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发改委主任、党工委书记陈仲朝
浙江在线02月28日讯 说起宁波,“宁波帮”的名头响当当;宁波人会赚钱,也是出了名的。可赚了钱,往哪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领域,是不是可行?
宁波市市直机关党工委提交的一份提案,就关注到了宁波人的“钱袋子”。这份提案的观点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的高端化方向发展。
现状:
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领域的太少
党代表陈仲朝,是这份“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提案”的主要牵头人。
怎么会关注到这个话题?“宁波民间资本雄厚,但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步伐很缓慢。”陈仲朝说。
有一个数字很明显,去年,进入科教文卫、居民服务和社会福利业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民间资本,占全市社会事业投资的比重仅为17%。
以养老和医疗为例,目前宁波共有养老机构220家,其中24家由市、县(市区)两级政府举办,127家由街道乡镇举办,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仅35家。2010年底,全市有各类民营医疗机构1088家,其中医院47家,不到全市医院总数的三成。
未来:
市民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陈仲朝认为,在确保基本医疗和基础教育服务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高端的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领域。
在保证基本医疗和基础教育服务的基础上,鼓励民间资本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的高端服务,让市民有更多的选择。
比如高端培训、高端保健医疗等方面,可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至于基础的医疗、教育等服务,可以由政府提供。这么一来,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为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
途径:
最大限度地开放社会事业领域
怎么实现?“对于社会事业领域,许多人往往只认可和接受,由政府买单、公共受益的模式;对民间资本投入这个领域的认识,还不到位。”陈仲朝说,首先,就是要营造全社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的良好氛围。
另外,要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各项社会事业领域总体还处于国有资本垄断经营的状况,民营企业想进行大规模投资,仍受到市场准入等严格限制,导致民间参与度低。
另外,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大都存在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报期较长的问题,这也降低了民间资本主动参与的意愿。
建议最大限度地开放社会事业领域,建立投资补偿回报机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