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养生俗语:“春捂秋冻,百病不碰。”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各种疾病进入高发期,面瘫也是其中一种。市红会医院针灸科刘芳主治医师说,最近面瘫的病人确实多,基本上每天都能遇到一两个,并且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居多。上周五,她又碰到了一个面瘫的孕妇和一个面瘫的小伙子。
孕妇,二十多岁,怀孕近四个月。那天早晨,她刷牙时嘴里的水突然不自觉地流了出来,一照镜子发现,自己口角歪斜,眼睛闭不上,一侧面部表情瘫痪。去医院检查,诊断为面瘫。
小伙子,二十出头。那天,他刚从外地出差回来,双手冻得通红,还没等他坐稳,同事就惊讶地发现他的嘴歪了,左右脸也不对称,喝水时水会从口角流出来。于是,他马上跑到医院检查,诊断为面瘫。
怎么就会莫名其妙地面瘫了呢?
“都是因为没有注意保暖,衣服穿得太单薄了。”刘医师说,那个孕妇,早在两个星期前就把棉毛裤脱了,高领也不穿了,出门时最多围条围巾。问她怎么穿这么少?她说,在家、在办公室都有空调,出门又坐车,在外面的时间很少。
小伙子穿得就更少了,整个冬天压根没穿过棉毛裤、棉毛衫,出门也很少围围巾。小伙子面瘫还与他最近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有关。他是去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很努力,每天清晨六七点出门,晚上八九点回家。最近一个月,公司又经常安排他出差,全国各地到处跑,有时连周末也要出差。
每年冬春交替之际是面瘫的高发期。刘医师说,以前门诊的病人,以老年人居多,他们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患病,但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老年人越来越注重保养,天冷的时候就不出门,出门会注意保暖。年轻人却往往仗着自己年轻,忽视保暖工作,再加上工作一紧张,压力一大,抵抗力下降,自然就容易面瘫了。
预防面瘫,要注意防寒保暖。刘医师建议,出门时,最好戴顶帽子,围个围巾。骑电瓶车、自行车上下班的人,最好再戴个口罩,穿上护膝;疲劳时,更要注意避风;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一旦面部出现痉挛、抽搐,及时就医治疗,传统针灸对类似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春天“风”字当令“春捂”要下厚上薄
“风、寒、暑、湿、燥、热”,是中医理论病因学中的外感六淫,春季对应的是“风”。省中医院养生保健科科长汤军主任中医师说,“风为百病之长,具有善行数变的致病特点。意思是说,很多疾病都是因外感风邪而引起,风邪入侵,可以诱发各种疾病。因此,春天捂一捂还是很有必要的。”
“春捂”怎么捂?汤主任说,15℃是一个临界温度,即气温低于15℃,最好“捂一捂”,不要脱得太快,哪怕那天是有太阳的。如果气温高于15℃,平时身体素质也好的,可以考虑穿得单薄一些。
“捂”的重点是下厚上薄。
“中医里有个说法叫‘寒从脚下生’,我们的脚上神经末梢丰富、敏感。这也是为什么老一辈总说,脚暖了身体就暖了的原因。”汤主任说,现在很多年轻人衣着却相反,往往上面羽绒服、毛衣、围巾,下面只穿薄薄一条裤子,这是最容易患病的。
春天换装汤主任有一个习惯,先脱棉毛衫,换成可脱卸的衬衫、线衫,棉毛裤一定是最后脱的,有时候要等四五月份才脱。出门时,如果不穿高领,一定戴围巾。脖子和胸口是容易受风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中风邪。
当然,“春捂”也要依个人的体质不同而不同。如果捂着时常常会出汗,咽喉燥热,应该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万一被冷风吹,反而容易患病。(都市快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