没用的,蚂蟥只要有空隙就会钻进来,山蚂蟥多得不得了。

  主持人:那除了蚂蟥还有什么这种小玩意?那金队肯定遇到不少,以前早年上山的时候。

  金乾泰:以前我们上山,老百姓叫“腹蛇”,浙江算多得了,我们以前最早在浙江省东阳大概有6公斤多的蛇,那时候它已经不动了,有一个袋子,让它爬进来,那时候是82年,有这么一件事。

  主持人:遇到蛇?

  金乾泰:那是经常碰到的,但是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那个组长就是带我们的那个胆子更小,对这个蛇一般的装备没用的,这个蛇老百姓讲走七步。

  主持人:到了今天,我们有什么好的政策也好,好的做法也好,能够防止这些突发事件,或者防止突发事件有什么好的举措保障我们的生命安全?

  金乾泰:还是要小心,我们上山都要他们拿一根棍子,因为一般蛇不会主动伤害人,除非感觉到威胁。后期的预防急救都有时候很难解决,特别是我们的工作地方离市区都比较远,碰到毒蛇靠后期急救远远不够,要尽量的小心。

  陈小荣:我们常用的解毒的药带是会带的,但是还是要靠自己小心。

  主持人:王豹说不话了,遇到了蚂蟥还有蛇?

  王豹:蛇没遇到。

  主持人:在节目开始的时候,我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数据,先后找到大型矿种57个,包括找到大型矿种13处,中型矿种20余处等等,那么在找矿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最难忘的一次找到矿藏,跟我们分享一下。

  金乾泰:这个实际上有点难回答,最难忘的,实际上找矿一般都是很长远的过程,像遂昌金矿很多。

  主持人:遂昌金矿是非常有名的,那么遂昌金矿也是我们七队发现的最多。

  金乾泰:我们参加工作都已经是86以后了,浙江金矿最难的应该是包括前面就是交通,不像现在高速公路进去。

  主持人:可能当时光到遂昌就很辛苦,不用再说从遂昌到山顶?

  金乾泰:嗯,遂昌山上有一个村子,从村子再到山上更没有,我们找矿藏,我们用地表看,真正的找出来我们还要用钻机,看看队伍谁有钻机,这个钻机不是像我们背在肩膀上就能走的,像现在有的钻机都有四五吨重。

  主持人:那当时怎么拉进去?

  金乾泰:当时,我们地质分队就是搬钻机变成找矿的重大的任务,因为不光是班长还是一般的后勤人员都要上去的,因为要背钻杆之类的,现在会有农民工,以前都没有的。

  主持人:遂昌勘探一般有多少台钻机搬进来?

  金乾泰:一般的搬钻机的时候所有分队的人员都要去的,力气好的抬大的,差的抬钻杆;有些我们把它拆成小件,但是核心的电动机拆不动,单件最大的都有几百吨,不像现在的大马路,以前上山都是小路,很陡的。

  主持人:钻机都要随身带吗?

  金乾泰:现在一样,钻机搬是最困难的,因为你高速公路,马路上拉设备很快,在公路上一吊就上去了,放在山顶上怎么办?现在还在考虑这个问题。

  主持人:王豹也是接触过这个钻机的吧?

  王豹:嗯,接触过,他们搬钻机难,就是把钻机拆成零件往上搬,但是那些重的还有四五百公斤,还是很难。

  主持人:王豹参与过搬钻机没有?

  王豹:现在还没有。

  主持人:于是开始思考我搬哪部分,量力而行。说起遂昌的金矿,刚才也题到了非常的有名,这个勘探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很多故事,现在这个金矿应该基本上要挖完了吧。差不多好像是。

  陈小荣:现在有一块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了。

  主持人:陈院长参与过遂昌金矿这个工作吗?

  陈小荣:我就没有,因为我是03年后参加工作,在队上一直从事的就是遂昌黄沙优两个大型金矿的勘探工作,其实这个地质工作是一代人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我来的时候那两个矿区的工作前人已经做了很多,我一毕业之后跟着师傅进入矿区,主要是对矿区的定位,我感觉我还是比较幸运的,我一出来参加了这么一个大的项目组,然后这个找矿成果也还是不错的,矿区也是比较大型的矿。

  主持人:原来人们做了很多工作?

