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5日讯 相隔了50年的时光,当我们再回首,重新认识雷锋和他所代表的雷锋精神,蓦然惊觉:原来,他不是神。
11岁孩子眼里,雷锋无所不能;20多岁的80后眼里,雷锋的热心肠,像极了日本动漫《火影忍者》的主人公“漩涡鸣人”;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心中,永远记着学雷锋的快乐;80多岁的老人说,雷锋精神影响了她一辈子,成了她为人处世的准则……正如100个读者心中有100个哈姆雷特,你心中,是否也有一个你所理解的雷锋?
雷锋比奥特曼和机器猫都厉害
讲述人:刘帝安
年龄:11岁,00后
刘帝安是杭州求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一个很腼腆的小男孩。去年在曙光社区组织的“画雷锋”活动中,他画的雷锋化身为奥特曼,拿着激光武器激光炮、飞碟,和怪兽作战。
雷锋在他心目中,是个无所不能的英雄。
刘帝安知道雷锋的故事。“我学过雷锋的课文,老师管做了好事的同学叫小雷锋,奶奶说把零花钱给乞丐或者读不起书的孩子也是学雷锋,妈妈带我去过雷锋纪念馆,我大概知道雷锋是个很了不起的解放军,还会修汽车,还读过很多很多书,帽子上有一颗闪闪会发光的五角星,总是笑嘻嘻的。”
人人都有英雄情结,当一个英雄的雷锋在孩子心中发酵,就演化成了一个无比万能的雷锋。
“他超级万能!谁遇到麻烦了,都可以找他,他什么样的忙都可以帮!能帮老奶奶买车票;能给饿肚子的小朋友送馒头;有人没有伞,还能送伞……我觉得他太强了,太牛了,比机器猫还厉害,简直是万能的。”小孩子说得眼睛发亮起来。
刘帝安说:如果我身边也有很多很多的雷锋就好了,上课回答不出问题,雷锋可以来帮我;体育课上跑步累了,能有雷锋来为我喊加油;如果忘记带课本了,也有个雷锋能给我送来,我觉得如果人人都像雷锋一样帮助别人,生活一定很美好。
“我还特别崇拜雷锋,因为他还是个人见人爱,每个人都会夸奖他的人。老师喜欢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喜欢他,还有很多叔叔阿姨,或者报纸上表扬人的时候,都会说这个人是活雷锋,反正说起他都是表扬的话,我觉得他真了不起,比奥特曼都了不起。”刘帝安说。
雷锋是时尚达人,他把做好事当成与人沟通的方式
讲述人:吴在明
年龄:25岁,85后
吴在明是杭州雷锋纪念馆的办公室主任,浓眉大眼,宁波人,1987年生。最近他的QQ签名是:这段时间,精神高度集中,不敢放松,3月!
