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29日讯 插好插座,按动开关,剪子开始上下翻飞。日前,在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北溪敬老院,由6位青年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又主动上门为老人们理发。这样的服务,春节过后他们已经开展了两次。
“其实我们能做的事很有限,用手里的理发剪服务老人,自己心里也是充实的、开心的。”服务队负责人潘小林的话说出了志愿者们的心声。
陪伴孤寡老人、生病儿童,给偏远山区送书籍衣物……像这样的志愿性服务,如今在景宁已成为一种常态。一些畲乡“名人”也积极参与其中,带动起一股互帮互助的爱心风尚。
前两天,14位来自上海的驴友在景宁新闻网“畲山风”论坛上留言,感谢“大力哥”对他们成功穿越炉西峡所提供的帮助。资深驴友“大力哥”供职于景宁一家事业单位,对户外运动非常热爱,且热心肠。外地驴友来景宁探险,都爱“麻烦”他。
“随着畲乡生态游和徒步旅行热的兴起,外地来的驴友很多,每年我当向导都得有十几次。”“大力哥”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像他一样,景宁已有十几位驴友志愿做起旅游向导,并成立了民间应急救助小组,随时为游客提供咨询、救助等服务。平时,他们还自发组织举办摄影展,通过各大网站宣传景宁原生态景观,并利用双休日时间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
年轻力壮者乐于助人,年事已高者也不甘落后。74岁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蓝陈契大妈,是畲乡志愿者中最有分量的一位。平常她不仅义务到学校里传授畲族歌曲,还担任老年夕阳红消防志愿服务员,农村群众经常能听到她自编的宣传消防常识的山歌。
“电线老化要整改,用了多年会碰电。家家户户用煤气,大家用火要注意。遇火大家要报警,消防号码119。大家一起除火患,消防安全你我他……”这首由蓝大妈自编的《清剿火患歌》,已经在四邻八乡广为传唱。“农村防火责任重大,每次宣传我都要唱这首歌,接下去还想再编几首。”蓝大妈说,“歌曲朗朗上口,唱一遍、听一遍让人入耳又入心。”
“名人”当示范,百姓学榜样。一些由群众自发形成的文化志愿队、生态保护小组、交通劝导队等在畲乡不断涌现,友爱、互助的志愿服务文化在景宁遍地开花。
正月十五过后,景宁快乐广场舞蹈队的妇女们开始组织新舞蹈排练,她们去年下村表演的16支舞蹈,都是自己编排的。据了解,像她们这样的文化舞蹈队在景宁已有300多支。队员沈小建觉得,让群众乐一乐,叫声好,自己的付出就值得。
“无论做什么,只要为他人带去帮助、快乐,这都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景宁县团委书记蓝景芬告诉记者,目前景宁有3000多名志愿者,去年以来,全县志愿者已先后开展各类服务200余次,累计服务时间达2万多小时。
来源:丽水日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