  陈小荣:是的,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做下来的,所以地质工作不是孤立的一代人做的,是一代人一代人的做,最早的在金队或者在金队之前的那些,做基础的那些工作,然后一步一步把区域域缩小。

  主持人:嗯,都是密不可分的,除了这两个矿区外,陈院长在后面的过程中,有没有别的矿区让你难忘的,或者说发现的这个过程特别高兴,发现的这个过程特别艰难。

  陈小荣:后面的矿区,还有一次记忆比较深的就是我们七队集中力量做龙泉矿区的的工作,那时候我们光地质工作人员就有十二三个人在那里,钻机有六台在那里,那个时候我们地质队员跟他们参与的人数比起来差不多。那时候还是比较难忘,那种地质生活还是比较难忘的,现在技术人员相对紧缺,没有那么大的队伍。我参加工作之后,是规模比较大的,然后还是出了一点的成果。

  主持人:像金队说的,一台钻机配备将近20个人,六台就100多人,还不算其他的工作人员,队伍还是比较大的。

  陈小荣:我们那时候比他村里的人都多,基本上把村里可以租的房子都租了。

  主持人:村里人说这些人都是哪里来的。有这么一个过程,王豹可能没有参与发现什么新的矿藏,需要时间慢慢积淀?

  王豹:嗯,时间比较缓慢。

  主持人:可能就像我们前面聊的,现在没有结果,需要慢慢的去发现。通常一次出去做一次行动,要有多少人成型,有这方面的说法吗?

  陈小荣:我们到野外调查的话最起码两个人。

  金乾泰:必须要两个人以上。

  主持人:像王豹说的两个人有一段距离。现在包括前面聊的,现在像我们这个队伍的业务范围一直是在浙江。

  金乾泰:浙江为主,大部分在浙江。

  主持人:在省外比如说有哪里有我们的业务?

  陈小荣:应该是像我们地质分配这个大概在新疆,地表应用这块也有两个矿区在外面。

  主持人:像网友可能还有这方面的疑问,地质勘探这么多年一直过来,已经经历这么多年了,像浙江这块版图上,是不是基本上勘探完毕了?

  金乾泰:这个应该说远远没有达到,12月9号浙江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一个地质工作会议纲要,浙江的工作会议,我们表示主要的成块的取代工作还不到位,另外一个它勘探深度很浅,那目前的浙江勘探深度也就是三五百米,大部分就是三百米就是浅地表,基本上是地表,基本上找到矿的深度是800米及以下的,大部分做的是300米以内的,都很浅。

  主持人:那有必要说把原来300米勘探过之后的,以后还有可能把这些原过勘探过的地方在深挖一下。

  金乾泰:这个不但是浙江,全国都在做。

  主持人:就是有的以前尽管勘探过一次,可能再返工一次。

  金乾泰:以前不是返工,以前的地质认识水平,包括装备达不到那个水平,因为打深的费用很高,以前的认识也不行,资金实力、队伍实力都达不到,现在有这个条件。省里的规定我看了以下,五年之内要招10个以上大学专业的人员。

  主持人:从这个角度说,确实虽然经过这么多年,但是浙江省这块范围还是远远的没有结束?

  陈小荣:现在很多工业指标,因为矿的资源越来越小,已经需要矿量要求高,工业指标上可能会降下来,以前的指标达不到要求的,可能也有开采的要求。

  主持人:其实大家也能感受到我们搞地质工作这块生活也相当辛苦,网友们也关心这么辛苦的工作,有没有想过转行?我们金队是老一辈的地质人员。

  金乾泰:考虑转行,实际上严格上应该说我们已经转过了,怎么理解呢,我们国家政府应该是从八几年开始其中有个15年左右的时间,整个国家是转的,所有的大专院校地质专业全部改名,不叫地质专业,因为所有的地质专业整个社会找不到工作的,应该是05年以后慢慢做起来的,像我们是95年开始几乎国家也没有任务,省里也没有任务,社会也不投资,整个地质工作找矿这个事情基本上就冻结了。大部分就是转到施工行业,那么多年我们搞过隧道、也搞过爆破,也搞过很多了。

  主持人:从这个角度已经转过行了。

  金乾泰:对,转过行了,但是没离开这个单位,急需人才,急需这方面专业的时候,我们可能有一大批人都在为这个准备的,地质转换,一般都是不是喜欢这个行业,一旦干上这个行业以后,你很难转行,一个它始终认识不透,地质认识不透,你总想把它搞清楚,总想找到矿。说得简单一点,我们就是一根筋搭牢,说的深一点就是行业操守,想干出点东西出来。

  主持人:我们说研究地球的专业,永远想搞清楚。

  金乾泰:研究地球的专业,这些年好多专业转了,不管是打隧道还是什么,我们搞地质都比他们技术含量高,因为地质是基础,这块不懂的人也会出错,这块懂的话绝对比他干的好,这块什么地质,热胀冷缩,这块要了解。

  主持人:确实经历过那个时期,像我们陈院长,想一下我们这个地质时期的工作者有没有考虑过转行?

