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03月05日讯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最平凡的工作,然而正是他们平凡的付出,让我们大家感觉到了温暖。坚守自己的岗位,发挥最温暖的光和热,这就是雷锋精神。
消防员:
双手托起生命桥梁
说起自己不会游泳还要主动请缨下河救人,23岁的小伙子吴盛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一米八的个头,应该是没问题的。”
寒冬里的大雨天,就穿了条裤衩,站在齐腰深的河水里20来分钟,还得高举双手托着头上的那架梯子。别说一旁的战友们看着揪心,就连周围看热闹的百姓也感到心疼。在三个被困者顺利从小吴托着的梯子上上岸时,有人不由自主地为小吴鼓起掌来:“缙云有这样的消防员,好样的!”
2012年1月15日晚上6点多,缙云县五云镇迎晖桥上,一辆白色的面包车撞上桥头的一辆轿车后,径直冲进了好溪中。好在车子落水后,并没有发生侧翻。车里两男一女顺着前挡风玻璃破裂的口子爬到了车顶上。
在接到报警电话后,缙云县消防队就立即出动了救援人员,吴盛向就是其中一位。他和战友们赶到好溪边后,很快就拿出了救援方案——用消防车上的拉梯在河岸和面包车之间架一座桥。
桥架好了,可新问题又来了:由于拉梯的中间位置,也就是两架木梯的结合部十分松软,面包车的人刚踩上去就晃得不行,任凭岸上的人怎么鼓励,3人就是不肯上梯子。就在场面一度僵持时,吴盛向站了出来,在得到许可后,小吴披了件救生衣,一下子扎进了水里,把自己站成了一个桥墩。
只见小吴艰难地挪到了梯子底下,举起双手牢牢地托住了它。“大姐,放心上吧,有我呢!”在小吴的鼓励下,被困的那名妇女率先爬上了梯子,当爬到小伙头顶时,他显然是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托举着,众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
幸运的是意外没有发生,在第一个人上岸后,其余两人前后脚就跟了上来。被困了半个多小时后,终于脱险了。而此时,泡在水里20来分钟的小吴已经被冻得说不出话了。这位勇敢的消防员是景宁人,2011年8月份刚刚从嘉兴特勤中队调到了缙云县消防大队。入伍5年来,他参加过大大小小抢险救援和火灾扑救有800多次。对于跳河救人,小吴说,这只是自己的职责而已。
离休老干部:
30年为村民义务修路
在缙云县溶江乡田洋村,村民们经常看到一个背着锄头的老人,别以为他是下地劳动,他是来“巡路”的,看见哪里有不平,他就动手修一修,是村里的义务修路员。
老人名叫江设贵,1982年离休后,江设贵一直住在老家田洋村,给村里修路成了他离休后的“工作”。从田洋村通往相邻的雅江村的路上,有一个土名叫“色下畈”的地方有条小河,两块水泥板在河面上一架,就成了所谓的“桥”,由于水泥板中间有10多厘米的缝隙,经常有人和牲畜在这“栽跟头”。“这条路是村里的交通要道,这座桥一定要想办法修好。”有了这样的想法,江设贵自己掏钱购买两条水泥板,花300元雇了几个人,自己当“监工”,将桥加宽到2米,还把桥面的缝隙填上了,从此,村民们过桥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每天出门,江设贵总要带上锄头或铁锤等,哪里路不平,就停下来修修。锄头、铁锤、铁棒、蓑衣,是他家中必备的家当,修路的“工作”,江设贵一干就是30年。
30多年来,江设贵为公益事业和助学帮困奉献出的资金已达10多万元。10万元,对一个企业老板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个离休的农村干部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江设贵刚离休时的工资每月只有48元,而他自己却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他最好的几套“出客衣”就是十几年前老干部局发的衣服,家里像样的现代化家电就是电话和电视机。
是什么使一个年逾九旬的老人30年孜孜不倦地服务于家乡的父老乡亲呢?老人说:“我是一名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党员。”
义务宣传员:
坚持10多年 为社区出黑板报
在遂昌县城南社区里,有一块黑板报,那是一位热心老人的“一亩三分地”。在这里,老人一耕耘就是十多年,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社区居民服务,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他叫林马华,是一位热心的退休职工。
老林告诉记者,十多年前,他从天津远洋运输公司退休后回到了家乡,心里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为大家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老林说:“当时这块黑板报是一位退休教师在写的,他眼睛有点老花了,而且岁数大了很费劲,我就主动上前帮忙,比如抄写、画图等,后来我就干脆把出黑板报的事情承担下来了。”
接过担子以后,林马华就把出黑板报当成自己的一份工作。为了出好黑板报,自己特意订了几份报纸,还充分利用社区订有的《浙江日报》《丽水日报》《处州晚报》等报纸,从上面摘录一些国家政策大事、健康知识、医药卫生和法律知识等与社区居民一同分享。
每次老林在出黑板报的时候,居民们总会在边上围观,因为他出的内容贴近群众,切合实际,群众喜欢看。出一两期黑板报不算难,可是要坚持十多年,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对此,老林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退休后拿到退休金,而且国家对退休老人这么照顾,我感到很欣慰,为社区居民做这么一些小小的工作也是应该的。”
爱心协警:
小朋友当街晕倒 警车送到医院
2011年12月19日中午,19个月大的小朋友由奶奶带着在市区实验学校门口玩。玩得好好的,一点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忽然就晕倒了。
孩子的奶奶见状吓坏了,赶忙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赶。可是一来心急,二来毕竟也年岁大了,跑到中山街与灯塔街交叉路口时,就喘着粗气吃不消了。见有一男一女两个协警在执勤,奶奶赶紧上去求助。
“那个男的协警跳上摩托车,叫我赶紧上车,女的协警急忙把一个安全帽戴到我头上。”奶奶抱着小孙女就坐上了警车,男协警车子一启动,女协警马上通过对讲机和下一个路口的民警对话,告诉他们有小孩子晕倒了,正送往医院,希望他们保证道路畅通。
就这样,两分钟左右,小孩子就被送到了市人民医院。“医生,医生,赶快,有小孩子晕倒了。”一行人刚到医院,协警第一个冲进急诊室,帮着喊医生,直到小孩子挂上点滴,慢慢醒过来,他才走掉。“我们也问过他名字的,但是,他说只要小孩子没事就行了。”
最后小朋友的家人通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做好事的两人是丽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城区中队的协警,男的叫兰良庆,女的叫赵柳和。在市交警支队城区中队,记者见到了两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协警。说起当天的事,他们只是说应该的。
来源:处州晚报
- 丽水市直机关党委换届首试“公推直选”纪实
- 丽水人文大讲堂:全媒体时代的“立体讲堂”
- 把工作延续到生命终点 追记丽水9路车司机赖金林
- 公务员考试来临 丽水市区宾馆“涨声一片”
- 丽水遂昌:农牧“内循环”串起生态链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