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01日讯 “春节就要到了,施工单位千万不能为了赶工期放松质量要求。天气越来越冷,记得多关心工人的生活,尽可能杜绝安全事故。”最近,庆元县党代表吴良义专程赶到屏都镇菊水村的村集体增收项目“菊水礼堂”施工现场,当起了“义务监理”。
和吴良义一样,屏都镇的“两代表一委员”自1月份以来,根据群众在工作室提出的建议轮流上阵,对各个施工项目开展监督、推动,并组团考察评议在建的部分民生工程,进而开展督查指导评议,以确保项目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屏都镇“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的行动,只是庆元县众多“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的缩影。
2011年,庆元为充分发挥代表、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促进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先后在各乡镇建立了“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由人大代表、党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接待党员群众,按时驻室值班开展沟通交流、宣传引导,肩负起“民意代理”的职责。
耳中有民声,眼中有民情,心中有民事。庆元县“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通过参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活动等方式,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架构起了联系党群的连心桥,开辟了一条建言献策的“绿色通道”。
“村民有什么意见想法,都可以到工作室找代表、委员们聊。前阵子有人提出年关时项目建设的‘安全弦’容易放松,事故隐患也随之增加,吴良义听了,带头就往工地跑,一个一个细节地仔细查看,督促施工方及时整改。”屏都镇党委书记叶文标说,在代表、委员们的积极奔走下,屏都镇所有施工项目都实现了“安保工作不打折”的目标。
“当‘民意代理’,本来就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庆元县人大代表林高中说,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里和群众面对面聊天,是了解民生的最直接方式,使他受益匪浅,“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我都会及时整理出来交到镇里,为地方发展提供‘决策参谋’。”
截至目前,庆元县已经成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20个,接待群众来访620批、850余人次,受理来访572件,其中523件已经顺利办结,办结率为91.5%。与此同时,代表、委员们还通过与群众沟通交流,整理出了320条合理意见,作为“民间智囊”递交给了政府部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