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之江路的滑坡现场。
浙江在线03月09日讯 浙江与晴天的距离,还有一天。这场连绵不绝,跨度长达两月的阴雨终于成了强弩之末。
主干道坑坑洼洼,到处是“陷阱”;家里的阳台上,衣满为患;好好的双休,看着大好春色只能望雨兴叹……这淅淅沥沥的阴雨,给浙江、给杭州平添了许多生活上的不如意。
雨扰杭城,因雨水延伸而出的新闻每天都有一大筐。但从这些湿漉漉的现场,我们看到了杭州乃至浙江人处理阴雨的效率与决心。
昨天就有两个及时的好消息:前天晚上杭州之江路附近发生滑坡,不过只是一个小土坡,昨天中午已恢复通车;雨不止,路难行,杭州市亮出计划,准备给35条积水问题严重的道路动手术。
杭州@雨:明天要暂和你说再见
明天到下周二,烦人的雨终于能停了
今天杭州局部可能会有雨夹雪
本报讯昨天下午3点多,当时我正采访完回报社。突如其来的小冰粒打在同事的车上啪啪作响,从天目山路学院路口到体育场路,小冰粒下了一路。我打开窗接了一颗:米粒一样大小,有的是白色,有的半透明,很像缩小版的冰雹。
打开手机,一刷微博,微博上果然开始热传杭州下冰雹了,一张图片被疯转:一位大妈头上顶着铁锅在大雨里跑。
是雨一直下,连老天也看腻了,所以给杭州的天空来点新花样吗?昨天杭州下的到底是不是冰雹?
带着这些问题,我拨了省气象中心的电话。
省气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部的专家先给这场不请自来的“意外”定了个“名分”:昨天下的是冰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雪籽。
昨天的冰粒主要是由于气温较低,加上中低空吹东北风,带来了冷空气,使得中低空气温处于“冰点”之下,而高空洒下的雨滴经过中低空后被速冻成冰粒降至地面。
而下冰雹的阵仗则要大多了。一般来说首先要有对流特别旺盛的对流云(积雨云),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但是昨天没打雷,说明没有强对流产生。
有了专家的意见,我再仔细看看微博上那张图,大妈穿的衣服很单薄,明显不是这个季节,再看看照片里的雨势很大,更像是哪一年夏天的样子。
大家都关心什么时候雨能停,这次真的快了:杭州今天夜里开始雨止转阴天,明天天气还是有点阴阴的,全省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周日和下周一的天气会是这段时间来最好的两天,还有可能看到阳光,到了下周二云彩又会变厚。下周三开始可能又要下雨了。
总算看到了希望,这个周末想来大家都是统一步骤了:洗衣服+出门散心。
不过这场雨的句号还是有些特别:根据天气预报,因为又有小股的冷空气流窜而来,今天杭州局部还可能会有雨夹雪。这个时节下雪倒是不算异常,历史上三月份杭州下雪的情况并不少见。气象专家说4月份之前冷空气都比较活跃,都会有下雪的可能。本报记者逯海涛/文梁津铭/制图
之江路@雨:滑坡不严重,隐患已排除
发生滑坡的之江路没事了
昨天中午已恢复通车
2月以来,杭州清理塌方2.3万立方米
本报讯前天晚上9点多,杭州之江路附近山体发生小面积滑坡。事发后,本报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关注,并发布信息:发生滑坡的是杭州之江路九溪往富阳方向,珊瑚沙水库的对面山体。不过塌方的只是一个小土坡,无人伤亡。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赶到事发路段,发现之江路东向西,临时封闭了一个车道,车流速度比较平缓,但没有大面积拥堵的情况。
正在现场的杭州交警支队转塘中队中队长俞刚介绍说,从早上开始,已经对整条之江路进行了一级交通预警,增派了警力,维持现场秩序。“道路通行量还是可以的,就是车流量稍微缓慢一点。”
在滑坡现场,挖掘机正在作业,一铲铲黄土被放入等候在边上的小卡车。工作人员介绍,每辆小卡车可装1.5吨,大约4车就可以彻底清理干净了。
“山上的情况是稳定的,只要把下面的土清理掉就行了。”专家表示这一带主要为沙土结构,并没有太多石头。所谓的大石,也只是大块的泥土,掉下后已经散落。事发后,杭州相关部门组织专家,两次对滑坡位置和周边的情况进行了勘查,昨天上午已经排除了安全隐患。
杭州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处工程师陈正明告诉记者,他认为滑坡的原因有两个,除了长时间的雨水导致泥土松垮,还和所处位置有关。“雨水只是表面原因,发生塌方的位置正好是一个凸出的小土坡,这凸出的部分不像周围其他山体有水泥墙和植被的保护。”
记者了解到,早在一周前,杭州国土部门就已经开始对全市范围内的1101个灾害隐患点,进行每天例行巡查,不过发生灾害的位置原先并不在隐患点之内。针对可能持续的雨水天气,杭州市国土局表示会做好预警工作。
昨天中午10点多,道路积土全部被清理完毕,之江路事发路段全线恢复通车。
杭州市政设施监管中心@雨:你下次再来,我们已经有招了
主汛期前,杭州35条路都要动“手术”今年首批低洼积水工程正式立项
雨水滂沱,上下班的人们最担心路面积水,难走。
昨天,记者从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了解到,今年汛期前,杭州将“对症下药”,整治一批积水点。首批35个低洼积水工程已经正式立项,确保在主汛期前完成。
35个低洼积水工程中,有不少是去年汛期积水就比较严重的“老面孔”,比如半山路、沈半路。这些积水点的手术怎么做,记者问了个究竟——
●第一招:增加雨水设施典型“病号”:老复兴路
从复兴路口到铁路的这段老复兴路大约三四百米长。附近的居民印象深刻:每逢大雨,就会积起20厘米深的水,让人进退两难。
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排水监管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积水点的主要毛病是这里缺少雨水设施。这次改善的重点就在这里:在这段积水严重的路段会增设一个直径为300毫米的雨水管,管道的长度大概有600米,同时增加30座雨水口,并铺设支管连接各个雨水口,收集雨水。
经过改善后,这里的雨水将走复兴路的排水系统,排到中河。
●第二招:增加雨水口典型“病号”:半山路
半山路可是个老病号了。这次要改善的是沈半路至石桥路这一段。去年汛期,这里是一个积水重灾区,最深时达到了60~70厘米。
望闻问切,半山路的毛病在于整条道路的雨水口偏小,而且数量少。再加上原本用于排水的明渠在建设过程中,改成了暗渠,排水流量变小,一旦遇到大雨,附近的山水倾泻下来,会造成大面积积水。
这次半山路的低洼积水工程就将增设165个雨水口,基本可以解决这里的积水问题。
●第三招:清挖明沟,翻修路面典型“病号”:沈半路
沈半路和半山路属于难兄难弟。这条路的杭玻门口,去年汛期时的积水问题同样让人头疼。
但它的痼疾和半山路不同,这里的地势本来就比较低,杭玻厂门口用于排水的明沟被堵塞,排水管管径也偏小。
这次改善工程,将清挖明沟300米,并把原来直径为500毫米的排水管改成直径为600毫米的排水管。同时,由于这里经常有重型车经过,导致路面沉降,出现坑洞,这次也将进行翻修,重新铺设,铺设面积大约5400平方米。本报通讯员谢德林本报记者孙晶晶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