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4日讯 提到师爷,你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什么形象?
八字胡,尖嘴猴腮,拿把折扇,摇头晃脑,眼珠子骨碌碌直转,一肚子“坏水”……
在古装片里,师爷的形象大多的是丑角;他们还有个特征:大多来自绍兴。
古时,就有“无绍不成衙”之说。
前两年,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绍兴师爷》热播一时,片中那个匡扶正义、睿智精明、清正廉洁的绍兴师爷方敬斋,总算给“绍兴师爷”正了名。
那么,真实的绍兴师爷是怎么样的?在古代官场上,他们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这些有意思的问题,在一部叫《师爷手稿选》的书里,可以找到答案。
手稿的作者叫王春龄,是晚清时期的一名绍兴师爷。他用几十万字记录了自己的幕僚生涯。
他的曾孙,76岁的退休教师王如尧,用了16年时间,终于将手稿整理成书。
“我不为名,不为利,只想还原一个真实的绍兴师爷。”昨天,王如尧老人告诉记者。
20万字手稿
记录师爷原生态生活
王如尧是绍兴文理学院退休教师,家住上虞恒利小区。
“我小时候就知道曾祖父留下一只箱子,里面有许多文稿。”王如尧回忆,当时箱子一直塞在王家台门阁楼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文稿的一些部分被老鼠啃噬;文革时,这些文稿还被烧掉了不少。
1996年,退休的王如尧开始整理这些文稿,才发现它们竟是有二十来万字的文字资料。
细细阅读后,王如尧发现,这是曾祖父记录工作、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我的曾祖父是当师爷的,所以,这些文稿其实是对当时师爷生活的原生态记录。”
他的曾祖父王春龄,出生在道光廿六年(1846年),卒于民国二年(1913年),曾在兰溪、平湖、海宁、鄞县、桐乡、秀水、上虞、诸暨、海盐、德清、乐清、临海等10多个县衙做过师爷,前后长达30多年。
每日里翻捡、辨认曾祖父留下的这10多万字文字资料,王如尧逐渐对“绍兴师爷”这一特殊群体产生了浓厚兴趣。
经过16年时间,王如尧将曾祖父的手稿整理出一本《师爷手稿选》,按照信、函、谕、禀、告、批等不同文体进行编排,分为告示稿、谕禀稿、书启稿、驿函稿、刑名稿等八个章节,共19万字。
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副教授俞婉君也翻阅过王春龄留下的文稿。目前,这本《师爷手稿选》正准备出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