他的衣服上别了一个鲜艳的雷锋纪念章,“你不觉得很潮吗?”他反问我。
自从19岁那年深受京城雷锋孙茂芳影响而迷上雷锋,这个印记就算刻在他心上了。“我每次买衣服,都会选商标不外露的,因为要别‘雷锋’。”
有一次,在火车上,坐在他身边的旅客问他,胸前戴的是什么东西,吴在明回答:“这不是什么东西,是雷锋。”旁边的人笑:“雷锋早不在了,还学雷锋。”听到这些话,对雷锋精神狂热的他,立马跑到乘务人员那里,借来广播,开始在火车上讲起他心中的雷锋。
“没办法,我就好这一口。”他有些自嘲,但马上又认真起来,“一提雷锋,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助人为乐不留名之类的高大印象。其实,他们不了解,还有个别样的雷锋很可爱,雷锋从事的都是时兴的岗位,公务员、钢铁工人、解放军战士,还有他本人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年轻人,积极向上,时尚阳光。”
吴在明说起雷锋,就像是自己的哥们或老朋友。“他超喜欢照相的,在那个年代,他拍照的时候就敢把衣领竖起来,还穿皮夹克,戴手表,而且表情特别阳光,放到现在就是个时尚达人嘛。他最喜欢做好人好事,而且通常是好事做了一火车还不留名,我觉得雷锋是把做好事当成了一种与人沟通的方式,所以乐于奉献,非常单纯和快乐。”
上大学时,在宿舍里几乎所有男生疯狂打游戏的时候,他在同样疯狂地研究雷锋的日记以及一切。到了毕业的时候,所有人焦虑地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他南下到了杭州雷锋纪念馆工作。
“大二那年开始研究雷锋,每理解一层雷锋的新含义,我就越爱他一分。后来我参加了很多雷锋志愿者活动。所以毕业能做纪念馆这份工作,简直是心驰神往。这些馆藏,我早就如数家珍啦。”
雷锋纪念馆本身就是公益性质,这份工作薪酬也很微薄,吴在明不在乎,他说会坚持下去。
“我希望告诉人们学习雷锋有很多意义,雷锋不是个遥远的符号,他就是时尚达人,雷锋精神在今天依然很时尚。”本
帮助别人是一种信仰,雷锋应该很快乐
讲述人:来晓明
年龄:50岁,60后
来晓明是个律师,出生于1962年。第二年,也就是1963年,毛泽东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
“我们这代人,就是在学习雷锋的氛围下长大的。”来晓明说,那个年代学校里都是学雷锋的声音,还有记忆深刻的小红花。
“雷锋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个为人民服务不求回报,而且感到很快乐的人。我们小的时候,每个城市都有雷锋一样的人,就是把学雷锋当作一种习惯。只要看见别人有需要,就会主动向别人提供帮助,从付出中获得快乐,也不需要别人的回报。”
来律师从未怀疑过雷锋精神的价值。“现在也有很多人提出质疑,雷锋精神与现在提倡的市场经济是否有矛盾?我觉得帮助别人是一种信仰,不是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
从业22年来,来律师也一直受着雷锋精神的鞭策和鼓励。在他的办公室里,放着近20块各种锦旗、牌匾,都是那些他曾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的当事人送的。
“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水平,帮他们维护自己的权益,讨回公道,觉得很有成就感。”来律师说,他会坚持一直这样做下去。
雷锋就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讲述人:屠规玉
年龄:82岁,30后
说起雷锋,杭州嘉绿苑社区的屠奶奶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那是(上世纪)50年代,那时我正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当我在报纸上看到雷锋同志的事迹后,非常震惊,也很感动。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那时,屠奶奶是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在工厂里当厂长、书记,当屠奶奶在报纸上看到雷锋的事迹后,第一时间把报纸上的报道剪下来,寄给了在部队当兵的弟弟。
“我弟弟在当兵,雷锋也可以说就是他的战友,我想赶快让弟弟知道他的事迹,也可以好好学习雷锋精神。”屠奶奶说,“那时候我们在工厂也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我身边的人都在争着学雷锋,力所能及地做点对人民有利的事情。”
事实上,雷锋精神可以说影响了屠奶奶一辈子,成了她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退休之后的屠奶奶是社区居民心目中的热心人,经常能看到她帮助别人的身影。
比如屠奶奶去市场买菜,看到手里提着很重的菜的老人,她总会停下来帮助他们,要么帮他们提一提东西,要么干脆就送他们回家。“来,放我自行车上,你住哪个楼,我给你带过去!”这成了屠奶奶每次去菜场几乎都要上演的温馨一幕。
屠奶奶曾在朝晖住了12年,那时候她住5楼,几乎12年如一日,每天都把楼道里邻居们放在门口的垃圾带到楼下去扔掉。有些邻居知道了垃圾是屠奶奶随手帮他们扔的,便不再把垃圾放门口,也学着屠奶奶每天下楼扔垃圾,让楼道更加清洁、美观。
“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为群众做点好事是应该的,而且心里真的蛮开心。”屠奶奶说,“雷锋精神,我是一直不会忘记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