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在一起,就是孩子们最大的幸福。右一齐慧红,右二叶雯霞。
浙江日报丽水2月5日电 短暂的幸福
每年春节的二十几天时间,是10岁的叶雯霞最快乐的时光。家住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任村的小姑娘,可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那样,围绕在回家过年的母亲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和11岁的小伙伴陈啸秋高兴地做着游戏,不时跑到正在做缝纫活的母亲齐慧红身边撒娇。
“妈妈,你别走了,好不好?”听到母亲和记者聊起外出工作的事情,10岁的叶雯霞凑上前来,拽住了母亲的衣角。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害怕,也没有人陪我玩。”尽管只有10岁,但叶雯霞从8岁开始就一个人留守在家。
三年来,她一个人在家,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工业区离家有20公里,妈妈骑着电动车一个来回要将近两个小时。只有在工厂生产淡季的时候,才有时间回家做饭。叶雯霞说,平常忙的时候,妈妈只能打电话嘱咐邻居煮点饭给她。因为两年前烧饭出了一次事故,妈妈至今不让她自己做饭。
在叶雯霞的记忆中,让她倍感甜蜜的是之前上幼儿园的一段时光。妈妈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幼儿园门口,下午回家能吃到妈妈做的可口饭菜,夜里会在妈妈的故事中安然入睡。
自从妈妈年前放假,20多天时间里,叶雯霞和妈妈一直形影不离,那些记忆中的甜蜜仿佛一下子回到现实中。
妈妈的煎熬
33岁的母亲齐慧红,内心正经历着煎熬。正月十六,工厂就要开工,不去,就意味着失去工作。三年来,她一直在离家大约20公里的工业区做缝纫工,今年,眼看着日渐长大的女儿无人照料,她实在犯难。
齐慧红说,把女儿一个人扔在家里,不忍心。女儿在离家10公里的地方上小学,孩子的爷爷奶奶已经去世了,姥姥一家又远在云和,下午五时回家后,孩子要在家里一直待到晚上九时半,那是她和丈夫下夜班回来的时间。
“我也想留在家里,可实在没办法。”齐慧红说,夫妻俩在工厂打工,加起来有3000多元的收入,基本可以维持家用。如果她在家照顾孩子,附近几乎没有什么工作机会,丈夫每月不到2000元的工资,根本就不够家庭的花销。
牵挂和守望
外出打工,最让齐慧红牵挂的是孩子的安全。任村村边就是瓯江支流,上游又有水电站,水流变化莫测,溺水事故屡有发生,而河边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玩耍的地方。
妈妈是牵挂,10岁的女儿则是守望,和妈妈在一起,她感到快乐、不孤独。叶雯霞说,有一次妈妈周末加班,把她一个人锁在房间里,等了一天妈妈也没有回来,没有人说话,她从洗手间的窗户爬了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河边玩耍。
就是这一次,晚上加夜班,齐慧红几次打女儿的手机都没人接,晚上九时,她匆匆忙忙赶回家的时候,发现女儿还和小伙伴们在河边玩。那天,齐慧红哭着打了女儿一顿。从那以后,每次女儿的电话打不通,她的眼前总会浮现出湍急的河流。
守望和牵挂的故事,在任村还有很多。这个村,和叶雯霞一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包括陈啸秋也是。
“我们村常住人口500多,有几十个孩子需要照顾,大多数妈妈也希望在家,她们许多人都有缝纫等一技之长,现在关键是没有合适的岗位。”村干部李有成说,任村附近没有大的工厂,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外出务工,最近的工业区离这里也有20公里的路程。
最让李有成不放心的,是留守孩子的学习和风气。大部分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在带,监管人文化水平偏低,学业上没法辅导,生活上也照顾不周。一些孩子性格孤僻,在家不听祖辈的话,顶撞长辈,个别还出现沉湎游戏、网吧和抽烟、赌博等不良行为,这让作为村干部的他感到很痛心,但又无能为力。
妈妈,你留下来好吗?这不是撒娇,是孩子对母爱的渴望。同样,妈妈们心中一样酸楚,她们不想走,但要和丈夫一起养家糊口。
能否让妈妈们留在孩子身边,关键是工作岗位。谁能为妈妈们提供一个近在家门口的工作,让这种分离和守望的辛酸故事少些、再少些?浙江日报将继续关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