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坚持一手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手抓党的建设,企业发展与党建相互促进。
近年来,嘉兴市秀洲区坚持一手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手抓党的建设,形成了企业发展与党建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目前,嘉兴市秀洲区在1103家非公有制企业中,提前实现了有党员、从业80人以上、从业50人至79人且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率100%的目标。
实施“孵化”行动
秀洲区坚持以抓经济工作的理念和手段来推动组织工作,通过党组织“孵化中心”这一主要平台实施孵化行动,在推动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上下功夫,努力把经济主战场打造成党建新高地。
超前谋划布局。去年10月,秀洲在集聚了414家非公有制企业的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进行试点,建立了9个党组织“孵化中心”,效果明显。今年以来,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又在产业集聚区、工业功能区、特色街区、商务楼宇、专业市场等区域建立了27个党组织“孵化中心”,将工作网络延伸到每一家企业。
精心打造孵化平台。当企业条件成熟时,按照单独组建的模式帮助其组建党组织;对于不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的企业和零星党员纳入党组织“孵化中心”,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孵化。同时,积极做好本区域内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发展培养工作。去年10月建成的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第八党组织“孵化中心”,已成功组建2家党支部,发展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名,接收入党申请书72份。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在组织架构上,赋予党组织“孵化中心”对本区域内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等职能,实行了党组织“孵化中心”、区域内企业和党群组织三级管理网络;在活动阵地上,建立了以中心企业为主体的党群活动中心,作为“孵化中心”所辖区域内党员职工活动的共享平台;在运行模式上,建立了联席会议、学习交流、激励保障等制度,构建了区域互动、左右联动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实施“红领”行动
秀洲通过推行“345工作法”,大力实施“红领”行动,不断夯实企业党建工作基础,有效提升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3”就是明确“三个条件”,确保党务“红领”能力素质。从区级机关各部门中“退二线”的科局级领导干部和年轻后备干部中选派一批干部驻企担任企业党务“红领”。这些党务“红领”大多有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并从事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4”就是定位“四种角色”,重点让党务“红领”当好“四大员”:当好政策理论的“宣传员”,帮助企业增强发展信心;当好党建工作的“指导员”,帮助企业争先创优;当好内外关系的“协调员”,帮助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当好企情民意的“调研员”,帮助企业建言献策。
“5”就是建立落实党务“红领”季度工作例会、学习培训、信息报送、廉洁自律、年度考核等五项工作制度,明确党务“红领”在派驻企业工作期间的各项纪律要求,并建立党务“红领”工作日志,全面记录非公有制企业“双强争先”活动开展情况,发挥党务“红领”实质性作用。
今年以来,党务“红领”共指导8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120多条,协调解决企业劳资关系40多起。
实施“倍增”行动
在加强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同时,秀洲区还着力提升党员的能力素质,从“三个结合点”上进行切入,推动企业党员人数倍增、能力倍增、贡献倍增,倍增行动,扎实推动企业党建强、发展强“双强争先”。
抓住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把“抓党建促发展”的理念贯穿党建工作始终,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任务,积极为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攻关、文化建设献计献策,推动了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党在企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抓好党组织要求与党员需求的结合点。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流动性、分散性较强等特点,通过创新员工论坛等工作模式,扎实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做到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便利化、组织生活方式灵活化、利益诉求渠道畅通化、发挥作用形式多样化。
抓牢党员作用发挥与能力提升的结合点。着眼党员业务能力与发挥作用之间互促共进,组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模范岗”、“党员挂牌服务”等活动,激励党员在技术上求“精”,工作上求“进”,贡献上求“多”,发挥党员在重要岗位和关键时刻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把党员培养为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