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道呈螺旋式盘旋而上 制图 铁勋
香鱼对水质的要求极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一个地方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在省内,除了楠溪江,已几乎见不到野生香鱼的影子。
2009年,为了解决乐清百万居民的饮水问题,楠溪江引水工程开工建设。一条大坝将278米的江面拦腰截断,人们不禁担心,有洄游习性的香鱼该如何生存?
昨天,据楠溪江引水工程指挥部透露,在截流大坝竣工的同时,一条供鱼类洄游的鱼道也整体建成。等验收后,以香鱼为主的洄游鱼类将可以通过这条“生命通道”继续繁衍生息。
一条野生香鱼的自述
我是楠溪江里的一条野生香鱼。我们有个外号,叫年鱼,因为我们的寿命只有1年。
我们香鱼是劳碌命,一辈子都在不停地游动。每年的10到11月份,父辈在楠溪江中下游的淡水区域“生儿育女”。我们对产卵场地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水流要急,溪底要有砾石。卵产出来后黏在砾石上,慢慢就孵化出来了。
11月到12月,刚出生的我们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跋涉,游到楠溪江靠近入海口,咸淡水交汇的地方过冬。这时的我们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很小的食物,肉眼看不见的。
次年3月份,我们已经长到两三厘米长了。当河水水温逐渐上升到10-15℃,接近于海水的温度时,我们开始成群结队地朝我们出生的地方,甚至更上游奋力游去。无论是洪峰还是急流,都无法阻挡我们,有时我们一天可以游20公里。对于我们来说,成长过程就是往上游走的过程。
长大了我们的食物也变了。在溪水清澈的楠溪江中上游,我们主要吃苔藓和藻类,这可都是绿色食品。如果溪水不干净,我们很难活下来。
到了9月份,已长大成鱼的我们得“生儿育女”了。我们成群结队地游向中下游,来到我们出生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将孕育下一代。不过我们是看不到自己孩子出生的,产卵后的我们体力衰竭,很快就会死去。
虽然寿命只有1年,但我们的家族曾经很强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楠溪江里的香鱼数量是现在的5倍以上,最多的时候是现在的10倍。每年渔民打捞上来的香鱼有几十吨。
这些年我们的家族成员正在不断减少,用人类的话来说,我们已经属于易危动物,稍有不慎就会进入濒危动物的行列。
在现有的香鱼里,绝大部分还是政府放养的,光去年就放养了30万条。真正野生的只占10%-20%。香鱼减少的原因很多,比如下游的污染,还有采砂令我们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产卵。
但后来我们听到一个更坏的消息,楠溪江下游在建大坝了。大坝建在楠溪江咸淡水交汇的地方,而我们产卵的位置在大坝上游的蓄水区。等于说,刚孵化的我们去入海口过冬后回来上游的路被堵死了。
幸运的是,人类特意给我们修了一条从大坝下面回到上游的鱼道。我们该怎么通过这条鱼道回去,现在心里还没底,希望大家以后都能顺利回去。
怎么让鱼儿自己游到9米高的大坝上去?
修建鱼道并不是易事。日本鱼道专家井口惠一郎曾表示,他参与论证的鱼道没有一个获得预期的目的。
楠溪江鱼道在论证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鱼道进口只有2.5米宽,不到江面(近300米)的1%,怎么才能让香鱼在茫茫江水里找到进口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各类水利工程中已建鱼道80余条,效果普遍不明显。楠溪江鱼道耗资425万元,有其独特的设计,预期成为国家示范性鱼道。
鱼道进口
一条鱼道成不成功,关键在于进口。如果鱼儿不进来,什么都是白搭。
按照原来打算,是要把鱼道进口修建在大坝下面的尾水渠旁边的。但在修建前,国内外的鱼道专家曾做过一个以楠溪江引水工程为模型的放鱼试验。
结果显示,鱼道进口几乎没有鱼,相反大多数鱼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找到尾水渠(尾水渠就是发电站把用过的水排到下游的渠道),而其中约有75%的鱼从尾水渠游进了没有出路的尾水管。
专家们认为,鱼类喜欢聚集在有水流的地方,且循水流上溯。对于楠溪江供水工程而言,尾水渠是唯一常年有水流的地方。因此尾水渠对鱼类最有吸引力。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最知名的是“厂房集鱼系统”。上世纪40年代美国最先应用,即在设置鱼道主进口的同时,也让鱼类通过尾水渠进入“厂房集鱼系统”,再把该系统和鱼道相连。
位于湖南省衡东县的洋塘鱼道是我国第一条具有厂房集鱼系统的河川水电站枢纽型鱼道。1982年观测数据显示,主进口与厂房集鱼系统进鱼量之比为1∶5.86。
但这次专家们决定另辟蹊径,制定了最终的设计方案:
1.诱鱼。
为了使鱼类能顺利地进入鱼道,人们用各种措施进行诱导,其中最常用的是水流诱鱼,其他措施有灯光、声频、气泡等。水流诱鱼最为实用有效。
既然鱼类喜欢进入尾水渠,就干脆把鱼道进口设置在尾水渠上。在尾水渠上共设4个小口,每个进口宽0.5米。
鉴于香鱼喜爱从水表上溯,因此鱼道进口设计为溢流口形式,为了保证溢流口有50厘米左右的宽度,中间的隔板是可以随水流活动的。
2.阻鱼。
鱼类通过尾水渠不一定进入鱼道,也有可能进入没有出路的尾水管。所以在管口设置拦鱼栅栏等设施,以阻止鱼类进入。
鱼主体通道
楠溪江流域洄游鱼类主要有香鱼、鳗鲡等,其中香鱼最为珍贵。因此,这条鱼道主要为香鱼而设。
香鱼吃溪流里的苔藓等为生,重50-100克,最大的可达500克左右。它的脊背上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能散发出香味,故称为香鱼。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香鱼被称为“河鱼之王”。野生香鱼加工而成的香鱼干,市场价在每公斤1000元以上。
楠溪江鱼道的出口与入口之间的垂直落差达7.5米,大坝有9米左右高。如果鱼道呈直线形,水流的速度是飞快的。鱼类进入鱼道进口后,怎么才能顺利游到上游呢?
根据日本对香鱼鱼道的研究,理想条件下,鱼道内水流0.4—0.8米/秒时过鱼率最大。于是,设计人员将鱼道设计成1∶63.8的斜坡,理论流速0.6米/秒。
这样一来,整条鱼道总长达到了478米,因无法延展,于是被“折叠”成螺旋式盘旋而上。经过两次“迂回”,直达坝顶。
不过,香鱼们要在这个只有2米宽的混凝土通道内不停转圈,是件很乏味很累的事。设立人员于是又做了“鱼性化”的设计:整条鱼道用活动隔板隔成许多个小格,每格2.4米长,相邻的两个隔板上左右分别开一个洞。
这样不仅延缓了水流的速度,每个小格也成了香鱼的“休息室”。香鱼每游进一个小格,都可以尽情休息一番,然后再通过隔板上的洞游进下一个小格。
此外,引水工程还专门为鱼道设计安装了一个鱼道观察室,在鱼道多段装上水下摄像头,鱼道正常工作后,鱼道观察室将同步开启。届时可以实时观测香鱼洄游效果。
都市快报 通讯员 徐贤林 驻温州记者 甘凌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