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30日讯
七年,一段注定不平凡的辉煌时光;
七年,一篇书写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夺目华章;
七年,一曲科学发展与开拓创新完美合奏的恢弘交响。
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七年,丽水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向前奔跑——一串串耀眼的数字,如坚实的环链,串起丽水理性从容的发展脉络;一项项喜人的成就,如高耸入云的山脊,见证丽水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这座古老却又年轻的城市,用七年的时光绘就砥砺前行的磅礴画卷,收获建设发展的累累硕果——这一切,都被时间的节点巧妙链接,宛如一道优美上扬的弧线,清晰勾勒出浙西南山城的崭新轮廓,并润物细无声地键入历史的记忆。
经济建设破浪前行
“加快发展”——言简意赅的四个字,成为贯穿七年的“轴心”。
“欠发达”的另一面,是“比较优势”。通过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三市并举”发展战略,丽水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的两大目标,明确了“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区域定位,奏响了“创业创新创优”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数字最有说服力。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亿元,年均增长12.9%;实现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100亿元和55.5亿元,分别是2004年的3.8倍和3.4倍;实现工业总产值1650亿元,七年平均增长24%。
随着项目的核心带动作用不断发挥,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督查、考核机制日益完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2亿元,使“两龙”高速、台金高速缙云段、滩坑电站、市体育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滨江景观带工程等一批基础性、功能性、民生性项目应运而生。同时,丽水还领全省之先,累计建成16个高等级景区,为经济加速奔跑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困难中奋起,挑战中前行。无论面对惊涛骇浪还是暗流险滩,丽水的经济社会“航船”始终保持着平稳较快前行的破浪之势。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休闲养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使“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品牌成功打响。随着城镇体系布局的不断优化,全市城市化率从2004年的39.1%提高到2010年的48.4%。
社会发展又好又快
民生,是触摸经济发展温度的最直观感受。
显而易见,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上,过去七年的成就不仅表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和现代化的厂房中,还体现在更舒适的环境中和人们更灿烂的笑容里。
七年来,我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出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农民增收“6+1”行动等系列政策措施,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进点点滴滴直观可见的细节。
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2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700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0%和12.8%。九县(市、区)全部实现“教育创强”目标,建立健全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政通人和”的景象,在丽水得到了量化的呈现。
在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过程中,我市成功举办了国际摄影文化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和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有力促进了瓯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和谐平安的生活环境、不断健全的社会保障,使丽水人的幸福感日益增强。随着全市深化“平安丽水”、“法治丽水”、“和谐丽水”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创新,丽水成功构建起一体化的大平安、大信访、大调解、大稳定机制,已经连续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
社会环境的改善与生态保护密不可分。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丽水,不仅率先编制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全面实施“811”环境保护行动计划,还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协调性的显著增强,使丽水的生态屏障作用更为突显。随着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深入推进,我市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连续7年稳居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3年位列全省榜首。
改革积蓄发展后劲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燃烧的激情被点燃、释放,化作此起彼伏崛起的产业带。
以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龙头,我市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协调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休闲旅游景区“四区”建设,培育具有丽水特色的“3+1”现代产业体系,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得以全面有序推进。
这七年间,我市全面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落实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改革,使服务型政府建设获得了崭新的成效。
在一系列政策激励和引导推动中,早期“自生自灭”型的民营经济开始进入加速扩张期,而其自主决定投资方向的市场化生存,又为投资的理性化奠定了基础。
七年来,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第一抓手,立足“招大、引强、选优”目标,切实把好环保关、效益关、产业关,“十一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97.5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69倍和3.11倍。
通过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华侨要素回流工程,我市全面加强了直属商会和异地商会建设,积极打造台商投资区,充分利用好“侨”、“台”、“商”之力,积极融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使开放型经济迈上了新台阶。
来之不易的成果,意味着在高涨的创业创新创优激情下,丽水经济社会不仅步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更悄然孕育着下一轮起跳的机遇。
探寻这条跨度七年的发展之路,我们共同见证丽水又好又快前行的惊人能量。综合实力的持续增强,正悄然改变着丽水传统的社会结构,孕育出崭新的社会心理与后发之力。而这些,都将化作推动丽水继续阔步前行的强劲引擎。
站在新起点上,丽水蓄势待发。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