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浙江边防总队海警第二支队一名战士得知部队所在的宁波小港红联社区有一位孤残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就毅然与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一晃4年过去,这名战士退伍了,刚入伍的新兵从他手中接过了这根接力棒,继续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
就这样,15年来,海警战士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帮扶老人的接力棒却从没中断过。而且这个队伍越来越壮大,整个小港街道数十名空巢老人都成了他们帮扶的对象,老人们亲切地称呼这些年轻的战士为“兵孙子”。
2月23日上午,风景秀丽的宁波和义大道奉化江畔,一群穿着绿军装的海警战士与身穿红马甲的小港街道社区志愿者特别显眼。他们或搀扶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或帮老人推着轮椅,带他们欣赏宁波美景,感受宁波城市建设新变化。91岁高龄的陈素瑛奶奶坐在轮椅上,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海警战士说,虽然居住在宁波,但由于行动不方便,自己已经40多年没来过奉化江边了。
看到一旁的陈奶奶这么激动,81岁的郁大爷也忍不住拉着海警战士的手聊了起来。“能够这么亲近地看看宁波的三江六岸,还真是30多年来的头一遭。”郁大爷说,平常孩子们各忙各的,来一趟宁波也只是坐在车里走马观花,这次战士们和街道志愿者们能陪着到处走一走,实在是很激动。
“这些孩子平常有空就会来家里帮我们做家务,买日用品。要是我们生病了、行动不方便了,只要有需要,一个电话,他们无论白天黑夜都会立即赶来送我们去医院。10多年了,战士们一批批退伍,可帮助我们这些老人的行动从来没有间断过,实在是难得啊!”红联社区73岁的盲人奶奶李阿毛这样说。
原来,海警战士能够结对帮扶社区老人,是多年前的偶然结缘。15年前,这个支队战士陈宏斌在红联社区走访时,偶然得知社区有一位瘫痪在床的施杭灿老人。老人已经65岁了,膝下无儿无女,一直靠低保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陈宏斌当时就跟部队汇报了情况,并征得部队同意与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从那以后,陈宏斌就经常上门去帮助施大爷挑水砍柴,洗衣做饭。
一眨眼,4年过去了,陈宏斌就要退伍了。离开部队前,他带着新战士肖伟军来到施大爷家,把照顾施大爷的接力棒传给了肖伟军。当又一个4年过去,肖伟军也到了要退伍的时候,他又将接力棒传给下一个新战士。一晃15年过去了,不仅照顾施大爷的接力棒从未中断,而且,老人们的“兵孙子”从先前的一个人逐渐发展到一个班、一个连,队伍越来越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