  陈小荣:我是03年毕业,那个时候国家地质行业已经慢慢的开始复苏起来,我刚来的时候,其实我现在感觉年轻人思想波动期也就是在头两三年,因为刚开始可能对这个行业不是很了解,对这个行业的苦也就听别人说说,你毕业了,真正参加工作了,头两三年真正感觉到这个行业的苦的时候,你那两三年的思想波动期过了之后,你深入这个行业之后,就像金队说的,进了这个行业希望找到点成果。

  主持人:就找到工作乐趣了,王豹有没有觉得七上八下的?

  王豹:我感觉像跟社会脱离了一下。

  主持人:会不会担心自己很难找女朋友,很难找老婆?

  王豹:有的,在山里面基本上跟外界没什么接触的?

  主持人:两位前辈怎么打消年轻人这个顾虑?

  金乾泰:这两年社会慢慢的对地质行业关注,以前没有这么关注,现在整个国家社会重视起来,特别是媒体的介入,可能对我们这个行业关注度越来越高,了解的人越来越多。首先感觉找不到女朋友不要担心。

  王豹:我们地方队员的素质都很高,一般参加勘探的工业技术人员一般都是本科以上的,所以自己也还是很优秀的,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这一块问题。

  主持人:刚才是开玩笑,但是我觉得说一旦到了外面,可能对家里还是很挂念的,包括家里亲人也会很挂念你们在外面工作的人员,通常家里面挂念的有什么,现在可能方便一些,像陈院长说了,像信号稍微好点就会给家里打电话。

  陈小荣:对,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主持人:王豹怎么跟家里联系?

  王豹:平时打电话,虽然打电话,但是还是很想。

  主持人:找个好的地方打个电话给家里报个平安?

  王豹:是的。

  主持人:金队以前担心家里吗?

  金乾泰:说不担心肯定是假的,肯定担心,担心真的找不到办法沟通,电话也没有,居民区老百姓住的地方可能有。但是我们家属包括我父母亲他们也知道你干什么的,也知道你到一些什么地方,他们也知道很难联系上,大家也理解的,相互理解。

  主持人:其实早些年的工作真是很不容易。

  陈小荣:地质队的家属她们一般都会理解我们。

  主持人:确实很不容易,毕竟家里也还会有惦记,能联系也要联系一下。今天节目时间业有限,我们聊了很多,相信也是能够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我们地质工作的一些故事,假如现在家人在电脑前面收看我们的节目,有什么想跟家里面人说的,尽管我们现在没有在外面。金队?

  金乾泰:我家人在电脑前面不会很多。陈院长说。

  主持人:没关系,不一定在电脑前面,就是对家里人说句话吧,这么多年。

  金乾泰:让陈院长说。

  主持人:好。

  陈小荣:我觉得这些年,我老婆付出很多,她也理解我,我觉得对她最好的回报,我努力的做好工作,给她一个回报,对家里父母希望以后有条件尽量的把他们接到身边。

  主持人:其实也是更多的是取得家里人的支持,希望家里人不要担心自己,自己也能够放手的工作,作为一个回报。

  陈小荣:嗯。

  主持人:王豹这边呢?

  王豹: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我很想念你们。

  主持人:嗯,王豹现在有没有女朋友,也可以和女朋友说句话。不过这个也没有关系,陈院长和金队长也安慰了一下大家,你们大家都很优秀,这一方面完全不用考虑,不用去多担心,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只能暂时俩到这儿,这个话题大家亲生经历过,而且是专门做这一块的我们的地质工作者,要讲的话这里边故事千千万,要聊的话三天三夜也聊不完,在这儿希望网友听了之后能够更加的关注我们的地质工作者,更多的关注我们的地质工作,如果在这方面有更多的了解话,这期节目就没有白做,让大家能有一个更深的了解,那么再次感谢三位嘉宾参与这次节目,也感谢各位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