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3月15日讯 有人问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红酒会是下一个血燕吗?郑局长给出的答案是“不”,“血燕是百分之百的造假,所以是釜底抽薪式的打假。红酒市场鱼龙混杂,只能是长期和过滤式的监管。”
这就是红酒的“红与黑”,你既不能一棒子把它打死,又不能眼看着混乱坐视不理。
国人到底有多爱喝红酒?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英国《独立报》网站曾刊文,据估算,中国内地红酒消费量如今已达2000万箱,今后10年内,预计红酒消费者约为5000万至1亿人,而进口红酒消费量将达1亿箱。
长三角人对红酒的热爱尤甚。根据统计,长三角年葡萄酒消费量占全国三分之一,2011年,浙江省进口红酒共计699批,总金额达到3785.9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0.32%,92.46%。自2007年开始,温州进口葡萄酒已经连续4年呈现翻倍增长。
红酒“红”得发紫,和国人的非理性消费分不开。有业内人士称,“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喝的不是酒,是面子。”这从山寨拉菲的流向可见一斑。“打擦边球”的“××拉菲”,一般流向酒吧、KTV以及部分餐馆。这种“××拉菲”价格一般都在几百元左右,既能满足一些人享用拉菲的心理,又能让他们“喝个实惠”。越是高端的地方,如一些会所,越是纯粹假酒的泛滥地。“这些有钱人只认牌子,不管里面装的什么酒,所以操作空间更大。”该人士称。
谁在引导我们的消费心理?进口红酒一般都配一个“贵族出身”,亦或者以一段“凄美爱情故事”命名,迎合了一些消费者“要有文化”、“要有档次”的需求。这也给造假者可乘之机,随意编造一个故事,傍个红酒“大牌”,也不愁没有市场。“红酒市场之乱,和国人消费心理还不成熟有关系,它助推了市场经营之乱。”郑宇民认为。
而事实上,国外大多消费者在选择红酒方面,更倾向“价廉物美”。德国普通老百姓喝的红葡萄酒,每瓶约3欧元左右,仅相当于人民币20多元,德国人均最低工资标准1500欧元,—瓶3欧元的红葡萄酒,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很便宜的。
在德国,普通百姓喜欢去专门的饮料超市买酒,卖场里有上万个葡萄酒品种。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区,标价每瓶在2至3欧元之间,这是德国人消费最多也最普通的酒。有位德国朋友说,自己每天晚餐前后,都要喝点红葡萄酒,价格大多在3欧元左右,他特别喜欢某—品牌,每次—买就买好几箱,放着慢慢喝。
红酒打假,这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消费心理,红酒本非暴利品、奢侈品,而我们曾几何时,划上了这个等号?
- 工商部门揭批进口红酒乱象——进口红酒 “李鬼”凶猛
- 浙江消保委:买红酒勿崇洋 鉴别洋红酒窍门多
- 嘉兴"酒托"曝黑店宰客内幕 "公牛血"就是普通红酒
- 金华:节日市场红酒卖得火 切忌盲目购买
- 【今日早报】5瓶红酒收了1000元开瓶费 消费者质疑遇到霸王店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